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 V0.2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 V0.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8.1 OLT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要求

GPON系统操作维护管理功能应支持对OLT和ONU的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等管理功能。OLT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主要通过GPON网元管理系统(EMS,即设备网管)进行。ONU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本地管理,一种是远程管理。本地管理一般是指维护人员利用PC机通过本地网管接口(专用的Console口、UNI FE接口、串口等)对ONU进行本地的配置、故障、性能和安全管理。远程管理则是由系统管理员通过EMS系统实现对ONU的远程管理,内容也包括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等方面。ONU的远程管理又有多种实现方式:

? OLT作为网管系统的代理,通过G.984规定的OMCI方式对ONU进行远程管理;

? 由自动配置服务器(ACS)通过DSL Forum规定的TR-069方式对ONU进行远程管理; 对于不同类型的ONU,远程管理的实现方式也不同,具体要求见17.4节所述。

18.2 网元管理系统(EMS)要求 18.2.1 EMS通用要求

1) 管理协议和设备管理接口

a) EMS应通过SNMP v2c网管协议对GPON系统进行操作、管理和维护,可选支持V3版本;可选支

持TELNET或WEB方式的网管;

b) EMS应支持以带外和带内两种方式实现对OLT设备的访问,带外访问方式应当提供所有带内访问

方式的功能,带外访问方式应当实现访问控制,防止非授权访问;

c) EMS与OLT设备之间应采用以太网、DDN(N×64kbit/s 1≤N≤30,V.35接口)和2Mbit/s(G.703同

向型接口)中的一种DCN接入方式;建议支持以太网接入方式;

d) EMS管理系统应具备对设备进行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功能; e) OLT应支持用户通过其所带的CONSOLE口对其进行带外方式的操作维护; 2) 操作用户(以下简称“用户”,指EMS的操作人员)的接入方式和能力

a) EMS应支持用户的本地和远程接入;

b) EMS系统应支持多用户(至少16个)同时操作; 3) 软硬件平台要求

a) EMS系统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GPON的EMS平台的操作系统应采用UNIX、Linux,Windows 2000/XP/2003/Server、Mac OS、Solaris等中的一种;EMS应支持数据库管理,能管理网管系统内部所有的数据库系统;应支持MS SQL Server 2000/2005、MySQL、Oracle数据库等中的一种及其兼容版本。

b) 软件

EMS系统软件应满足前向兼容性,即软件版本升级后,能管理当前网上运行的所有网元,低版本系统中的所有数据能自动迁移至高版本系统中。

用户侧可以采用专门的客户端软件方式,也可以采用Web方式。

网管系统应提供对自身的管理功能,如系统启动、初始化、关闭、备份等。

如果OLT设备支持DSL接口板的混插,则EMS应支持对DSLAM及OLT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c) 管理容量

EMS平台的典型配置应具有管理不小于1000个OLT,不小于100000个ONU的能力。建议具有支持1000000线的容量。在最大设备容量范围内,被管理网元数目的增加对系统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d) 处理能力

EMS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告警、性能、命令等数据的处理能力,至少应满足如下要求:

? 告警平均响应时间:网络设备运行正常情况下,从网元发生告警到EMS显示告警不大于10秒; ? 告警记录容量:不小于5,000,000条或者不少于6个月的记录; ? 性能记录容量:不小于10,000,000条或者不少于6个月的记录; ? 命令日志记录容量:不小于150,000条或者不得少于6个月的记录; ? 其他处理能力参数,待定。 4) 可靠性

EMS系统应满足如下可靠性要求:

a) EMS应支持数据库备份、恢复和拷贝功能。可以以手动或者自动的方式将指定的数据备份到指

定的外围存储器中,外围存储器可以包括磁盘,磁带,数据库等;并在需要时提供便捷的数据恢

复操作接口,将指定外围存储器中的内容恢复到系统中(从不同的存储介质或者地理位置)。 b) 支持(1+1)热备用(Hot-Standby)和温备用(Warm-Standby)配置。热备份主备倒换时间不超

过10分钟。 双机可选支持浮动IP的设置。

c) 提供EMS服务器与网元之间链路的监视功能。一旦EMS本身或与网元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

EMS应能及时提醒用户,当链路恢复后,EMS应能提供相应的安全和恢复功能。

d) 网管应能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持续的或间断的测试、观察和监测,以发现故障或性能的降低。

