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近代史期末复习(重点)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大学近代史期末复习(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马克思主义成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改造国家,拯救社会之利器。

4.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基本史实和意义分析 五四运动:

基本史实: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 意义:

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共成立:

基本史实: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共的成立。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的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的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

5.五四前后中国少数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6.国民革命历史意义、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

(2)壮大了党的组织,扩大了党的影响,锻炼了领导能力,积累了斗争经验。 (3)加深了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4)为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失败原因:

(1)客观上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和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 (2)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革命斗争经验,缺乏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4)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出现了错误。

经验教训:

(1)国共合作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的发展。

(2)必须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方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统一。 (3)必须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大众,使革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

(4)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独立性,争取对革命的领导权。 (5)必须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7.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过程、重要内容、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

开辟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各地武装起义的失败。 3、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主要内容: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 总结井冈山斗 争的经验,1928-1930 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 、 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 、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透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在于: 第一, 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政治、 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 内部长期不统一。 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造成了反革命 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

观条件。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三大要素,坚持三者的必要性则在于: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政治异常黑暗,中国革命的敌人以绝对暴力维持着其反动统治,要推翻其统治,革命的形式不可能是和平的,也根本没有合法斗争的道路可走。因此,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发动和武装农民,与其结成巩固的革命同盟。而要发动农民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剥削农民的封建地主阶级,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它们统治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那里积蓄力量,壮大自己。 “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道路。

2、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理论,即实行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原则,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它的正确之处,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一结合的实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形成。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展。

3、这一理论所依据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井冈山道路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开拓和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正是当年井冈山道路所揭示的伟大原则,也正是井冈山道路至今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8.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战略性地位分析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这个任务主要是由人民军队进行的游击战来完成的。

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9.国民党正面战场与中共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国民党正面战场: 1、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担任正面作战,以正规战为主,组织四次大会战(……),是抗战的主战场,也是抗日的主要力量。

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国民政府也进行过几次大的战役,大体上保持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3、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条件下,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却日益下降,战略反攻阶段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大溃败。 4、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它始终坚持了抗日的方针,没有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国民党正面战场支援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共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发动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坚持持久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1、统一战线方面——努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理论指导方面——批判 “亡国论”和“速胜论”,论述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为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树立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3、军事部署方面——为配合国民党前期正面战场的作战,中共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开辟敌后战场,主动发动对日作战。是战略相持阶段主要的作战方式。 4、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政治经济的民主建设,同时对中国共产党自身进行深刻的思想文化建设。

共产党政治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导者,军事上领导着敌后战场,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参加,全民抗战才有了力量重心。所以说,中共以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0. 为何在中国第三条道路走不通?试结合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命运加以论述。

“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道路。

在中国,自由主义在教育、文化、思想等领域曾发生过不容忽视的影响,但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它所发生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超出这些领域,其影响非常有限。

第一,

张东荪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无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教育的极不发达,知识分子本身就少,其精英阶层的数量更少。而知识分子又分左中右,他们属于中间派,人数更少,社会的影响力甚微。 他们无充分的权力资源:中国知识分子以不做官为清高,一般都与政治权力保持相当距离。张东荪原来在孙中山的临时政府,担

第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