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1)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初高中衔接语文第一讲——汉语语法知识 一、词性 作为句子构成的基本单位——词,有其特殊的性质,即词性,它是词分类的依据。总体来说,词可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即意义上比较实在,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单独使用的词,虚词,则意义比较抽象,一般不能单独回答使用,它必须和实词合用,构成句子。 (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时间、处所、方位等的词,其语法特点有①可用数量词修饰;②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如不能训“很桌子”、“太学校”;③除有的时间名词能重叠外,一般名词不能重叠,如可以说“天天向上”,“处处开花”,不能说成“土地土地”,“土土地地”;④一般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⑤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⑥表示人的名词后可以加“们”表示复数,如“朋友们”,“女士们”。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存在、消失、可能、意愿、趋向和判断的词。其语法特点是:①前边能加副词修饰,后面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②在句中能够作谓语,动词中的及物动词能带宾语;③一部分动词能重叠;④一般能带时态助词。 3.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态、性质、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其语法特点是①大部分能被副词修饰;②在句中多作定语、谓语,有的也作状语、补语;③一般不带宾语;④一部分可重叠。 4.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序数词)的词,从形式上看有整数、小数、百分数、倍数。其语法特点有:①经常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②可以单独充当主语和宾语;③数目增加可用倍数或分数表示,数目减少只有分数表示;④“两、俩”和“二”用法不同。 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动作行为的词。有表示物量,如“尺、寸、斤、两、元、个、件、双”;有表示动量,如“次、回、趟、阵、下、潜”等;有复合量词,如“人次、架次、秒立方米”等。其语法特点有:①不能单用,常与指示代词或数词连用;②量词经常出现在数词后,组成数量短语,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补语;③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如“朵朵红花,颗颗红心”,其中叠词表示“每”的意思。 6.代词: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的词,它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这、那),疑问代词(什么、哪里、怎么??)。代词的语法特点有:①一般不受其他词修饰;②可作句子成分,独立成句;③在句子中代替哪类词就有哪类词的功能。 (二)虚词:包括以下六类 1.副词:指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的词。其语法特点是①作状语、修饰谓语或整个句子,一般不能作定语;②大多数不能用来单独回答问题;③有一定的关联作用,成对的副词能相呼应,有的还与介词或连词相呼应;④不能修饰名词。 2.介词:用于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介词的语法特点是:①不能独立成句,也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只能组成介宾短语后再作句子成分;②不能重叠;③介词之后不能直接加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趋向动词“来、上、下”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连词的语法特点是:①在句子中只有连接作用;②不起修饰、限制作用;③连 1 接句子时一般成对地使用,不能随意更换(即关联词的配对)。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助词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语气助词(啊、呢、吗、罢了)等。其语法特点是①不作句子成分;②最没有实在意义;③附“所”以外都读轻声。 5.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它通常表示悲伤、痛苦、愤怒、鄙夷、惊讶、呼唤、应答、喜悦等,其语法特点是①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②有的单独一个叹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 6.拟声词:用语言摹拟声音的词。其语法特点是:①可单独成句;②有时可作句子成分

名词:表人或事物:学生、书;表时间:中午;表方位:东、南 动词:表动作行为:跑、唱;表发展变化:生长;表心理活动:喜欢、讨厌;表存现、消失:有、实 词 类 副词:表程度:很、极、大;表时间:已、刚、才;表范围:都、全、总;表情形:正好、果然; 表肯定:准保、确实;表否定:不、没有;表语气:岂、难道;表重复:再、又、还 表 虚 词 介词:自、从、把、按、由于、同、除了 连词:和、同、跟;不但??而且 助词:结构:的、地、得;着、了、过;呢、吗、吧 叹词:啊、哎、哦、哼 拟声词:哗哗、轰隆隆、咚咚 二、短语 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言单位。常见的有以下九种类型: (一)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且其意义相对、相反、相近组成。如:调查研究、报纸杂志、万紫千红、理屈词穷、三长两短。 (二)偏正短语:由修饰成分定语或状语和中心语构成,前面的对后面的起修饰、限制作用。中心语通常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如:(我)的老师、(一个)顾客、[激动地]说、[小心地]翻阅、[突然]发现、(清晰)的字迹。 (三)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宾语构成,宾语是动词的支配对象。如,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关心集体,顾全大局。 (四)动补短语:由动词和它后边的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起补充说明 的可能是程度、地点、数量词等如:说<清楚>,做<不完>,看<一次>,洗

