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运动生理学》试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25.答:是一种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又称代谢当量。梅脱值是根据活动或运动时的耗氧水平计算而来的,1梅脱相当于静息状态下耗氧量绝对值约为250ml,相对值约为3.5ml·kg-1·min-1。

26.答: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其表现,称之为兴奋。 27.答 :每分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心输出量)的比值,称通气/血流比值。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为0.84(4.2/5),此时通气量与血流量匹配最合适,气体交换效率最高。

28.答:前庭反射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当传入冲动进入有关的神经中枢后,除引起运动与一定位置改变的感觉以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的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这些改变统称前庭反射。

29.答:视力是指视觉器官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

30.答:运动生理学将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途径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的一个连续统一体称能量连续统一体。

31.答: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32.答: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周阻力时,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并不发生变化。

33.答:每 1L 动脉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出的 O2量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称氧利用率。

34.答: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的时间,称为心动周期。

35.答:健身活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

36.答:极点是指进行具有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周期性运动时,在运动进行到某一时程间,锻炼者常常产生一些难以忍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剧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

37.答: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完成的。这些激素分泌入血液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主要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基本功能。大多数激素通常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距离较远的部位而起作用,故称为体液调节。

38.答:氧通气当量是指每分通气量和每分吸氧量的比值(VE/VO2 )。

39.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

37 / 53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40.答: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

41.答:是由卡沃南提出的一种用贮备心率和安静时心率同时来确定运动时的心率,从而控制运动强度的方法;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0.6~0.8)+安静时心率

42.答:每次(组)练习之间都有严格的间歇时间,用积极休息的方式进行休息。在机体机能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组)的练习。

43.答;肌肉力量是通过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

44.答:自身调节是指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45.答:运动后过量氧耗是在运动后恢复期内处于较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所消耗的氧量。运动后过量氧耗产生个原因包括体温升高,血液中儿茶酚胺、肌细胞Ca浓度升高等因素。

46.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吸氧量(VO2max)。

47.答;氧扩散容量是指呼吸膜两侧的氧分压差为0.13KPa(1mmHg)时每分钟可扩散的氧量。此值大说明肺换气效率高。

五、简答题

1.答: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有:

(一) 骨骼肌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

(1)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得的横断面面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其生理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愈大。力量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体积增大,横断面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肌纤维增粗的结果,而肌纤维增粗的实质是肌肉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力量训练除使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大外,还伴随着其他形态结构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如肌肉的结缔组织增厚,毛细血管网增多和脂肪减 少等。 (2)肌肉生化成分的适应变化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肌肉肥大还可以引起一些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如肌红蛋白含量增加,肌肉的贮氧能力得到提高;力量训练还可以增加肌糖原、磷酸肌酸的含量,提高腺苷三磷酸酶、果糖磷酸激酶的活性,为肌肉收缩提供更充足的能源,从而增大肌肉收缩力量。 (3)肌纤维类型 肌纤维按照收缩的特性可分为快肌和慢肌两大类。快肌纤维较慢肌纤维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实验证明,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及其横断面

38 / 53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面积大的人,其肌肉收缩力量也大,尤以快肌纤维横断面面积对力量的影响更大。

2.答:运动时人体三个供能系统特征为:

(1)磷酸肌酸的分解:磷酸肌酸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分解时释放大量能量,放

出的能量也只能维持数秒钟的剧烈运动。其重要意义在于其快速动用性。 (2)糖原的酵解:当运动的强度大、持续时间达10s以上时,体内能量主 要依靠糖原的无氧酵解来提供。

(3)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当运动中氧的供应能满足机体需要时,ATP再合成所需能量主要由糖脂肪的有氧氧化提供。有氧氧化过程提供的能量较多,有利于维持较长时间的运动。

3.答: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现根据条件反射学说,将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分为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相互联系的时相进行分析。 1)泛化相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开始阶段,一些新异刺激通过传入系统传到大脑,引起有关中枢的神经元强烈兴奋。而此时大脑皮质内抑制尚未建立起来,兴奋和抑制过程都依照大脑皮质本身的运动规律而扩散,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很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练习时不该收缩的肌肉也收缩,表现出动作僵、不协调、有多余动作、动作不连贯、能量消耗多等;学习者动作概念模糊。在此阶段,动作技能的学习要注重直观教学,教师应通过正确的示范和形象的讲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在模仿练习中,通过反馈逐步建立肌肉活动的本体感觉。要注意突出重点,强调掌握动作的主要环节,不宜过多要求动作的技术细节。练习过程中要及时指出主要错误,对正确的部分也要及时予以肯定进行强化,以利于分化抑制的建立。 2)分化相

