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培养孩子学会做人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浅谈怎样培养孩子学会做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力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4、祖辈们自己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四、隔代教育的主要弊端

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其主要弊端是:

1、过分溺爱孩子,阻碍孩子自我成长。

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止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亲\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这样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处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2、思想观念陈旧,影响孩子接受新思想。

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念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守旧,常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

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3、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4、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有一项资料显示,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关,有不少问题少年从小都是由祖辈家长带大的。当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时,结论也是在隔代教育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发状态。

总之,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地成长。

五、如何搞好隔代教育

前面,我们分析了隔代教育的有利因素与弊端,那么如何搞好隔代教育呢,我想读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要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再孩子。

由于我们本身思想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目前处于信息化时代,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广,思想

越来越活跃,性格越来越开朗。他们变得十分聪明。因此,沿用过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来教育现代的孩子是行不通的。只有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祖辈们要积极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学什么?一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克服传统的教育思想,“棒下出孝子”,“棍棍棒棒出好人”是绝对行不通了的。二是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要坚决摈弃打、骂的教育方式,大力提倡思想教育。我在这里简单的给大家介绍四种教育孙子的方法:

一是心灵沟通法。祖辈教育孙子的前提是善于与孙子沟通,让孙子敞开心扉,乐于接受祖辈们的教诲,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孙子、理解孙子、保持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这种方法是通过与孩子谈话询问,了解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再实施教育,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谩骂和指责孩子。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轻松感。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般不会出现大忧郁、孤独、封闭和逆反等心理障碍,能使孩子敞开心扉接受祖辈们的教诲,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二是欣赏鼓励法。就是对孩子持接纳、欣赏的态度,以表扬鼓励为丰。多发现和表扬孩子优点、长处,多给孩子一份鼓励。这样孩子就会多,一份快乐,多一份自信,他们就

会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小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我们成年人、老年人一摸一样,我们成年人在工作上受到领导的表扬时,心理感到非常高兴,当受到批评时感到内疚、不愉快,小孩也是一样,因此要对他们多表扬、多鼓励。在运用欣赏鼓励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对孩子以鼓励为主,但对孩子的过失错误也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惩罚。批评惩罚要做到恰如其分,讲究方法,注意时机、地点和场合,决不能以出气为快或进行讽刺性、侮辱性的指责训斥。二是对孩子的欣赏、鼓励必须包含着对孙子的真诚期望,这种期望一定要适当,要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否则会使双方产生隔阂、矛盾,使孩子产生自卑、失去信心。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去鼓励、去培养,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多竖大母指,千万不要用食指。

三是以身作则法。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孩子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长辈在这个单位里的表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对象。无数事实证明,孩子最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长辈们身上学来的,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这里要注意三点,一点以身作则,处处做好榜样。二是以身示教,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三是说话算数,承诺的事要一定兑现。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