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运动生理学》试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下几方面:①协同作用。如生长激素与肾上腺素,虽作用于代谢的不同环节,但都有升高血糖的作

用;②拮抗作用。如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而肾上腺素则升高血糖;③允许作用。某些激素本

身不能对某器官和细胞直接发生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产生生物效应的必要前提,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如糖皮质激素本身不能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但只有它存在时去甲肾上腺素才能发挥缩血管的作用。

25.答:有氧适能是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基础。有氧适能的生理学基础:

(1)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具体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肺的通气能力,血液的载氧能力,心脏的泵血能力,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2)肌肉利用氧的能力:骨骼肌纤维的特性是其主要因素。 影响有氧适能的因素主要有遗传、训练、性别、年龄、体脂和有规律的健身活动。

26.答:(1)心搏峰理论:运动生理学将博出量达峰值的心率水平称为心博峰,心率为110――130次/分(2分)(2)最佳心率范围理论:将心输出量保持较高水平的心率称为最佳心率范围,心率为(110―120)――(170―180)次/分;(2分)(3)中学体育教学适宜生理负荷:心率为120-1140次/分。(1分)

27. 答:身体成分是指人体的总体重,由脂肪重和瘦体重两部分组成。身体成分常以脂肪%表示。身体成分是健康体适能的指标之一,合理的身体组成是保证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脂过重称为肥胖,肥胖被WHO列为现代慢性病之一,会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肺心病等,对健身带来许多危害因素。肥胖与运动不足有密切关系。合理的身体组成与运动训练关系密切,运动尤其是耐力运动是减少体脂的有效途径,所以运动员的体脂比常人低,不同项目运动员体脂量不同。对于运动员来说,保持身体组成的合理比例更为重要,体脂过重过大机体做功能力就相对减小,体脂比例过小,会影响体内某些物质的代谢(尤其对女性),也不得发挥最大做功能力。所以了解身体成分对运动实践和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

28.答:胸内负压的成因,可以从作用于胸膜脏层的两种力来分析(胸膜壁层受胸廓支持,可认为不再受外力作用)。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张;另一是肺回缩力,使肺泡缩小。因此,胸膜腔内的压力实际上是两种相反力的代数和,即: 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在吸气末和呼气末, 肺内气体不再流动, 肺内压就等于大气压,因而: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若以一个大气压为0 位标准,则:胸内压=-肺回缩力。

由此可见,胸内负压是肺的回缩力造成。无论是吸气或呼气时,肺都处于一定的扩张状态,具有一定的回缩力。但吸气时,肺扩张大,回缩力大,胸内负压也增大;而呼气时则负压减少。正常人平静呼气末胸内压约为-0.4~-0.7kPa(-3~-5mmHg),吸气末约为-0.7~-1.33kPa(-5~-10mmHg)。紧闭声门用力吸气,胸内压可降至-12kPa(-90mmHg);紧闭声门做用力呼气,可升高到 14.7kPa(100mmHg)。胸内负压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可保持肺的扩张状态,维持正

45 / 53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常呼吸。此外,胸内负压可使胸腔内壁薄且扩张性大的静脉和胸导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29.答:1、最大负荷百分比;2、组间练习间隔;3、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4、重复练习的时间;5、组数

30.答::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主要有:心肌的收缩力,呼吸深度,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重力与体位及静脉管壁的舒缩状态。

31.答:运动性疲劳的机制目前有下述几种学说:

(1)保护性抑制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层产生了保护性抑制。 (2)能源物质衰竭学说认为: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3)代谢产物规程堆积学说认为:运动过程中某些代谢产生不能及时清除大量堆积。

(4)内环境失调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血浆渗透压改变,激素分泌不足等因素引起。

(5)自由基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6)突变理论认为;疲劳是由于兴奋性丧失、肌力下降和能量的耗竭。

六、论述题

1.答:1、儿童少年的运动系统发育特点

(1)骨骼、关节的特点:儿童少年骨骼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 (2)肌肉特点:①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②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③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④肌力的增长不均匀。 2、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要经常注意变换体位,避免过久地做同一动作,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或肢体变形。

(2)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宜多采用伸展活动、弹跳等练习,不宜采用重负荷的力量练习。

(3)均衡发展肌肉力量。在训练走、跑、跳、投掷、爬、攀登等动作发展大肌肉群力量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肉群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精确性。

(4)发展儿童少年的柔韧性。儿童少年期可充分发展关节的柔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牢固性的练习,以防关节损伤。

2.答: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促进人体心血系统的形态,机能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心血管系统的良好适应如下: ①出现窦性心动徐缓:长期进行耐力性训练可使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减弱,从而表现为安静时心率减慢,可降至 36-40 次/分。 ②每搏输出量增多:经长期训练,有训练者可出现安静状态下心率慢而每搏输出量较无训练者为多,在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有训练者心力贮备潜力大,每搏输

46 / 53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出量可明显增加,从而增加心输出量。 ③运动性心脏肥大:长期从事静力性或力量运动的运动员,可由于超负荷刺激使心肌内核糖核酸含量增加,从而使心肌纤维内蛋白质合成增加,分解减慢,心肌纤维收缩成分增加,心肌粗壮,同时肌肉作长时间强烈收缩,压迫血管,使后负荷增加,产生以心肌增厚为主的心脏适应性增大;从事耐力性运动者则由于运动持续时间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使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多,心室容积增大,增加心脏前负荷而肌纤维被拉长,从而出现以左心室腔增大的适应性变化。

④心血管调节机能改善:长期从事运动或锻炼者,进行定量工作时动员快,机能稳定,恢复快,进行最大强度工作时,不仅动员快,恢复快,而且心血管机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达到最高值。

