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奥林匹克之历史回顾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国际象棋奥林匹克之历史回顾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国际象棋奥林匹克之历史回顾

零、引子

能够检测一下自己的棋艺水平到底有多强,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比试一下是每一位象棋选手的普遍愿望,这样就导致产生了许多有趣的象棋比赛。世界上第一次城市之间的比赛发生在1824年。伦敦和爱丁堡两个城市通过书信传送的方式下了一次对抗赛,结果爱丁堡以胜3和2的成绩获得胜利。到了1844年,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型科技的不断出现,在美国的巴尔德谟和华盛顿之间第一次举办了依靠电报机传送方式的比赛。但是面对面的比赛还是人们的最终向往。限于当时的条件,参加这样的比赛要历经漫长的旅途跋涉,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组织比赛所需要的强大资金对于组织者来说,已经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了。在城市间依靠书信联系方式(或者电报机)下棋的一百年以后,一个面对面比赛的时代已经实实在在地来了,他不再是梦想了。在1922年的伦敦大赛期间,生活在巴黎的俄国象棋大师尤金·佐诺斯科-波洛夫斯基(Eugene Znosko-Borovsky)向大家宣布,法国国家棋协将计划在1924年于法国巴黎召开的第8届奥运会期间,举办一次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象棋联赛。

1924年7月13日到7月20日,宏伟的巴黎的一个旅馆里,比赛如期举行了。在这个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法国棋协主席皮埃尔·文森特提出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国际象棋联盟的想法。国际棋联(FIDE)因此而诞生。 一、巴黎非官方大赛(1924)

大约有18个国家的54位棋手带着强烈兴趣来参加了这次国家间的非职业大赛。棋手中包括一些著名的选手,例如:尤伟(M. Euwe)、科勒尔(E. Colle)、琼纳(H. Johner)、斯坦(A. Steiner)和德尚(M. Duchamp)等。遗憾的是顶级棋手一个都没有来参赛,包括卡帕布兰卡、拉斯克、鲁宾斯坦和阿列亨。阿列亨刚刚在纽约的比赛中获得第三,心情不是太好,并且他也忙着整理他的比赛纪录和写他的棋书,不想参加比赛。但是阿列亨还是和文森特一起指挥了整个比赛的流程。另外令人惋惜的是许多国际象棋强国也没有派遣队伍参加比赛,包括美国、德国和奥地利这样的国家。

比赛还是进行地很顺利。把所有参赛选手分成九个组进行预选赛,每组第一名获得参加A组决赛的资格,以产生最终的冠军。预选赛后拉脱维亚的马特森(MATTISSON Hermanis)、阿普西齐尼克(APSCHENEEK Fricis)匈牙利的瓦亚德(VAJDA Arpad)、哈瓦希(HAVASI Cornel)、荷兰的尤伟(EUWE Max)、比利时的科勒尔(COLLE Edgar)、西班牙的哥尔马约(GOLMAYO De la Torriente)芬兰的柴可诺夫(TSCHEPURNOFF Alexander)和阿根廷的保罗刘易斯(PALAU Luis Argentino)分别从自己的组中以第一名的身份杀出,参加最后的决赛。在决赛中,拉脱维亚的马特森以5.5分的成绩独占鳌头,夺得了个人冠军。国家名次是按照本国运动员所得到的赛分总分相加来排列的,最后捷克斯洛伐克以总分31分夺冠,以下分别是,匈牙利(30),瑞士(29),阿根挺(27.5),拉脱维亚(27.5)等等。不过这有一点不公平,获得好名次的国家都有四名选手参赛(拉脱维亚只有三个选手,否则冠军很可能是他们的),而其他国家只有三名、二名甚至一名选手参赛。但是谁也没有介意这一点,因为这种以国家为单位的比赛形式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1

(当时的参赛者和阿列亨(中间坐着的)在一起)

这次大赛以它自身令人瞩目的效果,足以把它列入国际棋联历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虽然FIDE当时还未成立。

二、伦敦(1927)

在1924年的比赛举行之后人们非常乐意参加这种类型的比赛。1926年匈牙利的布达佩斯试图也组织一次这样的比赛,不幸的是由于邀请通知发出得晚了,最后前来参加的队伍只有四支。匈牙利获得了这次“小奥林匹克赛”的冠军。不过一次真正的冠军已经离他们不远了。

