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机能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体机能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实验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的引导 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测定

作者:2011222681宋利婷 组员:2011222702曾惜 2011222709张芮 2011222698杨袁虹 一、实验对象:蟾蜍

二、实验目的: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掌握坐骨神经制备方法与引导动作电位的方法,理解与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的概念测定潜伏期时程和波幅,学会通过潜伏期法和潜峰法测定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通过测定神经干不应期理解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三、实验内容

图一: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的测定

由上图可知,以0.100v为起始刺激强度,在0.100到0.300v的刺激时,不产生动作电位,

逐渐增大强度,一直到当刺激强度为0.4V时,刚好引产生动作电位,即阈刺激为0.4V,当刺激强度达到1.4V后,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也不再改变,即最大(适)刺激强度为1.4V.

图二:潜伏期波幅时程及速度的测定

由在最适刺激强度时动作电位原图上进行区间测量可知,潜伏期为0.60ms,时程t1为 2.84ms ,波幅为 2.72mV,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电极间距离s=1.3cm,以传导速度和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传导速度v1=s/t1,求得的速度v1=45m/s

图三:潜峰法测量速度

如图是通过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为( t1-t2),测量并输入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为(s2-s1),s2=4.7cm,s1=3.8cm,t1-t2=0.28ms,由传导速度和用公式计算传导速度:v2=(s2-s1)/(t1-t2),v2=321m/s

图四: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

由上图可知当刺激间隔为4.3mS时,第二个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刚好开始降低,的第二个刺激已经落入第一次兴奋的相对不应期,当刺激间隔为1.6mS时,第二个动作电位完全消失,几次是第二个刺激落入第一个刺激的绝对不应期期。相对不应期=总不应期-绝对不应期=4.3ms-1.6ms=2.7ms

四、实验讨论

1、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用电刺激神经,动作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并没有出现“全或无”的现象?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