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命。爱斯美拉达是以谋杀弗比斯的罪名被判处死刑的,可是弗比斯在接受治疗中从医院逃出来后,为了不使自己的丑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以解救爱斯美拉达的生命。生活中这样的伪君子并不在少数,虽然他们平时很善于谈情说爱,海誓山盟,甜言蜜语,天花乱坠,但一到关键时刻,爱情对他们来说便立刻变得一分不值,因为在这些人的心里,从来就没有懂得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三、克洛德的爱情观

如果说弗比斯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警惕的爱情伪君子,那么克洛德则是我们生活中应该警惕的爱情恶魔。三十六岁的克洛德是巴黎教会的副主教,他从小在教会学校里接受教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爬上了位高权重的位置。但是单调刻板不人道的教会戒律并没有能消除他内心的本能欲望,反而使这种本能欲望在极度的压抑下变得更加激烈和疯狂。当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情冲决了宗教对他的长期压抑后,他的欲望本能便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变得无法控制和收拾。

我们无法否认克洛德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是真心诚意的,是热烈的,无可替代的,他甚至愿意为了爱斯美拉达的爱情,放弃他所有的一切,连同他信奉了几十年的上帝。但是他的爱情也是极端自私的,他的爱情观就是:“如果我不能拥有,我就要让她毁灭!”所以他先指使他的养子卡西莫多在深夜里去抢爱斯美拉达,失败后,又刺杀情敌弗比斯,并嫁祸于爱斯美拉达。当爱斯美拉达被卡西莫多抢救到巴黎圣母院内合法避难的时候,他再利用权势和阴谋让爱斯美拉达失去了巴黎圣母院对她的庇护,然后在一片追杀声中,用死亡作威胁,逼迫爱斯美拉达接受他的所谓的爱情。

生活中无数因爱成恨,因爱成仇而产生的人间悲剧,基本上都因为有克洛德这种极端自私,只顾满足自己的情欲,丝毫不考虑对方意愿的根本不懂爱情的人物存在。所以每当我看到那些竭力鼓吹“爱是没有错”的爱情宣言时,就忍不住腹诽不止。因为个人觉得,无视被爱人意愿的,单方强加给对方的爱,不但是极端错误的,有时甚至是罪恶的。

四、格兰古瓦的爱情观

格兰古瓦是一个潦倒的诗人,就像在今天的社会,诗人无法靠写诗来养活自己一样,在两百年前的巴黎,诗人也无法靠写诗来养活自己,所以他不得不到流浪者人群聚集的乞丐王国里去求生存。遗憾的是一个诗人连当乞丐的技能测验也没有能够通过,结果被当成没有资格当乞丐的人而送上绞刑架。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来法国人和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是基本上一致的。

然而书生的可爱之处是有自知之明,当格兰古瓦的爱情被爱斯美拉达平静地拒绝后,他立刻就明智地放弃了。因为他感到惭愧,身为男人,在爱斯美拉达被卡西莫多抢劫的时候,他没有勇气出面挽救,而他自己的生命,反而是靠了爱斯美拉达的怜悯才得到挽救,面对这样一位“女强人”,只要还有一点自尊的男人,便不会再奢望什么爱情了。

所以格兰古瓦格在和爱斯美拉达结婚后,便自愿当起了挂名丈夫,每日里随着爱丝美拉达上街去卖艺。挂名夫妻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爱情,但最起码还有一个婚姻,并可以维持生存。

从格兰古瓦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今天许多中国丈夫们的身影,他们明明知道他们的妻子和自己没有爱情,明明知道他们的妻子渴望怎样的爱情,但是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份没有爱情的婚姻。

五、卡西莫多的爱情观

如果说没有爱情只有婚姻的格兰古瓦们是不幸的,那么相对来说,卡西莫多则算得上悲惨了。卡西莫多是属于自身条件极差,但眼光又非常高的理想爱情主义的典型。卡西莫多由于长相畸形,从小成为弃婴,是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了他。由于从小在教堂长大,他也从来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长大后,继续留在教堂做敲钟人,所以他所爱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

