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刘奉岭教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化学刘奉岭教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7-4 B是否具有芳香性?为什么?

解析:本题难点在于推出A的结构式,这可从对称性和芳香性两方面考虑。因为化合物A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数目比为6:3:1,说明化合物A具有C3轴,且其二价阴离子C具有芳香性,根据分子式(C10H10)可以推出A的结构式为:

根据A很容易推出B为(只画出一种即可):

因此C为(只画出一种即可):

2-

2-

若画成 不完全正确,只能得该题分数的一半。

对于7-4,则是考察芳香性的知识,答案为:

B不具有芳香性。

因为不符合4n + 2规则。

例题2(09年全国初赛题第8题第8-1小题)化合物A是一种重要化工产品,用于生产染料、光电材料和治疗疣的药物等。A由第一、二周期元素组成,白色晶体,摩尔质量114.06 g/mol,熔点293oC,酸常数pKa1 = 1.5,pKa2 = 3.4;酸根离子A2?中同种化学键是等长的,存在一根四重旋转轴。 (1) 画出A的结构简式。

(2) 为什么A2?离子中同种化学键是等长的? (3) A2?离子有几个镜面?

解析:本题难点在于推出A的结构式,这可根据对称性和相对分子质量及酸的性质推出。该酸是二元酸,且酸根离子A2?中同种化学键是等长的,存在一根四重旋转轴,那么酸中含4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和4个第二周期的某种原子,根据摩尔质量114.06 g/mol可以计算得出这种原子是碳。因此A结构式为:

21

HOOHOAO

为什么该酸根离子中同种化学键等长,这可由其结构说明,一般这种情况存在离域大π键,因此答案是A2-环内的π电子数为2,符合4n + 2规则,具有芳香

10性,π电子是离域的,可记为?8,因而同种化学键是等长的。

A2?离子有几个镜面的问题,比较容易看出来,但要注意平面型分子,分子本身所在平面也是一个镜面!因此该离子有5个镜面。

例题3(07年全国初赛题第1题第4-8小题)2003年5月报道,在石油中发现一种新的烷烃分子,因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被称为“分子钻石”,若能合成,有可能用做合成纳米材料的理想膜板。该分子的结构简图如下: 4 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5 该分子有无对称中心?

6 该分子有几种不同级的碳原子? 7 该分子有无手性碳原子? 8 该分子有无手性?

CCCCCCCCCCCC

解析:本题是考查分子对称性与手性的关系,并纠正有手性碳就一定是手性分子这样一个错误的概念。由于该分子具有对称中心,上下部分是完全等同的,因此可以数出上面有13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故该分子的分子式为:C26H30(实际上如果对对称性很熟悉,还可以找到其他对称元素,求分子式可以更简单。);该分子有对称中心;根据对称性可以知道若分子有对称中心、对称面或映轴Sn,则分子无手性,但手性碳原子是指一个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因此图中标出的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故该分子有手性碳原子,但无手性。另外,由于分子中的碳原子,有只与碳连接的,有接3个碳原子1个氢原子的,有接2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的,因此该分子有3种不同级的碳原子。

例题4(08年全国初赛题第7题第1,2小题)AX4四面体 (A为中心原子,如硅、锗;X为配位原子,如氧、硫) 在无机化合物中很常见。四面体T1按下图所示方式相连可形成一系列“超四面体”(T2、T3···):

22

T1 T2 T3

1. 上图中T1、T2和T3的化学式分别为AX4、A4X10和A10X20,推出超四面体T4的化学式。

2. 分别指出超四面体T3、T4中各有几种环境不同的X原子,每种X原子各连接几个A原子?在上述两种超四面体中每种X原子的数目各是多少? 解析:本题通过对称性考查有几种不同的原子。对于本题的四面体或超四面体(T2、T3、T4、T5······)都具有正四面体的对称性。因此可以利用正四面体的对称性去解决问题。

对第1小题可以分层来讨论,从最上面一层1个四面体,到第二层3个,第三层6个,第四层10个,第五层15个,······,每一个四面体中有一个A原子,X原子分层计算其数目也是1,3,6,10,15,21······,只是比四面体数多一层,因此超四面体T4中有A原子:1+3+6+10=20个,有X原子:1+3+6+10+15=35,超四面体T4的化学式为:A20X35。