1927年7月,英国成功地组织了真正由FIDE举办的第一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事。这是第一次按照国际棋联的规则和章程所举行的正规比赛。共有16个国家和参加了这次赛事。规定了每个参赛国家必须派四名选手参加每轮赛事,同时每队可以有两名替补选手。比赛的赛制是进行15轮的单循环赛。在老的通信赛时,一方棋手必须通过信件或电报机等待另一方棋手下出一着棋,还要担心对方棋手是否进行商量后再走棋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今,在面对面地赛制前下棋,这种担心不复存在,每个对手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行棋,而不能求助于其他的同伴。在15轮的循环赛中,规定了下封棋的时间,所以有几天选手必须至少在一天内完成两局棋。当比赛进行到半程时,匈牙利队以23分领先,丹麦(20)和英国(20),德国(19.5)和奥地利(19)紧随其后。最后一轮是丹麦和匈牙利都是积36.5分,而丹麦被比利时拖住,双方打成2:2平,匈牙利则以3.5:0.5战胜西班牙,最后匈牙利(40)获得冠军,以下时丹麦(38.5),英国(36.5),荷兰(35),捷克斯洛伐克(34.5)。公布一下一些著名选手的成绩吧:匈牙利的马洛契(G. Maroczy)(9分/12盘),荷兰的尤伟(10.5/15),捷克斯洛伐克的列蒂(11.5/15),德国的塔拉什(8.5/15),奥地利的格林菲尔德(9.5/12)?? 这是同一个队之间不能互相商量的第二次奥林匹克赛,是一次完美的比赛,也是FIDE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比赛。同时,在FIDE的引导下,维拉·明契科(Vera Menchik)小姐以11盘棋取10.5分的佳绩,获得女子个人世界冠军的称号。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女子世界冠军。 三、海牙(1928)

总共有17个队参加了这次比赛,但是几乎没有顶尖选手来参赛是一个遗憾。国际棋联为了区分“业余”和“职业”棋手,单独举办了一次所谓的“非职业”冠军赛,共有16人参加角逐。荷兰的尤伟以13分的成绩,领先大卫·普里茨皮奥卡(David Przepiorka)(11分)获得业余世界冠军的称号。但是FIDE的这个举动遭到了许多大师的一致反对。英国和南斯拉夫首当其冲,他们为了反对FIDE的这个“创意”,分别抵制了这次奥赛,两国都没有派队伍参加这次奥赛。这件事过后,国际棋联承认失败,就再也没有举办类似的“非职业”比赛了。直到1996年,FIDE才决心重新建立这种“业余”的比赛。

2

回到奥赛,赛制还是单循环。捷克斯洛伐克开始时形势很好,但匈牙利、美国、波兰等强队都虎视眈眈地跟在后面,终于,匈牙利队(他们的超级棋星马洛契这次没有来)依靠他们的稳健最终获得了冠军,值得提一下的是首次参赛的美国队中有一位年轻的棋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15盘棋中取得13分,当仁不让地获得了全场得分率第一名。他就是天才的年轻大师苏丹·可汗。比赛最终结果:匈牙利蝉联冠军(44),美国第二(39.5),以下是波兰(37),奥地利(36.5),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和丹麦同积34分。

这次比赛是第一次有国家进行抵制的比赛。没有料到的是这种风气在战后几年里愈演愈烈。 四、汉堡(1930)

这一年维拉·明契科小姐第三次卫冕她的世界冠军称号。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比赛中,虽然开局对她不利,但是到了第七轮,她开始发力,终于战胜了她的主要竞争对手——奥地利的沃尔夫·卡尔马(Wolf-Kalmar)夫人,最终获得胜利。

这届奥赛在德国汉堡举行,共有18个队参加了这循环赛。如今奥赛已经以它的新颖赛制,在越来越多的棋手中建立了威望,也有越来越多的一流特级大师的青睐于它。世界冠军阿列亨首次代表法国队参加了这次比赛,。另外参赛的还有伟大的鲁宾斯坦,天才的马洛契,退伍老兵马歇尔,当然还有才气横溢的苏丹·可汗继续坐镇第一台。一些国家没有来参赛,象意大利、南斯拉夫、比利时和瑞士,但是有三个国家首次参赛,他们是立陶宛、冰岛和挪威。波兰了不起的鲁宾斯坦显然在这次比赛中表现很好。鲁宾斯坦在这里的表现犹如他好像年轻了20岁一样棒,得分率超过了88% 。在他的带领下波兰队令人意外地击败匈牙利队后就一直遥遥领先。直到最后一轮他们虽然以1.5:2.5输给了荷兰队,但是比赛也结束了。最终波兰获得冠军(48.5),匈牙利屈居第二(47),以下是德国(44.5),奥地利(43.5),捷克斯洛伐克(42.5),美国(41.5)。特别要提及的是世界冠军的出色表现。他出场九次得到九分,得分率100%!这在打第一台的选手中是绝无仅有的。尽管法国队只获得了第十二名(28.5),这也掩盖不了阿列亨的光芒。

