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民风民俗 之我见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恩施民风民俗 之我见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夺床”,按照土家族婚俗,新娘跪拜天地后,新郎新娘要尽快站起来,直入新房,抢先坐在床上,叫“夺床”。夺床的规定,是男左女右,以正中为界。有心计的新娘常常坐在界线上。这时新郎也不让步,用身子尽力把新娘挤到界线以外。双方互不相让,难解难分。这时新郎猛地一下揭开新娘的盖头巾,新娘羞得一笑,夺床也随之告终,据说,谁先坐床,将来由谁当家

“哭嫁”是土家婚俗的又一特色。因哭声文词巧妙,有腔有调,悦耳动听,所以人们又称为“哭嫁歌”。其内容是哭爹娘,哭兄嫂姐妹,哭祖先等,以诉离别之情。出嫁前一天晚间,姑娘和乡邻姐妹十人围着火炕同哭,称“陪十姐妹”。土家族曾把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现在,除一些偏远山寨还保留“古之遗风”外,姑娘出嫁已无须袭旧时的“照例必哭”了。就是哭,也只是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惜别之情。

土家族姑娘

出嫁前,要在娘家又哭又唱,一连哭唱3天整。这种习俗叫做“哭嫁”。哭嫁时唱的歌叫“哭嫁歌”。一般

女孩子从懂事起就得学唱“哭嫁歌”,歌词的内容包含着向父母告别,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向兄弟姐妹告别,表达对手足之情的留恋;向邻

里告别,从此离开故里和童年朋友,将过着另一种新的生活……这些哭嫁的歌词和腔调都是世代相传的,因此也是十足传统的。父母、兄弟姐妹和邻里友好,听到将出嫁的姑娘的哭嫁歌,都要劝慰一番并相赠礼物以为纪念。 “哭嫁”变成即将出阁的姑娘对父母兄弟姐妹邻里友好以及少女时代的眷恋。

待嫁先学《哭嫁歌》 土家族以前有哭嫁的婚俗,那时土家族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

标志。因此,姑娘们都很重视哭嫁。当她们还只有十一种、二岁的时候,就收敛笑容,学习哭嫁。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的觉醒和成熟,心中的抑郁怨恨之气越积越多,出嫁时泪水就会如决堤的河水,倾泻而出。地域不同,哭嫁内容也各有特色,一般有\女哭娘\,\娘哭女\,\姐哭妹\、\妹哭姐\,\骂媒人\等几个部分。哭嫁时间,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一般是七至二十天,也有长达一个月的,\开哭\时,是在轻歌微吟中吐露悲伤。后来,离婚期愈近,其词愈恻,其声愈悲,哭得口干舌燥,嗓子嘶哑,两眼红肿,如疯如痴。如今,时代变迁,青年们向往自由幸福,婚姻恋爱皆由自己作主。土家族姑娘出嫁也无须因袭旧时代的婚俗了。虽然一些偏远山寨还保存着这种风俗,但也不兴哭嫁,即便哭,也往往是哭个三声五声,歌伴插科逗趣,新娘忍不住笑了,这也算是一\哭\。

三、寿礼

寿礼是土家族人的重大礼仪之一。土家人祝寿,对小孩子称为“长尾巴”,成年人叫“过生日”,50岁后方称“祝寿”。但若父母健在,即使年龄再高也不能称“祝寿”,“尊亲在不敢言老”。土家族为老人祝寿要献鱼,上长寿面,敬寿桃,满60花甲的寿礼最为隆重。土家族祝老人健康长寿,堪称民族美德。 四、葬礼

葬礼,几乎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的悼亡仪式和祭祀活动。土家

族俗称葬礼为“白喜”、“白会”、“老龙归山”等,一般要跳唱丧鼓歌。其主要活动是跳丧,即跳唱非常神奇和隆重的“撒尔嗬”。这是土家人悼念死者的一种祭祀性歌舞,且歌且舞,似剧非剧,风格异常古朴和别致。舞姿非常优美,时而绕臂穿肘,形似凤凰展翅;时而相对击掌,犹如幺姑筛锣;时而扭肩擦背,好比水牛擦痒;时而嘴唇触地,恰似春燕衔泥;时而相互嬉戏,犹如牧童戏水等等。土家人跳丧为何称其为“撒尔嗬”呢?其实,这是因跳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而得名。

撒尔嗬表演

土家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这样让人捉摸不透:为什么用欢乐歌舞来吊唁死去的长者,用哀哀的哭嫁歌庆祝女儿出嫁的喜事?这大概是土家人认为人一生只是历史上的一个音符,人老至死只是这个音符 的终结。活着的人们用歌舞欢送死者安然归去,又用歌舞来迎接的生命的诞生;或是用歌舞来洗涤人生的悲愁,冲淡死别的痛楚,激起还在生活着的人们的勇气。因为人生之路还很漫长,人们还要战胜未来的生存磨难。一位土家学者说,跳撒尔嗬是土家族人的“死亡迪斯科”,或“死亡摇滚舞”。算是把这层道理讲绝了。

撒尔嗬表演

哭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