在不断练习过程中,随着正确动作概念的建立和本体感觉的不断准确,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空间上日趋完善和精确,错误动作部分得到了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

完成完整动作,初步形成了运动技术。但易受新异或强烈刺激的干扰,动作技能重新出现多余动作。所以运动技能学习在进入分化时相时,要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强调动作细节要求和反复实践,加强对动作的分析和思考,促进分化抑制的进一步完善。 3)巩固相

通过反复练习,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形成运动动力定型。此时,不仅动作准确、协调,动作的细节准确无误,在环境条件改变和其他干扰刺激出现时,动作也不易受到破坏。同时,自主神经活动与躯体运动性神经活动的协调配合已成为运动技能的组成部分。运动技能巩固后,还需不断加强,如停止或减少练习,巩固了的运动技能也会消退,技术越复杂、难度越大的运动技能消退速度越快。因此,要强调练习的经常化和精细化,并加强对动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学习,促进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4)自动化相

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发展,动作会更加熟练自如,可在\低意识控制\下完成运动技能,即出现自动化。关于动作自动化的生理机理的一般解释是,人类一

39 / 53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切随意运动都必须在大脑皮质参与下实现,但大脑皮质参与下所实现的机体反应活动不一定都是有意识的,或者是在\低意识控制\的情况下完成。但即使达到动作自动化阶段后,当环境变化使自动化过程受到阻碍时,动作又会成为有意识的。例如,篮球运动员运球上篮时遇到防守时所做的分球动作方式的选择。动作自动化后,工作效率提高,出现\能量节省化\。但动作自动化是在\低意识控制\情况下完成的,如果动作发生少许变动和误差,往往不被觉察,如果重复多次,变质的动作会被巩固下来。因此,在动作自动化后仍应坚持练习,不断检查动作质量,保证动作精益求精。形成运动技能过程的四个时相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时相之间并无明显界限,每一时相也无固定的长短,在许多情况下,某个时相可能不存在。譬如,动作的复杂程度、身体机能水平、已有运动技能数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各时相之间的关系。

4.答:(1)肌肉作舒缩活动时,静脉受到间歇性挤压,使静脉血流加速回心。但若肌肉长时间维持紧张状态,静脉持续受压,静脉回心血量则减少。 (2)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力量大,排空完全,回流增多。

(3)重力和体位:平卧位到直立位时心脏水平以上部位血液回流加快,以下部位回流困难。

(4)呼吸运动:吸气时,有利于外周静脉血回流;反之,在呼气时,静脉回流至右心的血量也会相应减少。

(5)静脉管壁的舒缩活动:静脉管壁含有平滑肌,其收缩可促进静脉血回心。

5.答: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适宜刺激

每种感受器都有它最敏感的刺激。这种刺激就是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例如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适宜刺激是300-800nm 光波, 耳蜗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Hz频率的声波等。 2)换能作用

各种感受器可将它们所接受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故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因此,感受器被看成\生物换能器\。 3)编码作用

感受器不仅将外界刺激能量转变成动作电位, 同时将刺激的信息转变成神经动作电位的特定排列组合之中,传入中枢,故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人的各种主观感觉的产生正是各感觉中枢通过感受器的编码作用,进行分析综合而获得的。但是感受器将刺激能量转神经动作电位时,如何在神经电信号传导中进行编码。 4)适应现象

当感受器长时间持续地接受某种刺激时, 感觉神经冲动发放频率将逐渐下降, 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虽然各种感受器都可出现适应现象,但因感受器不同而出现的速度也不同。根据感受器适应速度的快慢可分为快、慢适应感受器。不同感受器适应的快、慢各有不同的生理意义。例如皮肤触觉感受器的适应过程发展快,有利于机体再接受新的刺激。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痛感受器的适应过程发展慢,有利于机体对某些机能例如姿势、血压作经常性调节。

6.答: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又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

40 / 53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