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国贸经济课后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二章 世界贸易概览

1、引力模型的作用:引力模型不仅能够解释两国间贸易量的大小,而且能够说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仍然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因素。 2、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亦可等于对该国所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之和。

3、引力模型产生的基础是:现实充分说明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其进出口总额息息相关。 4、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其方程式为:Tij=A*Yi*(Yj/Dij) 其中,A是常量,Tij是i国与j国间的贸易额,Yi是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Yj是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ij是两国间的距离。 5、引力模型的内在逻辑,即其有效的原因:广义的讲,大的经济体由于收入高,因而大量进口产品。同时,由于大的经济体可以生产更多品种的系列产品,因而更能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进而大量出口产品。(在两国贸易中,任一方的经济规模越大,则双方的贸易量就越大。)

6、引力模型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有助于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文化的亲和性、地理位置、运输成本等都会影响贸易规模。

7、所有估计出来的引力模型都表明两国距离对贸易有负的效应。典型的估计是两国距离每增加1%,则两国的贸易量要降低0.7%~1%。下降幅度部分地体现为产品和服务运输成本增加的幅度。

8、在各国GDP和距离给定的情况下,有效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比无效的贸易协定更能显著增加成员国的贸易量。贸易协定虽然可以消除成员方间的贸易壁垒,但是对各国国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最近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即便产品和服务可以免关税和无限制地进入疆界,在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产生的贸易量也要比在同样条件下国家之间产生的贸易量大。

9、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亦称为离岸服务,是指曾经必须在一国国内实现的服务现在可以在国外实现。

10、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工业制成品,如汽车、计算机、服装等;矿产品,包括从铜矿砂到煤炭各种产品,如石油;农产品,如小麦、大豆、棉花等;服务出口,包括传统的运费、保费和旅游收入(运费由航空公司和船舶公司收取,保费由国外客商支付,旅游收入由国外游客提供。);服务贸易、电子传输等。

本章重点习题(P23~24)

1、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英语国家,两国的人口规模也相差不太大(加拿大多60%),但是相对各自GDP而言,加拿大的贸易额是澳大利亚的两倍。为什么会如此?

根据引力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两国间贸易量的大小不仅与两国的GDP相关,同时两国间的距离也是关键因素。澳大利亚由于地处偏远而面临着成本相对较高的运输进出口贸易,从而减少贸易的吸引力。加拿大的边界有一个大型经济体——美国,而澳大利亚附近没有主要经济体,这使得加拿大的经济更加开放而澳大利亚的经济就相对独立。

2、墨西哥和巴西各自的贸易伙伴不同。墨西哥主要与美国贸易,巴西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大致相当。墨西哥的贸易量相对其GDP而言很大。用引力模型解释这种现象。

墨西哥在地理上相当接近美国,但却远离欧盟,这就导致了墨西哥主要与美国贸易。巴西在地理上与这两个经济体的距离相当,所以它与这两个经济体间的贸易量是大致均分的。 墨西哥的贸易量比巴西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墨西哥接近一个主要经济体——美国,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墨西哥是它是一个庞大的经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成员。巴西是远离任何大型经济体,并且它是一个与相对较小的国家组成的经济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有两个,这两个原因都有助于各国从贸易中获益。第一,进行贸易的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第二,国家之间通过贸易能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即如果每个国家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就能进行大规模生产,达到规模经济。

2、工资体现了劳动生产率,贸易规模体现了相对劳动生产率。国际贸易使得世界产出增长的原因在于:它允许每个国家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3、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

4、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时,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拥有的优势。

5、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6、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是指生产每一单位的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7、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图中一般表示为直线PF,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产品替代的情况。其斜率的绝对值等于该机会成本。 8、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若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则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的优势。 9、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10、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在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 11、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nd curve),图中一般表示为曲线RD,是指是在消费者的收入、偏好及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情况下,某种商品的相对需求量与相对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 12、相对供给曲线(relative supply curve),图中一般表示为曲线RS,是指是在消费者的收入、偏好及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情况下,某种商品的相对供给量与相对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 13、世界均衡相对价格有曲线RD和曲线RS的交点确定。曲线RS呈阶梯型,曲线RD呈下降趋势反映了替代效应。一般来说,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一种贸易产品对另一种贸易产品的相对价格停留在贸易前两国的相对价格之间。 14、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是指国家通过行业间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中进行专业化分工而获得的利益。 15、相对工资(relative wage),是指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的比值。 16、一个部门的比较优势不仅取决于该部门相对于其他国家同一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取决于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工资率,而一个国家的工资率又取决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17、贫民劳动论(pauper labor argument),是指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