3.答:血氧饱和度的大小取决于血液中氧分压的高低。反映血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称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简称氧离曲线。该曲线既表示不同 PO2下,HbO2解离情况,同样也反映不同PO2下,O2与Hb 结合情况。从该曲线表明,当PO2升高时,血氧饱和度增大,表明血红蛋白结合 O2;反之,当PO2下降时,血氧饱和度下降,表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出O2,但两者之间并非直线的关系,氧离曲线近似\型,这一特征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氧离曲线可分为三段,结合运动分析氧离曲线各段的特点与意义。

(1)氧离曲线上段 氧离曲线的上段相当于 PO28.0-13.3KPa(60-100mmHg),即 PO2处于较高水平,表示 Hb 与 O2结合。此段曲线比较平坦,表明 PO2在这个范围内变化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因此,即使吸入气或肺泡气 PO2 有所下降,如在高原、但只要 PO2不低于 8KPa(60mmHg),血氧饱和度就能保持在 90%以上,血液仍可携带足够的 O2,不致于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正常人体即使在剧烈运动时,血氧分压也不会低于 8KPa,因此通常并不会对血液的载 O2量有太大的影响。氧离曲线上段坡度较小,能为机体摄取足够的氧气提供较大的安全系数,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2)氧离曲线的中段 曲线的中段相当于PO28.0-5.3KPa(60-40mmHg)。 该段曲线较陡,表明在此范围内PO2稍有下降,便会引起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表示HbO2释放出O2。曲线中段坡度较大, 其生理意义在于保证正常状态下组织细胞的 O2供应。通常,混合静脉血PO2为5.3KPa(40mmHg),血氧饱和度约为75%,血氧含量约为 144ml?L-1,因此,当动脉血液流经组织时血氧饱和度下降了22.4%,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为50ml?L-1,表明有22.4%的HbO2解离出O2,每1L血液向组织提供 50mlO2,然后变为静脉血。

(3)氧离曲线的下段 氧离曲线的下段相当于 PO25.3-2.0KPa(40-15mmHg),曲线坡度更陡,即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显著下降,表明有大量的 HbO2解离出 O2。体组织活动加强时,氧需求增加,组织中PO2可降至2.0KPa(15mmHg,正常值为30mmHg),氧合血红蛋白进一步解离,血氧饱和度降至 22%,静脉血氧含量仅有 44ml?L-1,每 1L 血液供给组织的O2达 150ml,为安静时的 3 倍。若此时心输出量增至 30Lmin-1,则人体每分钟吸氧量可达30×150=4500(ml),即4.5L?min-1 。氧离曲线下段坡度最大,它代表了氧的贮备使机体能够适应组织活动增强时对O的需求。

4.答:为一位健康的75岁老人制定一个运动处方。首先在制定运动处方前先请老年人做医学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临床物理检查和运动机能评定。如果老人没

47 / 53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有病理变化,按运动处方的五要素来制定。

5.答:把能源物质按无氧供能和有氧供能分成了三个系统。即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 三个供能系统各有不同特点: (一)磷酸原系统

磷酸原系统是由ATP和CP 组成的系统。ATP在肌肉内的储量很少,若以最大功率输出仅能维持 2 秒左右。肌肉中CP 储量约为 ATP的 3~5 倍。CP能以 ATP 分解的速度最直接的使之再合成。由于二者的化学结构都属高能磷酸化合物,故称为磷酸原系统(ATPC 系统)。磷酸原系统是一切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数秒钟内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只能依靠ATP-CP系统。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运动项目。测定磷酸原系统的功率输出,是评定高功率运动项目训练效果和训练方法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乳酸能系统

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过程中,再合成 ATP 的能量系统。供能持续时间为 33 秒左右。由于最终产物是乳酸故称乳酸能系统。因为 1mol 葡萄糖或糖原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可净生成2~3molATP。其特点是,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不需要氧,产生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由于该系统产生乳酸,并扩散进入血液, 因此, 血乳酸水平是衡量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最常用指标。 乳酸是一种强酸,在体内聚积过多,超过了机体缓冲及耐受能力时,会破坏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态,进而又会限制糖的无氧酵解,直接影响 ATP 的再合成,导致机体疲劳。乳酸能系统供能的意义在于保证磷酸原系统最大供能后仍能维持数十秒快速供能,以应付机体的需要。该系统是1分钟以内要求高功率输出运动的物质基础。如 400m 跑、100m 游泳等。专门的无氧训练可有效提高该系统的供能能力。 (三)有氧氧化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主要是线粒体内)彻底氧化成H2O和CO2 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从理论上分析,体内储存的糖特别是脂肪是不会耗尽的,故该系统供能的最大容量可认为无限大。但该系统是通过逐步氧化、逐步放能再合成 ATP的,其特点是 ATP 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需要氧的参与,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该系统是进行长时间耐力活动的物质基础。在评定人体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的能力时,主要考虑氧的利用率,因此,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是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主要生理指标。

6.答:(一)、变化: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新分配.

(二)、调节:

(1)、血液重新分配:心脏和活动肌血流量增加,内脏和非活动肌血流量下降(2分)其意义一方面通过减少不参与活动器官的血流量,保证有较多的血流量供应给运动肌肉,

另一方面提高骨骼肌外的血管收缩,使外周阻力不致于运动肌肉血管舒张而明显下降,从而使平均动脉压不致下降,促进了肌肉血流量的增加。 (2)、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增加,每搏量增加 (3)、动脉血压升高:动力性运动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或略有下降。)静力性运动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也升高。全身性剧烈运动时收缩压升高、舒张

48 / 53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