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1)含解析《加5套中考模拟卷》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广东省潮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1)含解析《加5套中考模拟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分析】 【详解】

[1]货轮无论是在河中还是在海中都漂浮,浮力等于货轮重,受到的浮力不变。

[2]三峡大坝的船闸由上下两个阀门组成一个闸室,当上游阀门打开时,闸室与上游通过阀门组成连通器,使闸室内的水位与上游水位相平,故船闸的原理即为连通器的原理。 18.> 动 见解析 = 【解析】 【分析】

此题中研究了物体动能与质量、速度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是本实验的突出特点,因此,明确变量与不变量,通过分析现象可得出相应的结论. 【详解】

(1)A点高于B点,同一钢球在A点处具有的重力势能大于在B点处的重力势能;钢球从斜面上向下滚动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钢球从A点释放时,滚动到水平面时的动能较大,速度也较大,即vl>v2;

(2)步骤1和步骤2控制钢球质量相同,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步骤1钢球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大,推动木块运动距离远,钢球动能大;步骤2推动木块运动的距离近,钢球动能小;由此得出结论: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1)碰撞后木块获得的动能为Eo,木块由于受到摩擦力作用,最终会停止运动(此时木块的动能为0),在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动能用于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Eo=W. 【点睛】

本题考查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实验.通过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通过实验过程在不同实验中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10﹣4m3;103kg/m3;(1)3×(2)1.5×(3)1400Pa 【解析】 【详解】

(1)因为A漂浮在水中,所以F浮=GA=3N, 根据F浮=ρ水gV排得,V排=

=

=3×10﹣4m3;

(2)图A、B共同悬浮:F浮A+F浮B=GA+GB, 公式展开:ρ水g(VA+VB)=GA+GB, VA+VB=

=

=9×10﹣4m3,

10﹣4m3,故VB=4×10﹣4m3, 其中VA=500cm3=5×

B的质量为:mB===0.6kg;

B的密度为:ρB===1.5×103kg/m3;

(3)当AB浸入水中后,所增加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V=VA+VB﹣V排=9×10﹣4m3﹣3×10﹣4m3=6×10﹣4m3, 液面升高△h=

=

=0.06m,

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06m+0.08m)=1400Pa. 20.(1)6N;(2)1.2×10-1m1;(1)0.4×101kg/m1. 【解析】 【详解】

(1)因为物块匀速向下滑动,所以它受到的是平衡力,f=G物=m物g=0.6kg×10N/kg=6N; (2)物块向上滑动时,滑动摩擦力方向向下,则F浮=G物+f=6N+6N=12N

F浮12N==1.2×10-1m1;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得:V排=33?水g1.0?10kg/m?10N/kgV排1.2?10?3m3=1.5×10-1m1; (1)磁性物块的体积:V=4=455磁性物块的密度:ρ=

m0.6kg==0.4×101kg/m1. ?33V1.5?10m答:(1)求该物块匀速下滑时受到侧壁的摩擦力f为6N;

(2)物块向上滑动时,求该物块所排开水的体积V排为1.2×10-1m1; (1)该磁性物块的密度为0.4×101kg/m1. 21.(1)200N(2)60% 【解析】 【详解】

(1)手拉绳子的速度为v2=3v1=3×0.3m/s=0.9m/s,由P?WFs??Fv 得,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ttF?P180W?=200N ; v0.9m/s(2)由??W有GhGhG???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总FsFnhnF??G360N?100%??100%=60%. nF3?200N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

【解析】 【详解】

(1)首先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画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对于凹透镜,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如图所示:

23.

【解析】

在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一定的情况下,最省力,即动力臂最长,由图知OB比OA长,所以OB做动力臂最长,过B点与OB垂直向上作垂线就得到动力F的方向. 考点: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点评:此题既考查了力臂的画法,也考查了最小力的确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使杠杆上的力最小,必须使该力的力臂最大,而力臂最大时力的作用点一般离杠杆的支点最远,所以在杠杆上找到离杠杆支点最远的点即力的作用点,这两点的连线就是最长的力臂,过力的作用点作垂线就是最小的力.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2 小红 变大 【解析】 【详解】

(1)由图甲知道,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所以其示数为2.0N;

(2)为了测量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所以要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使物体上升进行读数,即在缓慢匀速提升时读数,故小红同学正确;

(3)若增加物体的重量,则额外功不变,而有用功增大,即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机械效率变大.

25.6 不同 L1被短路(或L2断路) 不能 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重复实验 【解析】

(1)由电路图可知,至少需要6根导线;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实验中应选择规格不同的小灯泡;(2)在测L1两端电压时,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原因可能是:电压表断路或短路;(3)测L1两端的电压时,A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相连.小芳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则会造成电流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流入了,即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故她不能测出L2两端电压;(4)本实验只做了一次实验,而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只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带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故应更换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点睛:(1)根据电路图判定导线的条数;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应该选取不同的小灯泡进行实验;(2)电压表断路或电压表短路电压表都没有示数;(3)电压表连接时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4)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测量. 26.10 左 缩小 没有 ② 放大镜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u=v=20.0cm,则可知20.0cm=2f,f=10.0cm;

(2)把蜡烛移动到A处,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应将光屏靠近透镜,向左移动; 此时物距u=43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没有泥点的像;

(4) 当蜡烛移到光具座上“45cm”处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在蜡烛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放大镜的原理,要想看到这个像,眼睛应从图中的②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