本章重点习题(P49~50)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3=40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2=600;以香蕉的产量为纵轴,以苹果的产量为横纵,可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所示: 香蕉 600

400 苹果 b. Pa/Pb=aLa/aLb=3/2=1.5,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1.5。它表示需要三个单位的劳动收获苹果,但只需要两个单位的劳动收获香蕉。如果一个人放弃收获苹果,这释放了三个单位的劳动,这3个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收获1.5个香蕉。

c. 劳动力流动确保每个部门拥有共同的工资和竞争确保商品的价格等于其生产成本。因此,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它等于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工资除以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工资。由于假设各部门的工资都是一致的,所以价格比的比值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值,即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3/2=1.5。

2、本国的情况与第1题相同。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1。a.画出国外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800/5=16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800/1=800;以香蕉的产量为纵轴,以苹果的产量为横纵,可画出国外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所示: 香蕉 800 160 苹果 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由确定苹果供应相对于香蕉供应的每个相对价格。最低的相对价格是用本国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进行计算,即aLa/aLb=3/2=1.5。在这个价格,相对供给曲线

**

是平的。最高的相对价格是用国外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进行计算,即aLa/aLb=5/1=5。当苹果的相对价格位于最高和最低相对价格之间时,苹果的相对供应量(L/aLa)**

/(L/aLb)=(1200/3)/(800/1)=0.5。以苹果的相对价格为纵轴,相对产量为横轴,可得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如下图所示: 相对价格 5

1.5

0.5 相对产量

3、假定世界相对需求的表示如下:对苹果的需求/对香蕉的需求=香蕉价格/苹果价格。a.在相对供给曲线的同一张图上画出世界相对需求曲线。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是多少?c.描述本题的贸易模式。d.说明本国和外国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a.由题目可得,相对需求曲线包括点(0.2,5),(0.5,2),(1,1),(2,0.5)

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由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而在这里,这个交点是(0.5,2),所以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是2。

c.本题的贸易模式是本国只生产苹果,国外只生产香蕉,然后每个国家都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对方的产品,从而进行贸易。

d.在没有贸易的时候,由上述情况可以知道,本国的两个苹果可以获得三个香蕉,而国外的五个香蕉可以获得一个苹果。贸易允许每个国家用两个香蕉去换一个苹果。由上述情况中,本国可以用两个苹果去换四个香蕉,而国外可以用两个香蕉去换一个苹果。每个国家都更好地去权衡贸易。

4、假定本国现有2400名工人而不是1200名,求新的均衡价格。请评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的生产效率和两国之间贸易所得的分配。

本国工人人数的增加使相对供应曲线移出导致其转折点由(0.5,1.5)和(0.5,5)变成了(1,1.5)和(1,5)。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现在在较低的水平段,在点(2/3, 1.5)。 所以新的均衡价格为1.5。在这种情况下,国外仍从贸易中获利,但长期来说无论贸易与否国外的香蕉的机会成本和本国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一样的,所以本国在贸易中既没有收益也没有损失。 6、“中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为0.50美元,如果允许中国无限制地向美国出口,美国工人的工资也会降到这个水平。你不可能只进口10美元一件的T恤衫,而不进口0.50美元的工资率。”分析这段话。

这段话是这一章中贫民劳动论讨论的一个例子。重点是相对工资率不会凭空得来,它们是由比较生产力和商品的相对需求来决定的。在本章中提供的数据显示工资和生产力之间的紧密联系。中国的低工资大概反映了中国的生产力比美国的大多数行业的生产力低的事实。文中的例子说明,一个高生产力的国家与一个低生产力的国家进行贸易,对低工资国家生活水平的影响是提高而不是降低。

第四章 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

1、生产要素充裕(abundance of productive factor),又称生产要素丰富是指一个国家某种生产要素相对于其它生产要素而言比较充裕。 2、生产要素密集(intensity of productive factor),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 theory),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factor-proportions theory),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生产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