9

副主教克洛德,一个是教堂的没有生命的大钟。可是,当美丽善良的爱斯美拉达出现的时候,唤醒了他内心对美好爱情的渴望。然而这种渴望的觉醒,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快乐,反而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理缺陷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

面对爱斯美拉达的美丽,他是那样地自卑,痛苦,他渴望接近爱斯美拉达,但是又怕自己的丑陋令到爱斯美拉达难受和害怕。他对爱斯美拉达并没有什么奢望,他只要知道她在她的身边就行了。然而就连这样一个奢望也被他的养父夺走了,绝望中的卡西莫多愤怒地杀死了他的养父副主教克洛德,最后也杀死了他自己——他拥抱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当然生活中不可能,或者很少有可能存在卡西莫多这样丑陋的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或那样缺陷的人却很多,他们在面对他们心中完美的理想爱情对象时,也会像卡西莫多一样自卑和痛苦。所以,如果他们可以更加自信一些,或者更加调低一点他们选择爱情对象的标准,也许他们会生活得更加快乐一些。

11.冉阿让 芳汀

雨果将第一部命名为芳汀,而不是冉阿让,我想,他是想以此博取读者的注意,让人们重视芳汀这样的人。芳汀短暂却悲惨的一生,前后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这些描述是本书最催人泪下的情节之一。

让我们先看看早期的芳汀:

“至于芳汀,她就是欢乐。她那一嘴光彩夺目的牙齿明明从上帝那里奉了一道使命,笑的使命。一顶垂着白色长飘带的精致小草帽,她拿在手里的时候多,戴在头上的时候少,一头蓬松的黄发,偏偏喜欢飘舞,容易披散,不时需要整理,仿佛是为垂杨下的仙女遮羞而成的。她的樱唇,喋喋不休,听了令人心醉。她嘴的两角含情脉脉地向上翘着,正如爱里柯尼的古代塑像,带着一种鼓励人放肆的神气??光艳的脸儿,秀丽的侧影,眼睛深蓝,眼皮如凝脂,脚秀而翘,腕、踝都肥瘦适度,美妙天成。白皙的皮肤四处露着蔚蓝的脉络,脸颊鲜润得和童女一样。颈脖肥硕如埃伊纳岛的朱诺,后颈窝显得既健壮又柔和,两肩仿佛是库斯图塑造的,中间有一个动人的圆涡从轻罗下透出来。多愁工媚,冷若冰霜,状如石刻,色态如婵娟,这样便是芳汀??”

再看看三年之后的芳汀: “她还年轻,她还美吗?也许,但由于那种装束,她并不显得美,她头发里的一绺金发露了出来,显出她头发的丰厚,但是她用一条丑而窄的巫婆用的头巾紧紧系在胲下,把头发全遮住了,人可以在笑时露出洁白的牙齿,但是她一点也不笑。她的眼睛仿佛还没有干多久,她脸上没有血色,显得非常疲乏,像有病似的。她瞧着睡在她怀里的女儿的那种神情只有亲自哺乳的母亲才会有。一条对角折的粗蓝布大手巾遮去了她的腰,她的手,枯而黑,生满了斑点,食指上的粗皮满是针痕,肩上披一条兰色的粗羊毛氅,布裙袍,大鞋,她就是芳汀。” 芳汀深爱自己的女儿,可是从她将苛赛特寄养给德纳第夫妇那儿以后,她再也没能和她的女儿见过一次面,她只能把她的希望寄托在空想和哀思里。而她自己,却被人从工厂里赶出来,被迫卖掉所有的物品,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她美丽的金发和洁白的牙齿,最后,包括她的肉体。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母亲,可她又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是一个被抛弃的孤立无援的弱女子,是一个被社会道德无情吞噬的弱女子,最终,这位天性善良的母亲不得不和妓女这个名字连在一起。“贫寒和爱俏是两种逼死人的动力,一个埋怨,一个逢迎,平民中的一般美丽姑娘都兼而有之,每一个都附在耳朵上细语不停。防范不严的心灵便俯首听命了,自己落井的原因在此,别人下石的原因也在此。”