对于第2小题环境相同的原子就是在对称操作作用下位置能够互换的原子,因此对X原子来说,4个顶点上的原子能够在对称操作作用下互换位置,是一种环境;根据对称性,距离顶点相同(指每个X原子自己最近的顶点,下同)的棱上原子是环境相同一类;同样,根据对称性,距离顶点相同的面上原子是环境相同一类,距离顶点相同的内部原子是环境相同一类。另外,还可以看出顶点上的X原子连接1个A原子,棱上的X原子连接2个A原子,面上的X原子连接3个A原子,内部的X原子连接4个A原子。

基于上面的讨论,T3超四面体中,有3种不同环境的X原子;其中4个X原子在顶点上,所连接A原子数为1;12个X原子在超四面体的边上,所连接A原子数为2;4个原子在超四面体的面上,所连接A原子数为3。

T4超四面体中有5种不同环境的X原子。其中4个X原子在顶点上,所连接A原子数为1;12个X原子在超四面体的边上但不在边的中心,所连接A原子数为2;6个X原子在超四面体的边的中心,所连接A原子数为2;12个原子在超四面体的面上,所连接A原子数为3;1个在超四面体的中心,所连接A原子数为4。

第五节 分子间作用力

一、分子间作用力概述 1. 概述

23

分子间作用力是除化学键外, 基团或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总称。它是由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Van der Waals)最早提出的, 所以又称为范德华力。目前, 一般认为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 但比范围要广。

分子间力比化学键要弱得多, 约小一两个数量级, 大多数分子间作用能在10kJ/mol以下, 但作用的空间范围比化学键要大, 约为0.3~0.5nm, 这种作用力一般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分子作用力实质上仍是静电相互作用, 它是气体分子可以凝聚成液体或固体的原因。

2. 范德华力的分类

静电力 极性分子有偶极矩, 偶极子之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 这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称为静电力。

诱导力 极性分子的偶极矩会诱导临近分子, 使其电荷发生位移, 产生诱导偶极子, 偶极子和诱导偶极子之间存在吸引作用, 这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诱导力。

色散力 由于电子和原子核的运动, 使非极性分子存在瞬间偶极矩, 产生的瞬间偶极矩会诱导临近分子, 使其产生诱导偶极矩, 诱导偶极矩之间存在吸引作用, 这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色散力。

静电力和诱导力只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色散力不管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之间都存在。这些作用力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 而且还存在于同一分子内的不同原子或基团之间。对范德华力来说, 除个别极性很大的分子外(如H2O), 一般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其大小与分子的相对质量有关, 分子的相对质量越大色散力也越大。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主要影响分子的物理性质, 如物体的状态等。

3. 分子间作用力的常见类型

①范德华力 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②静电作用 包括盐键, 离子-偶极作用及偶极子-偶极子作用等; 如-COO-…+H3N-作用就是盐键;

③氢键 包括常规氢键及非常规氢键; ④M-L配位键 各种形式的配位键; ⑤?···?堆叠作用 包括面对面及边对面等形式; ⑥势阱力 如六六六的三种异构体?、?、?的偶极矩分别为7.07×10-30、0、 9.04×10-30 C·m,但当用固定相为乙二醇的色谱分离时,最后出来的是异构体?,说明异构体?与乙二醇分子的相互作用存在势阱力;

⑦疏水亲脂效应 它既包括能量因素也包括熵的因素, 从能量角度看, 溶液中疏水基团或油滴相互聚集, 将增加溶液中水分子的氢键数量, 使体系能量降低。

4. 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与分子间作用力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两个分子间的作用势能随着其质心间的距离而变化。当两个分子相互接近,吸引力与排斥力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最低。此时分子间保持一定接触距离,即分子占有一定的体积。相邻分子间的边界是由范德华半径(以下简称范氏半径)决定的。范氏半径就是相邻分子相互接触的原子所表现出来的半径。它比原子的共价半径大,而且变动范围大,即守恒性差。例如H(120pm), F(147pm), Cl(175pm), Li(182pm)。由于原子在空间排布上具有方向性, 分子本身有时也会发生扭变, 因而分子具有一定的形状。如果能够测定分子的结构, 了解分子内部的键长、键角及扭角等有关的构型和构象参数, 即可搭出分子骨架。再考虑有关原子(或基团)的范氏半径, 就可搭出分子的立体模型得到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以便研究分子的某些性质。

在固体或液体中, 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 一方面使分子中各原子都占有一定的体积, 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空间阻碍效应。另一方面要考虑分子间尽可能进行密堆积, 以降低体系的能量, 使分子充分利用空间而不

2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