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0分)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6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9分)

32.(2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 9 -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7分) 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 有何进步意义?(8分)

(2)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12分)

- 10 -

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1学期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1.D2.A3.B4.A5.C6.A7.D8.B9.B10.D11.C12.C13.A14.B15.B16.A17.B18.A19.B20.C21.D22.B23.B24.C25.D26.A27.B28.A29.B30.D31.C32.A33.B34.A35.C36.C37.D38.B39.C40.C41.A42.A43.A44.A45.C46.C47.A48.B 31.(25分) (1)背景:①礼乐传统;②周王室衰微;③诸侯争霸;④礼崩乐坏;⑤思想活跃(10分)。 (2)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答上1点即可);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经世致用(答上1点即可)。(6分)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学以致用。(9分) 32.(27分)

(1)思想: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思想(或答三权分立,彼此制衡);(3分)

影响: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4分) 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4分)

意义: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4分) (2)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

人民主权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

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分,每一点答上1点即可得2分)

- 11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