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题库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马原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14、对于物质范畴,恩格斯在他的著作《自然辩证法》中作出了这样的表述:“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对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C) A、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C、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D、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15、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前481—前411),就认为“运动是一件好事,静止是一件坏事”;“运动是一切所谓存在和变化的东西的源泉,而静止则是非存在和毁灭的源泉”。普罗泰格拉的观点错误在(D) A、只承认运动的存在B、忽视了静止的存在C、揭示了运动的地位D、只承认运动而排斥静止的积极作用 16、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并且与围湖造田使许多湖泊蓄水能力减少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B) A、一因多果B、一果多因C、同因异果D、同果异因 17、现实性是指 ( A)

A、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B、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 C、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确认 D、可能性的总和

18、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是(A) A、分析方法B、综合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

1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0、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就是说 ( B)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③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④要不唯上,不唯实,抛弃旧有的知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B)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22、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23、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表明人们(A)

A、对天气变化的规律认识越来越准确B、已经能控制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D、只要认识了规律就能预测事物的未来

24、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中,既坚持了唯物论,又坚持了辩证法,其坚持唯物论的表现是(A) A、坚持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

C、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25、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和认识是合一的 26、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B)

A.一般都是无偿的B.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C.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D.是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 27、“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一论断是( B )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28、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D ) A、科学的品格B、实践的力量C、现实的意义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29、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是( D ) A、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C、什么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0、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C )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二、多选题 (共1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多项正确的答案) 小计:10.00分 已经批改 1、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ABCD)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2、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ABD ),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A、思维主体B、思维客体C、思维形式D、思维工具

3、”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ABCD )。

A、大公司内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B、高级职业经理人成为大公司的实际控制者 C、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D、中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4、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现实意义包括(ABCD)

A、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B、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 C、时间和空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句话是( BD)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辨证唯物论的观点C、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D、肯定联系的条件性的正确观点 6、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ADE)

A、客观性B、阶级性C、革命性D、能动性E、社会历史性 7、辩证的否定是 (ABCD )

A、事物自我的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8.马克思曾说”如果现象形态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表明 (AC ) 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B、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

C、科学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D、现象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现象不能反映本质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D、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ABC)

A、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B、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C、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D、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三、判断题 (共1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 小计:12.00分 已经批改 1、马尔萨斯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错误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相分离的。 正确 3、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正确

4、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推动生产的分工和协作的广泛发展,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最终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正确

5、二战后国际分工是垂直分工代替了水平分工。 错误 6、马克思是个学者,缺乏社会活动能力。 错误

7、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错误

8、共产主义社会太完美了,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错误

9、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错误

10、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革命的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正确 第七套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B、深人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 2、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C )。

A、社会的政治制度B、社会的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D、社会道德发展的水平 3、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4、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生产关系的类型C、社会文明的程度D、社会制度的性质 5、群众路线是在( A)指导下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应用。 A、群众观点B、革命观点C、思想观点D、人民观点 6、资本周转速度与 ( A)

A、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B、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C、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D、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7、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在单位资本中 (A )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C、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8、价值量取决于 (D )

A、货币量B、使用价值的量C、商品的有用程度D、劳动量 10、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的机器设备是该厂的(A) 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 11、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A )。

A、市场机制依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作用B、市场机制不再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作用 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替代了市场机制的作用D、国家与市场共同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A )。 A、全面的社会化B、全面的商品化C、全面的市场化D、市场的计划化 1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C)。

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

14、人类出现以后,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都发生了改变。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15、马克思说:“‘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表明(A)

A、语言是是意识的物质外壳B、语言是思想的间接现实

C、物质即意识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16、从普遍联系观点来看,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C)

A、是不确定的B、是确定不变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是不可捉摸的 17、“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A)

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18、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 )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1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D )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0、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D ) A、偶然性B、必然性C、现实性D、可能性 21、“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这是( B)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22、所谓实践,指的是(C )

A、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 B、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C、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一切客观物质活动 23、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D ) A、唯理论B、经验论C、先验论D、反映论

24、人类力量的源泉在于团结协作,人类只有精诚合作、协同作战,才能共享成功,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这其中的哲学依据(C )

A.人类实践活动具客观性B、人类实践活动具能动性C、人类实践活动具社会性D、人类实践活动具历史性 25、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B)

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历史性C、实践的能动性D、实践的客观性

26、“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句话告诉我们 (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7、中国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下旬要求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此举引起国内外媒体热烈关注,并引发网友争论。上述规定引发争论说明(B)

A、人们对同一事物不可能产生相同的认识B、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不同的认识 C、对同一事物,真理只有一个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 2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于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29、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B ) 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C、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3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 )

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 二、多选题 (共1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多项正确的答案) 小计:6.00分 已经批改 1、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ABCD)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ABCD )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3、马克思所说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存在下列(CD)社会中 A、封建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4、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ABC)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