EMS提供对EMS系统所采用的服务器CPU,内存及数据库使用情况的监控。 e) EMS投入和退出对网元的业务不产生任何影响。

f) 系统异常停止后,不能影响网元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的正常业务。

g) 用户界面程序异常停止时,不影响服务器端和其它用户界面的正常运行。 5) 软件管理

a) 提供对自身软件的管理功能,包括:

? 软件及补丁安装管理(GUI):提供详细、友好的软件及补丁安装向导并生成相应的日志文

件;

? 提供自身软件版本信息;

? 补丁安装过程提供备份原程序功能;

? 服务器端升级后,本地及远程客户端自动升级功能; b) 对所管辖网元上的软件进行远程维护,包括:

? 查询网元的软件版本信息; ? 软件在线升级功能; ? 软件热补丁升级功能;

? 对软件提供批量备份/恢复/升级功能; ? 对补丁提供批量升级及管理功能; ? 支持对ONU软件升级的批量处理;

6) 数据管理

a) 提供配置、告警、性能等数据的数据库手工及自动拷贝和导出功能。 b) 提供打印设置和打印功能,对配置、告警、性能数据等进行打印。 7) 用户界面

a) EMS优选采用中文界面,可选支持英文界面;

b) 人机接口采用窗口、图标、菜单、光标方式,界面简洁、友好,并提供丰富、准确的联机帮助; c) 被管理网络中的全部网元均由一个管理软件平台进行管理,在一个工作窗口上应能监视整个授权

管理的区域。

d) 屏幕保护。对客户端屏幕具有人工和自动锁定功能。当操作员停止对系统的操作或者在特定时间

内没有操作时,可将屏幕锁定,防止其它用户进入。同时具有屏幕激活再进入功能(需要输入口令),能通过鼠标/按键触动激活屏幕。当操作员超过一定时间没有操作时,系统应可以自动注销该用户。

8) 时间同步

a) EMS网管服务器应支持NTP协议进行时间同步。同时系统应支持如下三种方式实现网元时间与

网管服务器的系统时间之间的同步:

? 通过手工方式进行网元与网管服务器之间的时间同步;(必选)

? 通过SNMP协议的时间同步机制使网元时间同步于EMS服务器的系统时间;(必选) ? 网元也支持NTP协议,并通过NTP协议自动与统一的时间服务器进行时间同步,从而与网

管服务器的系统时间进行自动同步;(可选)

b) 时间标记以秒为单位; 9) 北向接口

EMS优选提供北向接口,接口协议可以采用CORBA、XML或SOAP。北向接口应提供登录、拓扑、业务发放、告警、存量统计、性能统计等功能,保证NMS访问服务的可扩展性、一致性和易操作性,保证EMS服务实现的多样性,不同设备、不同业务类型服务的易配置性。

另外,EMS应提供与电信营业系统(“97系统”)的电子工单接口,以实现业务发放过程的自动化。具体的电子工单接口待定。

18.2.2 故障管理要求

1) 故障检测功能。网管应能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持续的或间断的测试、观察和监测,以发现故障或性

能的降低。例如,当PON接口物理层性能(如光通道误码率)严重下降时,系统应能产生告警。当ONU突然掉电后,应产生Dying Gasp告警,EMS应支持Dying Gasp告警的检测。

2) 故障同步功能。EMS和网元之间应支持故障的手工和自动同步。手工同步就是网管应能对网元上产生

的告警手工进行同步。自动同步是指在EMS系统失效或者EMS与网元之间的链路失效后,一旦系统恢复正常,网管应能对网元上产生的告警自动进行同步。

3) 故障定位和分析功能。EMS应能判定故障发生的时间和故障的位置,故障定位应尽可能定位到端口,

并以图形显示方式或文本的方式显示产生的位置,尽可能给出可能的故障原因;建议EMS判断故障后应给出修复建议;EMS应该能支持维护人员手动输入维护经验,并能够支持导出维护经验。 4) 告警显示。

a) 告警发生后,EMS系统应通过多种方式显示告警,并根据告警的类别和等级以不同的声音和颜色

进行显示。

? 提供应提供声音设置开关,不同级别告警的音量和持续时间可调。 ? 应提供颜色要求。不同的告警信息有不同的颜色区别。

b) 告警显示过滤。根据设定的过滤条件,有选择地显示当前或历史告警事件。过滤条件可能是告警

源、告警级别、告警类型、告警时间、管理区域(*)、告警状态灯及其组合。

5) 告警归类功能。EMS应能通过指示灯和告警信号指示设备的故障,不同的故障原因对应不同的告警信

息。

告警类型建议分为如下五种: a) 设备告警 b) 服务质量告警 c) 通信告警 d) 环境告警 e) 处理失败告警

系统应能够为指定的告警原因分配(或重新分配)告警的严重级别。告警严重级别分为如下五类: a) 紧急告警(Critical) b) 主要告警(Major) c) 次要告警(Miner) d) 提示告警(Warning) e) 清除告警(Cleared) 按照告警清除状态,可分为: a) 当前告警 b) 历史告警

