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考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沉积岩石学考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60.简述竹叶状石英岩的一般特征

答: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砾屑的磨圆度高,分选也大都很好;第二,基质部分主要为灰泥,很少有亮晶胶结物。

61.简述鲕粒灰岩的一般特征

答:是在水动力条件很强的条件下形成的,鲕粒含量其基质部分大都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也有一些鲕粒石灰岩,其基质部分为主要是灰泥或其他较细的组分。 62.简述水流强度与底床形态之间的关系

答:(1)当流速很缓慢时候,形成无颗粒运动的平坦床沙。 (2) 当流速进一步加大,达20Cm/s到,形成沙纺。

(3)流速进一步加大,当达到50Cm/s时,形成沙浪和沙丘,后者的所需流速大于前者。 (4)随着水流强度的逐渐的加大,床沙形体的变化趋势为由前面的沙浪和沙丘→低角度沙丘→平坦床沙→逆行沙丘→凹槽和凹坑。 63.简述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

答:可划分为海洋环境和非海洋环境,其中以海洋环境为主。海洋环境又可划分为浅水环境和深水环境。有四点规律:

(1)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主要是海洋环境的,在非海洋环境的碳酸盐中,只有湖泊碳酸盐才有一定规模。

(2) 现代的海洋碳酸盐,主要发育在温暖的、清洁的、浅水环境中。。 (3) 现代碳酸盐沉积,生物作用尤其重要,也有其他的作用。

(4) 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对各种碳酸盐组分的生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64.简述交代白云岩的特征

答:(1)晶粒比较粗大,都在粉晶以上。(2)晶形较好,多为自形和半自形。 (3)晶体不清洁或核心部位混浊。(4)不清洁的这种晶体常具有环带结构。 (5)也有少量清洁的晶体,主要是在孔隙和裂隙中。 (6)交代成因的白云岩常具有砂糖状或斑状结构。 65.简述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

答:在热带地区的澎上带,沉积物主要是松散的文石颗粒,粒间充满了海水,由于蒸发作用和毛细管作用,久而久之,粒间水的含盐度变大,首先沉淀出石膏,使粒间水的或表层积水的Mg/Ca比率大

大提高,这种高镁的粒间盐水或表层水经常与文石颗粒相接触,结果文石被交代,被白云化,这就发生了准同生白云化作用,使文石转变成白云石。 66.简述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

答:在成岩期,甚至是成岩期以后,在现代的热带地区的潮上地带,形成的高镁粒间盐水,当其对表层沉复合物的白云化基本完成时,产生这种高镁盐水的地质条件仍然存在,高镁盐水则向下回流,在其穿过下伏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必然会使它们白云化,从而形成白云岩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

67.简述混合白云岩化作用

答:是由大气水(淡水)与海水混合,在混合溶液的作用下,形成白云石,它不需要潮上带,不需要蒸发作用,也不需要高镁钙比率的盐水,可以圆满地解释陆表海陆棚的白云岩的成因问题。这种白云岩化作用,主要因素是混合溶液对方解石和白云石饱和度的控制。 68.简述淡水白云石生成机理

答:在变盐度的环境中,在淡水与海水的混合带中,以及在其他淡化或淡水作用的环境中,都可以形成白云石,溶液的Mg/Ca比率只要近于1:1即可。淡水白云石的特征是成分较纯,几乎不含杂质,因此清洁、透明、晶形良好,晶而平整而光滑,抗酸蚀能力强。 69.简述层理意义

答:(1)有助于正确划分和对比地层、恢复地层的正常产状。 (2)交错层理可以确定古水流的系统。 (3)根据层理类型,推断沉积环境。 70.简述研究波痕的意义

答:(1)根据波痕类型可以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2) 不对称波痕能指出介质的流动方向 (3) 浪成波痕可指示地层的顶底

(4) 海、湖波痕在平面上的分布有平行演线的趋势,具有古地理意义。

(5) 根据它们的形态和分布,特别是它们的相对丰度,是识别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 71.简述槽模构造的特征及意义

