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隧道施工方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电力隧道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6、电力隧道转弯处要求转弯半径不小于2m,且转角处要求圆顺无棱角。 7、隧道内铁件均需做热涮锌防腐处理。隧道内地线应同现况隧道地线连通,地线焊接要求搭接长度为2倍扁铁宽(100mm),与支架三面焊牢,清渣后涂灰色防锈漆,接地扁铁型号50*5。

8、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严格施工工艺,严格施工纪律,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地上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9、根据沿线上下水、电力、煤气等比较多且复杂,施工前应详细做好雷达物探,在施工中予以高度重视。局部管线穿越填土层或砂性土层,需做好超前管棚与土壤的加固。 2.6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

工程质量:本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

工期要求: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05年3月20日 工程计划完工日期为2005年6月17日 共计90个日历天。

5

第三章 工程重点、难点和对策

1、场区水文地质特征

本工程10m深度范围内主要存在2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分别为台地潜水、层间水。

台地潜水:含水层为第2、3大层中的粉土层、砂层,该层地下水水位连续分布,含水层底板标高为35.59~38.55m。本工程场区台地潜水流向总体上由西向东。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径流及管道渗漏补给,并以蒸发及地下径流等方式排泄。天然动态类型为渗入—蒸发、径流型;其水位年动态变化规律一般为:6月份~9月份水位较高,其他月份相对较低,年自然变化幅度一般3m~4m。

层间水:主要分布于底板标高以上具较强透水性的细砂层中。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侧向径流、越流,天然动态类型为渗入—径流型,从水位长期动态资料看,其水位年变幅为2m~3m左右。

2、降水工程分析

本工程为电力隧道降水,降深要求大于10m,根据前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范围内分布有两层较为复杂的地下水,分别属于两种地下水类型。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空间分布变化较大,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分别小于1m/d或大于3m/d,差异非常大,降水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属于复杂降水工程。这两种地下水均对基础工程有直接影响,由于类型、空间分布、渗透系数各异,对工程的影响各不相同,采用的降水技术方法也各自不同,其中:

第一层地下水为上层滞水,贮水量相对较小,但因该层水赋存于基坑上部粉土及含粗颗粒的粉质粘土地层,需满足疏干的要求,以避免竖井开挖时井壁形成较多悬挂水,影响基坑稳定。由于该层水渗透系数不一,影响半径小且流动速度缓慢,降水难度增大。因此,必须合理布置降水井间距,方可在较短的抽降周期内最大程度的达到疏干效果。

第二层地下水为潜水,赋存于粉土地层中,含水层贮水量相对较小,地层透水性一般,采用常规的管井降水方法即可满足要求。由于含水层底板位于基层以下,地下水的疏不干效应给本含水层的疏干带来困难。

3.1重难点之一:隧道降水施工

6

综上所述,必须采取有效的分层降水措施,选择制定一个综合、系统的疏干、降低地下水的方案,以确保基坑稳定、基础干槽作业。在制定选择降水方案时,充分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工程问题:

(1)拟建场区内赋存有台地潜水、层间水、潜水及多层承压水,对本工程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为台地潜水和层间水。

(2)在基坑开挖和施工降水控制中,针对第1层地下水,应采取有效地降水措施,疏干该层水,同时尽量避免地基渗透性破坏和基坑稳定性问题。同时对第2层地下水应加强观测,根据水位观测数值,来指导施工。

3、方案选择

根据本场区地质情况,综合上述分析,本工程降水采用大口径管井的方法。在基坑外侧呈半封闭状布置周围降抽水管井,用以疏干和降低台地潜水、层间水水位;在布置降抽水管井时,合理布置井间距,为上层滞水提供良好的排水通道,最大限度的满足其疏干要求。由于含水层底板的起伏变化,加上抽降周期短的原因,上层滞水和潜水不会完全疏干,仍会有少量地下水渗入基坑内,须在基坑变坡的含水层底板渗水部位埋设导水管,坑底坡角设排水盲沟,将残留渗水引至集水坑,再以水泵抽排至坑外。基坑开挖时若遇见地下水,采用明沟排水的方法即可满足干槽作业的要求。 (1)降水井平面布置

围降抽水管井位于基坑外侧,呈半封闭状,井间距10m,井中心距基坑开挖上口线1~2m。各竖井四周布置四口降水井,井深与其他降水井相同。降水井总数约190口。 (2)单井结构设计

井深:16m 井径:>400mm

井管:Φ400无砂砼管,过滤器与井管材料相同,孔隙率25~30% 滤料:粒径3~5mm石屑

水泵采用扬程大于20米2.0吋潜水泵,水泵下入深度15.5m。 (3)排水管网设计

排水总管采用直径150mmPVC管或钢管,沿降水井周边布置,排水管线坡度不小于3‰。在排水管线转角连接处、每边中部、排水管网进入市政管线接口处设置沉淀池,以便于检修、清淤时可保持部分井继续工作。

4、降水施工方案

7

(1)施工准备

A. 详细调查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走向及埋深),关闭、阻断渗漏水源。 B. 调查场地周围雨污水管线,清除管道淤泥,安排排水通道。 C. 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D. 水、电齐备,场地平整后,材料设备进场。 E. 连接水、电,安装调试设备。

F. 规划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安排钻机施工顺序。 G. 与甲方交接施工现场控制桩位。 (2)施工工艺流程

为验证基坑降水设计参数选取的合理性,进场后先施工两口抽水试验管井,获取比较合理的参数后,重新进行验算,为以下的降水井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降水井的施工流程如下:

放线→定井位→挖泥浆坑→钻机就位→钻孔→换浆→下井管→填滤料→洗井→粘土封井→下入潜水泵试抽水→铺设排水总管及沉砂池→架设电缆→联网抽水

A. 放井位

按设计要求布设井位并测量地面标高,井位与设计要求偏差不宜大于300mm,当因障碍物影响而偏差过大时,应作相应调整。

B. 挖泥浆池

根据场地条件在基坑内距降水井3m处挖泥浆池,每4口井孔用一个泥浆池。

C. 挖探坑

为清除井位下障碍物,应在井位处挖探坑,直径800mm,深1.0~1.5m,当井口土质松散时,需设置护筒,避免泥浆浸泡,冲刷导致孔口坍塌。

D. 凿井

管井采用反循环钻机成孔,地层自造浆护壁。根据第一口井成口情况,确定钻进到砂卵石地层时,是否采用粘土护壁成孔。井径不小于600mm,井孔应保持圆正垂直,基坑四周管井井深不小于16m。

E. 换浆

井管下入前应注入清水置换,用水泵或捞砂管抽出沉渣,使井内泥浆密度保持在1.15~1.25g/cm3。

F. 吊放井管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