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迎考历史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首发]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迎考历史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一年级期末迎考训练(D、E)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1、在中国传统社会,天子要亲自“耕帝籍田”,相应宫中的皇后嫔妃们要“后妃亲蚕”,这反映的核心信息是( )

A. 皇室重视“天人感应 B. 权威至上的专制君主 C. 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 统一、繁荣昌盛的国家 2、“它犹如蚯蚓,截去一段肢体,又会再生出更长的一段。这就是中国历代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

A 小农经济 B 商品经济 C 官僚经济 D 田庄经济

3、位于今河北的赵国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农具的65%。在今辽宁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 ) A. 当时只有赵国和燕国使用铁农具 B. 当时北方的生产工具全部使用铁农具

C. 当时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D. 当时赵国和燕国的农业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4、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蜀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由此可以推断( )

A. 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 B. 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 C. 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 D. 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 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6、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

A. 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 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 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7、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出现这种变化的背景主要是( ) A. 宋代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B. 理学的出现使思想多元化 C. 重农抑商观念明显地减弱 D. 市民多彩生活呈现昂扬风貌

8、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弘治 嘉靖 万历 (时代) (1488~1505年) (1522~1566年) (1573~1620年)

吴江县 3市4镇 7市4镇 10市7镇 A. 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 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D. 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9、下表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某段时间外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变化(单位:万两), 请根据此表判断,X至Y这段时间应该是( ) 日本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X年输入总值 Y年输入总值 90000 240000000 3500 110000000 9600 4900 520 150 2800 0 A. 1895-1912 B. 1914-1919 C. 1927-1937 D. 1945-1949

10、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

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B.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C. 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 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11、下图为1920年与1936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的所占比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日益衰落 B. 民族资本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12、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 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 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13、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 )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 )

A. 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B. 利于反抗外国侵略 C. 促进社会经济转型 D. 改变传统就业结构 14、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一《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 B. 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C. 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 D. 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 15、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线索。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 决定变革生产关系

C. 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 D.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6、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这两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A. 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项经济政策 B. 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 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 都是为了发展农村生产力 17、“所谓仁政有两种: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这体现了( ) A. 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 B. “一五”计划的特点

C.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大跃进”的历史必然性 18、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全国开始推行( ) A. 农业生产合作社 B.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言:“土地出产之多少,主要不在于土地肥沃程度,而在于农民是否享有自由。”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 余粮征集制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集体化运动 20、1984年4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总结江苏常州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经验以后,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样做是为了( )

A. 变更分配方式 B. 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C. 增强企业活力 D. 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1、下表所列内容是与中国某省份相关的一些历史信息。据此推断该省份是( )

●明清时期以商帮名闻天下。

●抗战时期新四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 ●1978年自发开始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A. 四川 B. 安徽 C. 江苏 D. 山西

22、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据此可知“巨大改变”包括( )

①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②人们的物质生活种类增加 ③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④欧洲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3、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

A. 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4、19世纪上半期,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现在看的很清楚┅┅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段话显示了( )

A. 英国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 B. 英国居于“世界工厂”地位 C. 世界经济日益体系化 D. 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

A.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 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26、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这里的“政治结构”是指( )

A. 责任内阁制确立并完善 B. 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C. 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 两党轮流执掌政权

27、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

A. 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 B. 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 C. 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 D. 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8、有学者认为,它“开始了关于政府的社会和福利责任的一场思想革命……政府对于经济方面发生的事不能袖手旁观这一原则,在此之后已不再受到严重挑战了。”这场“思想革命”是指( ) A. 启蒙运动 B. 新经济政策 C. 新文化运动 D. 罗斯福新政 29、管子曰:“若岁凶旱水泆(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与其倡导的经济理念相似的是( ) A. 重农抑商,以固民本 B. 农商并重,以均贫富 C. 国家调控,以工代赈 D. 开源节流,与民休息 30、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该政策的实施( )

A. 表明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B.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

C. 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 D. 使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31、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 )

A. 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 B. 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C.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 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32、“1945年的和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

A. 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体系化 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