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卷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2.“歌”的“欠”字旁与( 人的呼气 )有关; 33.“顾”的“页”字旁与( 人的头部 )有关; 34.“肚”的“月”字旁与( 肉体 )有关; 35.“祷”的“礻”字旁与( 求神拜佛作祈祷之类 )有关; 36.“煮”的“灬”字旁与( 火 )有关; 37.“险”的“阝”字旁与( 山岭高地 )有关; 38.“都”的“阝”字旁与(区域、地方 )有关; 39.“珠”的“王”字旁与( 玉 )有关; 40.“罗”的“罒”字旁与( 网 )有关; 41.“博”的“ 十”字旁与( 四面八方的贯通和空阔)有关; 42.“旗”的形旁是(

),与( 旗帜 )有关,俗称“方人旁”。

,“旋、旅”等

△分别写出下面各字中与手或与脚有关的偏旁或部件:

43.在“采、秉”中,与手有关的部件是( 爪 )和( 彐 )。

44.在“击、尊”中,与手有关的部件是( キ )和( 寸 )。 45.在“有、弄”中,与手有关的部件是( )和( 廾 )。 46

表示(肉 )。

47.“盥”字上部左“E”与右“彐”分别表示( 左手 )和( 右手 )。 48.“舞”下的“舛”表示( 左右两只脚 ),“降”字的“夅”表示( 上下两只脚 )。

49.“登”字上部表示左右两只( 脚 ),“各”字上部的“夂”表示一只朝下的( 脚 )。

△独体字作偏旁字形常有变形,如“清”中的“氵”就是“水”的变形。 50.“慕”的“?”是( 心 )的变形; 51.“罩”的“罒”是( 网 )的变形; 52.“辨”字中间的“リ”是( 刀 )的变形;

53.“危”、“色”字上部的“?”是( 人 )的变形; 54.“饭”的“饣”是( 食 )的变形; 55.“都”的“阝”是( 邑 )的变形;

手 ),左上的斜“月”

56.“险”的“阝”是( 阜 )的变形;

57.“育”、“肖”下部“月”是( 肉 )的变形; 58.“定”字宝盖头下的部件是( 正 )的变形;

59.“急”是个用“心”作形旁的形声字,上部声旁是( 及 )的变形。

△独体字作偏旁组成合体字时,有时为了构形的美观或表义的需要常将字形倒置,如把“病”的“疒”横倒,上面的“亠”就像一个斜躺在床(冖)的人,左边的“丬”横倒就像床形,此人正因病而卧床不起。 60.“化”的古文字左旁是个站立的人,右旁“匕”其实是个( 倒立 )的人,

以此表示变化。

61.“逆”中的“屰”是( 大 )字的倒写(或说是“央”字的倒写),以此表示方向的相反和颠倒。

62.“德”中右上部的“罒”其实就是一个横倒的“目”字,再把“目”上的“十”和“目”下的“一”这三部分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 直 )字,古人认为人的行为(“彳”是“行”的省形)和“心”(思想)都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这就是“德”的标准。

△从字理的角度思考,根据词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打“∨”。(10分)

63.一筹莫展(∨) 一愁莫展( )‖ 再接再厉(∨)再接再励( ) 64.原形必露( ) 原形毕露(∨)‖ 穿流不息( ) 川流不息(∨) 65.蜕化变质(∨) 脱化变质( )‖ 九宵云外( ) 九霄云外(∨) 66.见面寒暄(∨) 见面寒喧( )‖ 络译不绝( ) 络绎不绝(∨) 67.直抒胸意( ) 直抒胸臆(∨)‖ 绿草如菌( ) 绿草如茵(∨) 68.目不遐接( ) 目不暇接(∨)‖ 惩前毖后(∨) 惩前毙后( ) 69.粮食歉收(∨) 粮食欠收( )‖ 老生常谈(∨)老声常谈( ) 70.白璧微瑕(∨) 白璧微暇( )‖ 一言蔽之(∨)一言敝之( ) 71.矫揉造作(∨) 矫柔造作( )‖ 挖墙脚( ∨) 挖墙角( ) △根据前后的语义和所含的字理补足下面的词语:

72.破(釜 )沉舟 ‖ ( 班 )门弄斧 73.见( 贤 )思齐 ‖ 好高( 骛 )远 74.鞠( 躬 )尽瘁 ‖ 苦心( 孤 )诣 75.黄( 粱 )美梦 ‖ 病入膏(肓 ) 76.相形见( 绌 ) ‖ 言简意( 赅 )

77.桃李不言,下自成( 蹊 ) ‖ 盛名之下,其实难( 副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