答:(1)是一些规则的而不连续的舌状突起,稍高的一端呈浑圆状,向另一端变宽、变平,与底层面混在一起。

(2) 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变化的,形成舌状、锥状、三角形,或是否对称状。

(3)它可以孤立出现,但多数成群出现。(4)可作为确定古流向标志,突起一端指向上游方向。

(5)它是复理式沉积中最特征的构造,是判断浊流沉积的重要依据。 72.简述结核的特征及意义

答:(1)结核通常是球状椭球状或团块状。 (2) 结核成分与一定的岩性和形成条件有关。

(3) 结核的内部构造很不相同,可以是均质的,同心圆状或放射状等;有时可见围岩层理的残留构造。

(4) 结核在围岩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呈串球状成群产出。 意义:

(1) 结核可做为对比标志,用于划分对比地层。

(2) 结核可作为地球化学相的标志,用以判断地球化学环境。 结核可以作为找矿的标志。 论述题

1.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答:(1)矿物成分特征:

①在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在沉积岩中很少见。

②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石英、长石,在沉积岩中也大量存在,为组成沉积岩的主要矿物。 ③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它有自己的矿物,如氢氧化物,氯化物以及粘土矿物、盐类矿物。 (2)化学成分特点:

①沉积岩中的含量大于含量。②没积岩中的钾的含量大于钠的含量。④沉积岩中富含有机质。 (3)结构构造特点:

①碎屑结构,生物结构,粒屑结构是沉积岩特有的结构。②具有发育的层内构造和层面构造。 2.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答: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的全部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风化作用阶段;(2) 搬运沉积作用阶段;(3) 同生作用阶段;(4) 成岩后生作用阶段;

(5)表生作用阶段。

3.论述风化带发育的阶段性。 答:共分为四个阶段:

(1)碎屑阶段:a.主要发生物理风化b.元素和化合物几乎不迁移;c.产生的是五些岩屑和矿物碎屑。 (2)饱和硅铝阶段:,SO4几乎全部迁移;b.铝硅酸盐开始分解;+、Mg2+、Na+、K2+大部分迁移;d.介质呈碱性 e.产生水云母、蒙脱石; f.地碱性条件下,CaCO3开始堆积。 (3)酸性硅铝阶段:+、Mg2+、Na+、K+已全部迁移。 的迁移已开始增多;c.介质呈酸性;d.常形成高岭石矿物。

(4)铝铁土阶段,也称为红土型风化阶段:a.全部可移动元素都已迁移;b.介质呈碱性或中性;c.常形成铝土矿、褐铁矿等矿物。 4.论述流动体制与层理的关系。

答:流动体制也就是流态,根据佛罗德数分为:上部流动体制(F>1或,过渡流动体制(F=1或,下部流动体制(F<1或。

其中下部流动体制,随着水流强度的增大,床沙形体依次为无颗粒运动的平坦床沙(层理主要是水平层理)-沙纹(形成小型交错层理)-沙浪(形成中型交错层理)-沙丘(形成大型交错层理)。该体制的特点是表面波和床沙形体的起伏相位正好相反。

其中过渡型流动体制,主要是低角度沙丘,形成中、大型交错层理。

上部流动体制,随着水流强度的逐渐增大,床沙形体依次为:平坦床沙(形成平行层理)-逆行沙丘(大型交错层理)。该体制特点是表面波与床沙形体的起伏相位相同。 5.分析尤尔斯特龙图解。

答:(1)开始搬运流速大于继续搬运流速。

(2) 大于2mm的颗粒其搬运和沉积的两个流速曲线值非常大,但亦很接近,故砾石不易被搬运,易沉积。

(3) 2~的颗粒的起始搬运流速最小,易于搬运,其与继续搬运曲线相差不大,故亦沉积。 (4) 小于的颗粒,两个流速相差很大,故粉砂和粘土一经流水搬运就很难沉积。 6.论述浊流的形成。

答:所谓浊流是指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的,使之呈悬浮状态,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其形成和运动分四个阶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