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5春工程力学(二)开卷考试期末复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大工15春工程力学(二)开卷考试期末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2、应用图乘法时,两个M图均必须为直线形。 ( ) 答案:错

知识点解析:应用图乘法时有一个弯矩图必须为直线形,另一个弯矩图不要求一定为直线形。

13、拱结构与梁的区别在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是否存在水平推力。 ( ) 答案:对

14、力矩分配法适用于连续梁和有侧移刚架。 ( ) 答案:错

知识点解析:力矩分配法适用于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15、用力法求解超静定刚架在荷载和支座移动作用下的内力,只需知道各杆刚度的相对值。 ( ) 答案:对

16、凡两端用铰链连接的杆都是二力杆。 ( ) 答案:错

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二力杆的基本概念,二力杆两端的力必定沿杆两端连线的方向,这样杆件才能保持平衡,并不是所有两端用铰链连接的杆都是二力杆。

17、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无法用一个力来代替,力偶同力一样,是组成力系的基本元素,其三要素为力偶矩矢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 答案:错

知识点解析:力偶的三要素与力的要素不同,力偶的要素为大小、转向合作用平面。

18、在某种特殊受力状态下,脆性材料也可能发生屈服现象。 ( ) 答案:对

19、截面形状尺寸改变得越急剧,应力集中程度就越严重。 ( ) 答案:对

20、合理布置支撑和载荷可以减小梁上的最大弯矩,对于梁上的集中载荷,如能适当分散,可有效降低最大弯矩。 ( ) 答案:对

四、分析简答题

1、拉伸和压缩的强度条件是什么?利用强度条件可以解决工程中哪些强度问题?

答案:拉伸和压缩的强度条件是:??FN/A????,式中:?为工作应力,???为许用应力。利用强度条件可解决的三类强度问题是:1强度校核,2设计截面,3确定许用荷载。 2、判断如图所示M图的正误,若不正确加以改正。

9

DCFPEA

答案:错误,正确弯矩图如下:

B

DCEAB

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铰接处弯矩为零这一知识点,C点弯矩应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可以算出A、B支座处的水平力和竖向力,进而作出正确的弯矩图。

3、分析上图所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判断是否为几何不变体系。如果是几何不变体系,确定有无多余约束,有几个多余约束。

A12C5436E8910GBD7F

答案:该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有一个多余约束。

知识点解析:去掉G点处的链杆约束后,根据二元体法则可判断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因此该体系为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4、简述等直梁弯曲时的两个强度条件及其表达式,梁的设计是由哪个强度条件决定的? 答案:等直梁弯曲时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为

切应力强度条件为

?max?*FS,maSxz,max?max?MmaxyIzmax?Mmax???? WzbIz 10

????

一般情况下,梁的设计是由正应力强度条件决定的,而用切应力强度条件进行校核。

5、判断图示刚架的弯矩图是否正确,若不正确,作出正确的弯矩图。

q

答案:错误。正确弯矩图如下所示

知识点分析:竖向铰支座处没有水平约束力,因此刚架右侧部分不应该有弯矩,根据平衡关系可得出支座处的竖向约束力,进而做出正确的弯矩图。 6、简述塑性材料的力学性能。

答案:(1)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多数塑性材料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符合胡克定律;(2)塑性材料断裂时伸长率大,塑性好;(3)多数塑性材料在屈服阶段以前,抗拉和抗压性能基本相同,故可作为受拉或受压构件;(4)塑性材料承受动荷载能力强;(5)表征塑性材料力学性能的指标有弹性极限、屈服极限、抗拉强度极限、弹性模量、断后伸长率和截面收缩率等。(6)对于塑性材料,当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将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时虽未发生破坏,但因变形过大将影响构件的正常工作,所以通常把屈服极限定义为极限应力。

7、作如图所示轴的扭矩图。

答案:

M???M???M

???M知识点解析:扭矩大小根据扭矩平衡计算得出,正负根据右手螺旋法则判断。 8、ABC梁的支座反力已经算出,如图所示。绘出该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11

答案:

8kN?m6kN(?)(?)4kN?m

10kN

五、计算题

1.利用叠加原理求图示等截面直梁中截面C的挠度和转角。q、l、EI均为已知。

q A B C l 2l 2

解:(1)将梁等效转化为图示两种形式:

q A B C

A q (2)截面C的转角:

B C

3lq()3qlql32 ?2??B?? ?c??1??2 ?1???6EI6EI48EIql3ql37ql3?c???

6EI48EI48EI

(3)截面C的挠度:wc?w1?w2

llq()4q()3qlll7ql422w1?, w2??wB??B?? ????8EI28EI6EI2384EI4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