冉阿让: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

10

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这种有社会代表意义的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冉阿让后来也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他们身上不仅有无穷无尽的人道主义爱心,而且他们这种爱,还能感化凶残的匪帮,甚至统治阶级的鹰犬,并在悲惨世界里创建了滨海蒙特勒伊这样一块穷人的福地,真正的“世外桃源”。于是,人道主义的仁爱在小说里就成为了一种千灵万验、无坚不摧的神奇力量,这种近乎童话的描写,倒正是雨果天真幻想的流露,是他的一种局限。

12.奥涅金多余人形象塔吉亚娜形象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经典性的现实主义诗体长篇小说。别林斯基称之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1)情节甫盖尼?奥涅金是彼得堡的贵族青年,他厌倦了上流社会的生活,来到乡下,认识了邻居地方的女儿达吉雅娜,他拒绝了这位少女纯真热烈的爱情。在一次舞会上,为报复朋友连斯基的欺哄,他故意向连斯基的未婚妻——达吉雅娜的妹妹奥尔加调情,激怒了诗人连斯基。两人发生决斗,连斯基被打死,奥涅金便四处浪游。几年后,他又回到彼得堡,这时,达吉雅娜已嫁给了一个年老的将军,成了一位显赫而娇美的公爵夫人。奥涅金对她燃起了“孩子般真诚的爱”。达吉雅拒绝了他狂热的求爱,称自己虽然还爱他,但“已经嫁给了别人,我将要一辈子对他忠贞”。

(2)人物形象奥涅金是19世纪20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天资聪颖,才智出众,且出身贵族,家资丰裕,风度翩翩,仪表不凡。成年后进入上流社会,把大好的青春年华虚掷于舞会,剧院,恋爱,宴饮之中。启蒙主义思想和拜伦的作品,使他从花花公子的浪荡生活中醒悟过来,打算从事写作来确立自己,但拿起来又觉索然。他来到乡下,试图进行租役改革,为农民做点实事,但因周围环境的压力,也因自己有始无终,结果半途而废。面对达吉雅娜的求爱,也不能激发他对生活的热情。

奥涅金是一个颇为矛盾,复杂的19世纪优秀的贵族青年的典型形象。他既想有所作为,又由于缺乏决心和毅力,既有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又保留着颇为自私,贪图安逸的个人主义特性;既有较为善良,高尚的情怀,又有虚荣,利已,无所作为的精神特征。于是他们怀疑,不满,苦闷,彷徨,孤独,悲观,患了时代的“忧郁病”,他们永远不会站到政府方面,由于脱离生活和个人主义,也不会站到人民方面,只能是悲剧性的“多余人”。奥涅金的生活道路体现了他们普遍的命运,因而他成了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的鼻祖。

达吉雅是普希金精心塑造的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个最真实,优美的妇女形象,她是19世纪20年代优秀贵族妇女的典型。

作品通过奥涅金的经历,生动深刻地表现了具有独特个性而又脱离生活,脱离人民的个人在当时社会的命运,同时,通过达吉雅的形象树立了道德责任与健全个性的典范,卓有远见地呼吁俄国的贵族青年和俄国的文化必须与真正的生活——自然与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生存和发展。

这部诗体小说广阔地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真实地表现了那一时代俄国青年的苦闷、探求和觉醒,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别林斯基把它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 作品的中心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奥涅金。奥涅金有过和一般的贵族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进步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拜伦颂扬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诗歌,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使他对现实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厌倦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的生活,抱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来到乡村,并试图从事农事改革。但是,华而不实的贵族教育没有给予他任何实际工作的能力,好逸恶劳的恶习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围地主的非难和反对,奥涅金到头来仍处于无所事事、苦