五、布拉格(1931)

维拉·明契科小姐在捷克斯洛伐克又一次保留了“马格利特夫人”奖杯。这一年她再一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称号,这和她的比赛成绩——八战八胜一样美妙。

世界冠军明契科小姐

原先预定有22个队来参加这次奥赛,可最后实际只来了19个队。卡帕布兰卡和尤伟因为要准备他们之间的对抗赛因而不能来参加奥赛,导致他们的国家队也放弃这次比赛。匈牙利的马洛契因为生病没能参加这次比赛,拉斯克已经62岁了,应该“退休”了。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顶尖棋手都来了,他们有阿列亨、博格柳波夫(E. Bogoljubow)、鲁宾斯坦、弗洛尔(S.Flohr)、威德玛(Vidmar)和格林菲尔德。这届奥赛FIDE制定的规则首次被应用到比赛中去,即增加了休息日。因为为了继续使用循环赛的赛制,每五天必须完成两轮比赛,包括封棋续

3

弈。这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棋手负担。如果棋手获得了一次休息机会,那么他们在接下去的比赛中对局质量会更高。这次比赛异常激烈,大约有9个队有可能获得锦标。刚开始时,波兰和拉脱维亚在前面领跑,美国、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在后面紧追不舍,而匈牙利却令人惊讶地落到了后面。到了第十七轮时英国队以3.5:0.5大败德国队,实力强劲的奥地利队最后三轮全部败北,南斯拉夫队在最后一轮败给拉脱维亚,都使人大跌眼镜。最终,美国队将波兰队拉下马来,以总分48分获得最后胜利,波兰以47分名列第二。

美国队全家福

美国队的队员是:苏丹·可汗(12/17),马歇尔(10/16),达克(8.5/14),霍罗威茨(9/13),斯坦纳(8.5/12) 六、福克斯通(1933)

第五届奥赛受到了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英国棋协第二次承办了这个比赛。比赛地点福克斯通是一座坐落于北海边上的小城。原定有18支队伍来参加比赛,可最后实际只来了15个队。世界冠军阿列亨再一次代表法国队参赛。波兰的塔塔科维尔(S. Tartakower),匈牙利的马洛契,奥地利的格林菲尔德,美国的马歇尔是这次比赛中的老的棋手代表,而作为年轻一辈代表人物的有美国的凯斯汀(I. Kashdan),法因(R. Fine)和瑞典的斯塔尔伯格,苏丹·可汗仍然是年轻棋手中的杰出代表。

美国队是这次比赛的夺冠热门,实际上他们的成功之路却充满惊险。在倒数第二轮他们被瑞典击败(1.5:2.5),最后一轮他们将迎战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队在最后一轮之前还落后美国队2.5分排名第二。比赛进行得异常惊心动魄,三盘棋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以2.5:0.5领先,只剩下马歇尔同特雷勃的棋还没有结束。如果特雷勃能够战胜马歇尔的话,冠军将属于他们。在严重的精神压力下,特雷勃接连犯错,马歇尔倒是由出色发挥,在最后以一个先弃后取,交换了对手的车和象,进入一个必胜的王兵残局。特雷勃见已经无法挽回了,遂推枰认负。捷克斯洛伐克仅以2.5:1.5战胜美国队,但这阻止不了美国队获得二连冠。最后的座次是冠军:美国(39),接下去捷克斯洛伐克(37.5),瑞典(34),波兰(34),匈牙利(34),奥地利(33.5)。

这一年,维拉·明契科小姐再一次轻易地获得世界冠军的称号。在比赛中,她领先第二名英国的皮尔斯小姐(E. Price)达到5分之多,而世界冠军的得分率是100% 。

美国队的达克,凯斯汀夫妇,西门森,马歇尔和法因(从左至右) 七、华沙(1935)

共有二十个国家派队参加了第六届奥赛。这届比赛出现了许多新面孔。后来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