上海临港新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上海临港新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在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竞争愈发激烈。国际上,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国家和地区都在争相吸引国际产业的转移,使临港新城在开发伊始就面临着巨大挑战。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港口都加紧开展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或枢纽港的策划和运作。在国内,众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保税区等园区都将分流部分国际资本。同时,产业同构现象和临海型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竞争,如天津的滨海地区定位为现代装备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和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已得到国家的认可。

2、基础条件的制约

临港新城存在自身基础条件的制约:一是原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区位远离中心市区,几乎没有对外道路体系;水利、市政设施、绿化等均为空白,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和重新布局,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气等问题。二是临港新城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原有的产业对临港新城未来产业发展难以起到支撑作用。三是临港新城发展所需建设用地、资金、人才资源短缺。临港新城成陆面积206平方公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94平方公里,占成陆面积的近一半,建设用地面积偏小,对扩大招商引资和加大城市建设用地产生压力,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受到影响;建设资金不足,影响着新城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科研、教育资源短缺,造成人力资源储备严重不够。新城管理机构和事业单位急需管理人员和规划建设人员,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

3、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矛盾加剧

临港新城建设开发用地主要为农业用地和滩涂,城市化率很低,在开发任务重、时间紧、城市化进程快的情况下,土地回收工作量大,需要动拆迁的农民数目多,要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政府城市公共管理职能面临较大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的

9

任务很重。“十一五”期间,临港新城需要开发的建设用地约66平方公里,动迁的居民在5万人以上,如何在国家和上海市关于征地动拆迁统一规定下,结合临港开发的实际,建立健全配套政策,妥善解决农民征地安臵、社会保障、培训和再就业问题,完成由农民向社区居民、城市市民的顺利过渡,是关系到临港开发建设和稳定大局的关键因素。

第二章 发展的定位和战略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临港新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市主战略,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以港兴城,创新机制,围绕“两区域五板块”的空间布局,夯实城市基础设施,营造城市人居环境,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凸显海洋文化特色,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力争到2010年,初步形成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布局合理、以港口物流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上海国际化大都市海洋新城轮廓。

第二节 功能定位和主要目标

临港新城力争建成功能强、规模大、起点高、模式新、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和国家级新兴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成为经济繁荣、体制开放、社会和谐、生态优越、风貌别致的“海洋新城”,生动体现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成为上海对外沟通和展示新的门户——上海之门和上海未来二十年的主要经济增长极之一。

主要功能有:

10

——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 ——现代装备产业集群功能; ——海洋文化特色展示功能; ——和谐人居和休闲旅游功能。

“十一五”将是临港新城建设全面起步的重要时期,是以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为主的时期,新城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步伐,到2010年,新城的总体构架基本成形,中心区(主城区)初具金融、商贸、科教、旅游、休闲、居住功能,城市社区的基层服务功能得以加强,重装备产业区、保税港和物流园区初具规模,具体目标如下:

到2010年临港新城开发建设的主要指标和形象目标为: ——实现地区增加值235亿元;年均增长50%左右; ——实现工业产值500亿元;年均增长58%左右; ——实现财政收入30亿元;年均增长4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200亿元; ——人口规模35万人;年均增长12%; ——新城开发面积66平方公里,其中:

完成中心区(主城区)2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服务和生活配套功能。

完成重装备产业区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初步形成现代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形象;

完成保税港和物流园区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洋山保税港封关运作,初步形成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航运管理体制和强大的航运辐射能力;

实施主产业区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局部项目开工建设; 实施轴线大道区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若干产业和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

11

完成4个城市社区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实现每个城市社区1平方公里左右产业配套区的有序发展。

第三节 发展战略和原则

一、发展战略

依港建城战略。要充分利用商务成本较低、毗邻深水港和航空港两个国际性大港的比较优势,加快要素集聚。以服务配套洋山深水港为重心,以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为目标,以形成新型产业高地为导向,通过港口的辐射和集聚作用,加快发展能吸纳国际资本和现代技术转移的临海、临空型产业。以依托港口发展的项目和为港口服务的重大项目为龙头,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区的发展,促进城市功能显现,推动临港新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化、国际化,实现港城联动发展。

科教兴城战略。以科教兴城作为临港新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战略,高举“两个第一”方针,以科技引领临港新城的各项建设和管理,坚决避免粗放开发模式。积极与科技部门结成战略联盟,创建上海四大科技示范区之一,形成“智能临港”雏形。依托临港新城开发建设所汇集的巨大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政策扶持,加快现代装备技术、光仪电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引进和转化,不断增强自身研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逐步建立开放式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政府机制创新、企业科技创新、社会观念创新的临港新城。

二、发展原则

1、两个优先原则。集中体现新世纪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方向,优先发展以现代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和以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提升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产业整体附加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由价值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