11

闷和彷徨的境地,染上了典型的时代病--忧郁症。

奥涅金与达吉雅娜和连斯基的关系,进一步显示了主人公身上的深刻矛盾。如果说奥涅金误解和拒绝达吉雅娜对他的真挚的感情还多少带有不满上流社会庸俗习气的因素的话,那么他为了维护个人的虚荣而轻率地与连斯基进行的决斗则暴露了唯我主义的灵魂。奥涅金后来对已成为贵夫人的达吉雅娜的追求虽不乏真情,但其中更多的已是贵族子弟的虚荣。作品留给奥涅金的依然是迷惘的前程和一事无成的悲哀

“多余人”形象的几个主要典型是:(1)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多余人”,他厌恶首都彼得堡的世俗社交生活,来到了气息清新的乡村。他拒绝了外省地主的女儿达吉雅娜的爱情,又在决斗中枪杀了自己的挚友连理斯基。待他像拜伦一样从各地漫游归来,在彼得堡再次同达吉雅娜邂逅相逢,反过来向达吉雅娜求爱时,此时,已成为社交界贵妇人的对方却拒绝了他。奥涅金既愤世嫉俗,同时又远离人民,空虚无为。(2)别尔托夫(赫尔岑小说《谁之罪》的主人公)本来有着“卓越的才能”和“伟大的抱负”,“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敞开着心扉”,但一旦进入社会,就处处碰壁,而被迫成为“多余”的人。(3)毕巧林(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主人公)是一名贵族军官,天资聪颖,才智出众,对由当时环境支配下的那种空虚无聊生活感到失望,但又没法摆脱,因此苦闷彷徨,甚至玩世不恭。“狂热好动”与“人格分裂”是他的两大个性。作为第二代“多余人”,毕巧林比奥涅金更有才能,因而其悲剧性也更深刻。(4)罗亭(屠格涅夫同名小说的主人公)聪明、热忱、好思想、善辞令,向往真理、憧憬未来;但囿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加之本人脱离人民、缺乏毅力,他无论是在社会事业上还是在爱情事业上都碰了壁,遭到惨败。绝望之余,他只好承认自己的“无用”与“多余”,“生来就是无根的浮萍”,最后默默地在1848年6月巴黎墓战中牺牲了,临死前手里还拿着一面红旗。罗亭的最大特点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缺乏实干精神。(5)奥勃洛摩夫(冈察洛夫同名小说的主人公)是最后一个“多余人”典型,尤其龌龊不堪。他虽说生性善良、颇有教养,但由于祖传的庄园领地和300多个农奴供其享用,故无忧无虑,无所事事,天长日久便失去了意志和兴趣,养成了悠闲散漫、好吃懒做的习惯。他害怕任何变动,无论友谊、爱情都没法使他振作,只知道成天躺在沙发上,直到最后默默地离开人世。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反映了当时俄国生活的停滞,以及社会上要求变革现状的愿望。

13.鲁滨逊形象 《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主人公鲁滨逊不从父命,天生爱冒险,曾三次远航,终于遇难漂上荒岛。他以百折不挠的毅力,辛勤的劳动,不仅生存下来,而且改变了生活环境,开垦出种植园和牧场,盖起住所。24年后,鲁滨逊救下邻岛的一个野人,给他起名叫“星期五”作为自己的仆人。后来鲁滨逊帮助一艘停泊在岸边的英国船的船长制服水手的叛乱,夺回船只,鲁滨逊搭该船驶返英国。鲁宾逊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者“笛福”的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他不安于天命,不愿过舒适平凡的家庭生活,敢于冒险追求,3次出海,几次险些丧命,但矢志不移。他在荒岛上为了活下去与大自然顽强搏斗,在改造荒岛的自然面貌和生活环境中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最后以坚强的毅力取得成功。他白手起家,开发荒岛,不仅使自己生存下来,而且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他是一个开拓者的形象,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英雄。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西方海洋文明的传统,充满向外发展的好奇心、征服欲和冒险精神,歌颂了人的坚毅品质和劳动精神。鲁宾逊的奋斗是乃是人类文明的寓言和缩影。正是鲁宾逊的这种精神才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但文明的背后亦伴随着罪恶。他有着强烈的私有观念和殖民主义占有欲。这一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殖民者形象。他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