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合集)2019届初三化学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12套word文档合集可编辑共159页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全册合集)2019届初三化学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12套word文档合集可编辑共159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点拨】(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氧气,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排空气法收集时,要从长管进,所以顺序是①③④⑧⑦。 6.(2012·云南玉溪)常温下,H2O2分解生成O2的速率较为缓慢。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分解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 催化剂的种类会影响H2O2分解生成O2的快慢。[实验方案] 常温下,取两份同体积、同浓度的H2O2溶液,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和氯化钠固体,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的O2所需的时间。 [实验装置] 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 [实验操作] 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加入固体 收集气体所需时间 ① 氯化钠固体 165 s ② 0.5 g 46 s 5% H2O2100 mL 5% H2O2100 mL 实验①中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0.5__g。 [结论] 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H2O2的分解速率不同。 [反思] 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氯化钠固体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化学性质__和__质量__是否改变。 [交流讨论] 小华同学提出,H2O2分解生成O2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提出一种影响H2O2分解生成O2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你的假设] _双氧水的浓度大小对分解速率有影响_。 [设计方案] 实验方法及步骤 可能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相同体积、浓度不同的浓度大的产假设正确 双氧水,加入相同质量的生氧气速率快

同种催化剂,比较产生氧气的快慢 【点拨】实验时要控制变量,即探究时必须确保除探究因素以外其他因素都不改变,所以氯化钠的质量要与二氧化锰的一样。由收集气体所需时间以及探究目的,可以得出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H2O2的分解速率不同的结论;催化剂须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且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影响H2O2分解的快慢,还可能与溶液浓度、温度、催化剂质量、催化剂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可任选其中一个实验。 四、分析与计算 7.(2013·云南大楚等市联考)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1.0 g,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6 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至0.1%)。 解:设68.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 2H二氧化锰2O2 2H2O + O2↑ 68 32 x 1.6g 6832?x1.6g x=3.4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3.4g68g×100%=5.0%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 34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情概览 内容 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离子 元素 元素周期表 考查方向 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含义,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原子的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 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粒子种类的判断、离子符号的书写 元素的含义、分类及分布,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的书写、表示意义 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含义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间的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考点梳理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 ①水(或蒸馏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H2SO4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金属( 如Fe、Hg)、稀有气体、金刚石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钾等是由离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性质及应用(高频考点) 性质 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分子和原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分子和原子间存在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事实(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3个水分子 水的挥发、闻到气味、湿衣服夏天干得快 轮胎充气、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气体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液态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都能以支持燃烧;而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不支持燃烧 要求 c a b a a 【巧学乐记】分子的性质可以简记为:“小”“动”“间”“同”。 (3)分子运动现象

①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的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②如图所示的现象是烧杯A中溶液变红色;产生现象的原因是浓氨水分子不停的运动,运动到了烧杯A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做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的实验①的目的是对照。 2.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概念 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联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备考提示:(1)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最小粒子”是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这一观点来说的,而不是单纯的说分子是最小的粒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变化时:

①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③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高频考点) (1)原子的结构 质子 正 原子核 (带 电) 中子 (不带电)原子电子 负 (带 电)

注意: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2.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高频考点)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 层,最多的有7 层。

②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2 个,第二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 个)。

4.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112

2、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则相对原子质量近似计算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离子

3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