按照告警确认状态,可分为: a) 已确认告警 b) 未确认告警 6) 告警处理

EMS应支持告警日志功能。故障发生后,日志中应能记录该操作。系统告警日志统计列表应可对故障类型基于故障严重程度、故障原因、时间段进行分级处理。

EMS可选支持定制告警的处理规则,例如告警前转规则(邮件或短信通知)、告警延时上报规则、告警计数(告警累计到某个数量级后自动生成新告警)、告警自动确认规则、告警自动清除规则、告警抑制规则等。

故障事件恢复后,系统网管的相应告警信息应能自动清除;同时,也支持手工清除。对于手工清除,日志中应能记录该操作。 7) 告警查询与统计

a) EMS应支持对当前告警或者历史告警提供查询和统计功能,查询或统计的条件为以下信息或以下

信息的任意‘与’/‘或’组合: ? 告警源;

? 告警发生时间; ? 告警严重等级;

告警原因; ? 告警状态; ? 告警清除时间; ? 告警确认时间; ? 确认用户;

? 告警历时(可选);

b) EMS应提供告警查询或统计信息的输出功能,可设置告警输出条件、告警输出目的地和告警输出

方式。告警查询/统计报告的输出方式包括打印和保存为一个文件。告警输出条件包括以下信息或以下信息的‘与’/‘或’组合: ? 告警类型 ? 严重级别 ? 告警源

?

18.2.3 配置管理要求

GPON的EMS系统应提供对OLT和ONU的配置管理功能,具体要求如下: 1) 拓扑管理

a) 能够以图标形式显示所管辖的所有网元、网元组(由于显示的需要,可将网元划分为互不交叉的

网元组)或子网;如有可能,显示网元的机架/子架的组成(包括子架编号,具体的槽位、单元盘等,并标注相应的名称)。采用不同的图标来标识不同类型的节点(网元或子网或其它)。操作员通过点击网元图标,可获得网元的详细配置信息,或者执行网元配置和其它管理功能。 b) 网络拓扑能够动态、实时显示被管网元的运行状态和状况

? 实时反映网络拓扑结构和网元配置的变更情况,网络拓扑结构的改变(如ONU上线/下线等)

和网元配置信息的改变能通过某种醒目方式在拓扑图中通知用户。 ? 当EMS与网元之间的通信出现故障时能在拓扑图上反映出来。 c) EMS能够提供灵活、方便的拓扑排列、添加、删除、修改、移动等拓扑编辑功能:

? 在拓扑图上手工添加、删除网元;

? 在拓扑图上手工添加、修改、删除网元之间的连线; ? 手工定义、修改、移动、删除网元位置、名称; ? 提供网元的自动排列; d) 拓扑图查看功能:

? 背景地图能定制 ? 拓扑图能放大和缩小

? 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显示或隐藏某些网元;

2) 网元管理

a) 创建、修改、删除、查询网元的配置; b) 查询和/或修改网元的信息,包括:OLT插槽中是否安装单元盘,例如槽道中的单元盘类型、型号、

状态、是否有保护及保护方式;

c) 对板卡进行查询和配置操作,可以查询、添加、删除单板;可以查询板卡当前的CPU使用情况;

可以对板卡进行复位操作。

d) 查询和修改ONU配置信息,包括ONU在线状态、加入方式(手动/自动)、远程复位ONU等; e) EMS应能对OLT的网络侧接口参数进行配置,例如

? 端口使能;

? 端口全双工/半双工 ? 端口流控; ? VLAN 功能;

? MAC绑定及ACL过滤功能; ? 限速功能; ? RSTP功能; ? 链路聚合; ? 端口镜像;

f) EMS能够通过远程管理(OMCI)方式对ONU的UNI端口的属性进行管理,包括: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