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献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古文献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上都有很大价值。

11、蜀本: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世称“蜀本”。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颜体颜真卿(709~785),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版心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没有耳子。版心下端多有刊工姓名。纸张洁白,校勘精当,可与浙本相媲美。由于在宋末元军进攻四川时大肆焚毁抢掠,因而蜀本流传至今,比浙本、建本要少得多了。蜀本中又可分为成都本、眉山本。

12、监本 :指历代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五代后唐时,宰相冯道(882~954)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请命判国子监事田敏等校定《九经》,刻印出售,是为国子监刻书之始。五代监本经文、注文并重,保持了六期以来经注写本的旧式,宋代仍之。宋代国子监除主刻正经正史外,还校刻了一些重要医学典籍。明代南北两京都设国子监,因而又有南监本、北监本之分,其先后刻印的《廿一史》以其内容充实和装帧优美而著称于世。

13、叙录:又叫题解,提要,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件、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14、辑佚:文献学中古典文献的辑佚是专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逐一摘录出来,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15、鱼尾:是指刻板中心部位所刻的折迭书页的标志。鱼尾因其数量、形状不同,分为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黑鱼尾、白鱼尾、线鱼尾、花鱼尾、顺鱼尾和逆鱼尾等。

16、古典文献学:是指广义的校雠学,即有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所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目录 、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17、

三、指出下列文献学著作的作者及时代

1.《四库提要辨证》 近现代 余嘉锡(1883-1955)2.《中经新簿》晋 荀勖

3.《经籍籑诂》清 阮元 zhuàn 4.《水经注》 北魏 郦道元 5.《孟子正义》 清 焦循、焦廷琥、焦征 6.《周礼正义》清 孙诒让 7.《汉书补注》清 王先谦 8.《墨子间诂》 清 孙诒让 9.《春秋经传集解》周 左丘明传 晋 杜预 注10.《尔雅义疏》清 郝懿行(1755-1833)

11.《录鬼簿》 元 钟嗣成(约1279~约1360) 12.《经传释词》 清 王引之 13.《方言》西汉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 14.《七录》南朝梁 阮孝绪 15.《七略》汉 刘歆 16.《郡斋读书志》 南宋 晁公武 17.《郑堂读书记》 清 周中孚1768—1831) 18.《文选》南朝梁 萧统 19.《三国志集解》近代 卢弼 20.《说文解字注》清 段玉裁 四、指出下列作者在文献学方面的代表作(只举一种,):

1.李贤《鉴古录》(1408—1467年1月22日) 2.马国翰 《玉函山房辑佚书》 3.陆德明《周易注》

4.姚名达 《中国目录学史》5.孙殿起 《丛书目录拾遗》 6.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7.黄虞稷《千顷堂书目》 8.杜佑《通典》 9.郑樵 《通志》 10.马端临《文献通考》 11.纪昀《四库全书》 12.张元济《四部丛刊》

13. 张之洞《书目答问》 14. 章学诚《校雠通义》《文史通义》 15. 李善《文选注》 唐刘知几《史通》 五、问答题

1、中国早期文献包括哪些形式?简述它们在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答:中国早期文献形式包括甲骨文、金文、石刻等。

A:甲骨文也叫卜辞、契文、龟甲文等,它记录了和占卜相关的事情,其典册是中国最原始的书籍。甲骨文是早期的“史书”,记载内容丰富,包括了政治、文化、军事、社会、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明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考古价值,保存了珍贵的早期史料。

B:金文也叫“钟鼎文”,又成为“铜器铭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文字的内容最初是统治者刻上的名字或其它符号,后来渐渐刻上带有纪念性的文

字,说明作器的原因或者作器的人。后又进一步将需要永久保存的文献也刻上。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事件,并且青铜器耐磨、耐压、耐腐蚀,便于保存文献。因此,金文在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

C:石刻文字的主要种类有岩画、石鼓文、玉刻文、碑文等。它的特点是取材方面,面积大,搬运不方便但是不容易流失、毁弃,利于长期保存。 中国的这些早期文献形式都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为我们在考古、研究古代的文化、政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2、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籍目录是哪一部?特点是什么?

答:是《汉书 艺文志》。是东汉班固在刘向、刘歆所撰的《七略》基础上编写的。 它的特点是:

A、继承了《七略》以“六分法”为核心,以总论、叙录为辅助手段,揭示文化学术发展脉络的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并开创史志目录这一体例,使古典目录学更加成熟。

B、它从书籍的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

C、重视书籍作用的联系性,合其所当合。重视书籍性质方面的距离性,分其所当分。

D、分类详细,部类中又有子目。 3、校勘的内容有哪些?

中国古籍整理的一种方法。校是查校古书中文字的异同,勘是勘正古书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中国古籍大部分是刊刻本,小部分是手抄本,故难免产生文字上的讹误、缺漏 、增添、颠倒等情况。校勘有4种方式:① 对校。用同一种书较早的本子与其他本子对读,遇有不同处,即注出来,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②本校。以同一部书前后互证,指明其后文字或记载的异同,并进一步判断其正误。③他校 。以其他有关的书籍对照本书。④理校。凡无其他本子可以依据,或数本互异,无所适从,就凭校者的学识,据理判明其正误。 4、目录学的作用是什么?

古书目录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独特作用,了解目录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先秦诸子的学术观点及流派的演化情形因此,一部好的目录学著作,实际上便起到了学术史、文化史的作用。 其次,目录学可以指示读者治学研究的

门径。目录学,可以担负指导读者阅读的任务,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目录可说明读者挑选自己需要阅览的书籍,解决如何读书,先后缓急的问题。因此,目录学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5、“十三经”指哪些典籍?“十三经注疏”每种书的注者和疏者各是谁? 1.《诗经》《毛诗正义》 汉.毛亨、2《尚书》《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前156-前74)、3《周礼》《周礼注疏 》汉.郑玄、4《仪礼》《仪礼注疏》 汉.郑玄、5《礼记》《礼记正义 》汉.郑玄、6《周易》、《周易正义》 魏.王弼7《左传》《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222-285)、8《公羊传》《春秋公羊传注疏 》东汉.何休(129~182)、9《谷梁传》《春秋谷梁传注疏》 东晋.范宁(339~401)、10《论语》《论语注疏》 魏.何晏、11《尔雅》《尔雅注疏》 晋.郭璞(276—324)、12《孝经》《孝经注疏》 唐玄宗、13《孟子》《孟子注疏》 汉.赵岐(逝于201年)。 6、“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种典籍?各史的作者是谁?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2 汉书东汉·班固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4 三国志 西晋·陈寿5 晋书 唐·房玄龄等6 宋书 南朝梁·沈约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8 梁书 唐·姚思廉9 陈书 唐·姚思廉10 魏书 北齐·魏收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13 隋书 唐·魏征等14 南史 唐·李延寿15 北史 唐·李延寿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20 宋史 元·脱脱等21 辽史 元·脱脱等22 金史 元·脱脱等23 元史 明·宋濂等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7、清初学者顾炎武说:“凡万历以来所刻之书,多‘牡丹’之类也。”你如何理解这话?

答:后代在重刻古籍的时候,由于写书版、校对的人无知,不明词义妄改古本,造成了一些错误,破坏了古籍原来的面貌。这同郑樵的“学者自亡”有共同之处。说明学者、刻书之人要认识到校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慎重的态度细心校勘,不要自以为是。

8、两汉官方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动有哪些?

答:1.西汉宣帝(前91年-前49年)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3.东汉章帝(公元58-88)时会群儒于白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