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模拟卷(一)(含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模拟卷(一)(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A装置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实验操作可能使氨含量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是________。 A.滴定时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B.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C.滴定过程中选用酚酞做指示剂

D.取下接收瓶前,未用蒸馏水冲洗插入接收瓶中的导管外壁

32.(10分)化合物G是一种用于合成γ-分泌调节剂的药物中间体,其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已知:请回答:

(1)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化合物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1 mol化合物C最多能与2 mol NaOH反应 C.化合物E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由流程可知,Red-Al、MnO2分别做还原剂、氧化剂,其中MnO2也可用Cu/O2或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等代替

E.化合物G的最简式为C6H6NO

(3)C→D的过程中有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含有苯环,且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是α-氨基酸,另一水解产物分子中只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 9 -

(5)已知:

(R代表烃基,R′代表烃基或H)。请写出以

和(CH3)2SO4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

例见本题题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前仿真模拟卷·化学(浙江专用)·参考答案与解析

考前仿真模拟卷(一)

1.A 2.C

3.D [解析] A.醋酸能够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A错误;B.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乙醇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而导电,属于强电解质,故D正确。

4.C 5.B

6.D [解析] A.K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通过电流,故A错误;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故B错误;C.只有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不能利用丁达尔效应作为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的依据,故C错误;D.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矿物和岩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硅酸盐,地壳中元素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O、Si、Al、Fe,故D正确。

7.A [解析] A.17Cl2与17Cl2均表示氯气分子,不互为同位素,A错误;B.26Fe的核内质子数(26)比中子数(34)少8,B正确;C.

经催化加氢后生成2-甲基戊烷,

35

37

60

含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故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C正确;D.C60、C70、C108均为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

8.B

9.B [解析] 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直接燃烧、生物化学转换、热化学转换,故选B。

10.B [解析] A.乙酸与乙酸乙酯的沸点相近,不易用蒸馏分离,故A错误; B.金属钠易燃,浸在煤油中的金属钠,表面大都有一层氧化膜,实验时应将切割下来的

14

- 10 -

表层物质放回原试剂瓶,不能直接丢弃到废纸篓里,以免产生事故,B正确;

C.酸式滴定管在润洗时,可在滴定管中加入少量待装液,润洗后应从滴定管的下口放出,倒入废液缸中,重复2~3次,润洗完毕,C错误;

D.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当高锰酸钾晶体结块时,在研钵中千万不要用力研磨或猛烈撞击,容易发生爆炸,一定要控制力度,轻轻研磨,故D错误。

11.D [解析] A.C5H10O2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说明分子中含有—COOH,可认为是C4H10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COOH取代产生的物质,C4H10有正丁烷、异丁烷2种结构,每种结构中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所以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故A错误;

B.正确命名应为2,2,4,5-四甲基-3,3-二乙基己烷,故B错误;

C.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反应原理不同,故C错误;

D.C5H11Br是C5H12的一溴代物,C5H12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相应的一溴代物各有3种、4种、1种,故C5H11Br有8种同分异构体,且它们的熔、沸点各不相同,故D正确。

12.D [解析] A.钠的熔沸点比钾高,相同条件下,钠气化需要的热量比钾多,即K(s)的ΔH2′ΔH5,故C正确;D.氯化钠固体为离子晶体,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

13.C [解析] A.用NaNO2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生成I2和NO,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I+2NO2+4H===I2+2NO↑+2H2O,故A错误;

B.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HCO3、NH4都与OH发生反应,正确的

-+-△2-

离子方程式为HCO3+NH4+2OH=====NH3↑+CO3+2H2O,故B错误;

C.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反应生成了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NH3·H2O===HSO3

+NH4,故C正确;

--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Ag+4H+NO3===3Ag+NO↑+2H2O,故D错误。

14.A [解析]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原子有2个电子层,所以Y为氧元素,根据X、Y、Z、W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只由这四种元素不能组成

- 11 -

+-+

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W>Z,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故B错误;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Y>Z,非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剧烈,所以Y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较Z的剧烈,故C错误;D.X与Y形成的化合物NO不溶于水,故D错误。

15.D [解析] 乙烷中为碳碳单键,苯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乙烯中为碳碳双键,故键能:乙烯>苯>乙烷,A项错误;乙醇不与NaOH溶液反应,B项错误;根据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无法确定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O,C项错误;CCl4和己烷均难溶于水,但CCl4的密度比水大,己烷的密度比水小,据此可用水进行鉴别,D项正确。

16.C 17.B 18.B 19.B

20.B [解析] A.恒温恒容时,2SO2+O2

2SO3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为1.8 mol。

该反应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压强较刚开始的时候减小。恒温恒压相比于恒温恒容,相当于在恒容的平衡状态下,减小体积,维持压强不变。减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则容器Ⅱ中SO2的转化率增大,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SO2和O2反应生成SO3是放热反应,SO3分解生成SO2和O2是吸热反应。容器Ⅲ绝热情况下发生反应,则容器内的温度较容器Ⅱ中的更低。2SO2(g)+O2(g)

2SO3(g) ΔH<0,温度

降低,平衡常数增大,容器Ⅱ中的平衡常数小于容器Ⅲ中的平衡常数,B项错误,符合题意;

C.由A项分析可知,a>1.8。容器Ⅲ如果是恒温恒压,则平衡结果和容器Ⅰ中的一样,b=1.8 mol,但是现在容器Ⅲ为绝热装置,SO3分解属于吸热反应,相当于达到容器Ⅰ中的平衡后,再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SO3的物质的量增加,b>1.8 mol,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利用三段式求出容器Ⅰ中的平衡常数K,再利用浓度商Q和平衡常数K的关系,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2SO2(g)+O2(g)

-1

2SO3(g)

开始时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2 1 0 转化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1.8 0.9 1.8 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0.2 0.1 1.8

2

c2(SO3)1.8

则平衡常数K=2==810;

c(SO2)·c(O2)0.22×0.1

-1-1

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0.10 mol SO2(g)、0.20 mol O2(g)和2.0 mol SO3(g),则浓度

2

c2(SO3)2

商Q=2==2 000,Q大于K,平衡逆向移动,则v正<v逆,D项正

c(SO2)·c(O2)0.12×0.2

确,不符合题意。

21.B [解析] A项,2CH3COOH+Zn===(CH3COO)2Zn+H2↑,表现CH3COOH的酸性;C项,

- 12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