2

词 存在;表使令:使、叫、让;表趋向:来、去;表判断:是、为 形容词:表形状:高、大;表性质:好、坏;表状态:快、慢 数词:表确数:1、2;表概数:几、一些;表序数:第一 量词:表物量:尺、寸、斤、元;表动量:次、趟 代词:人称代词:我、你、他;疑问代词:谁、什么;指示代词:这、那 <干净>,冻得<麻木>。 (五)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起陈述作用的谓语组成,两个词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谓语通常说明主语的性质、性状,如:心情舒畅,阳光灿烂,天气好,举止大方,火山爆发,异军突起。 (六)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其宾语构成。如:从北京,为了人民的事业,按照上级领导的部署,在新的岗位上。 (七)兼语短语:由动宾短语套主谓短语组成,这种短语第一动词一般需是表示命令、请求的使令动词,它所带的宾语是代词;这个代词,即做前面使令动词的宾语,又做后面谓语的主语,同时兼有两个成分,因而叫兼语,即“使动+宾(主)+谓”。如:请他(兼语)来,派你去,引狼入室。 三、单句(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具有一定的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一)简单单句的类型(根据谓语的性质分)(画横线的表示谓语) 1.名词性主谓语句:今天星期六(名),四月五日清明 2.动词性主谓语:火车开动了,(那个)小孩哭了(动) 3.形容词主谓语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形),小英雄王小二勇敢而机智(形) 4.主谓谓语句:他性格温和(主谓短语做谓语) 5.连动句:由一个主语发出的动作,且有先后顺序关系的连动短语构成 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 (那勇敢)的母亲,[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抓住 了狼耳朵,骑到 狼背上。 李老师生病 住院了。划横线的均为连动词。 6.兼语句:由兼语短语构成。①大家[一致]选小萍做代表 做第一谓语的使令动词通常有:使、叫、让、派、命令、吩咐、禁止、有、请求、教、号召等 ②我有个弟弟[今年]考大学 ③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风格 ④护士叫他去 请代夫 7.存现句:表示人、事物存在或消失、产生的句子。 这类句子主语常是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谓语表示动作产生状态的持续。如:①河边有(三头)羊;②门口站着(两个)卫兵;③海上升起(一轮)明月;④到处是(欢乐)的人群。 (二)单句句子成分的划分 单句基本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一个句子的主干成分,而定语、状语、补语是句子的修饰成分。 1.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表明“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它通常由名词、代词、数量短语、并列短语、“的”字结构,担任,有时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词、形容词也作主语,用“ ”表示。 2.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经常作谓语的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主谓短 3 语,用“ ”表示。 3.宾语:在句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支配的对象,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一类的问题,用“ ”表示。 4.定语:用在名词性中心语前面,对名词性中心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用“( )”表示。 5.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的前面或整个句子的前面,对谓语起到状态、方式、时间、所处程度、原因等方面的修饰、限制作用,用“[ ]”表示。 6.补语:用在动词、形容词这些作谓语词的后面,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等,通常有数量短语、介宾结构,动词、形容词或其组成的短语充当。 划分举例: 1.他打了王强<三拳> 2.中国人民志气高 3.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4.什么书他都看 5.去北大荒的[就]是他 6.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深)的回忆。 7.[大扫除时],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 8.他[静静地]坐<在桌子旁> 9.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10.(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四、句子成分的分析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点击。 (一)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的解释尤其是识别词类活用这一常见语法现象,依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律来分析文言句中的语法现象。 1.文言实词的活用:活用是指某个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意义,不是固定的义项,活用是有规律的。 ①名词和形容活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和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名词也不能被状语修饰,而文言句中常有这种现象,如: 名词+宾语:因人力而敝之,籍吏民,封府库 状语+名词:但二月草[已]芽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补语:今王鼓乐<于此> ②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谓语,但文言文中这种现象很普遍:[名]+谓语,活用作状语后,表现对人的态度、比喻、处所、工具、动作的方式等。 天下[云]集[响]应,常以身[翼]蔽沛公,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夫[山]居而[谷]汲者。 2.通过分析成分,辨别文言特殊句式,有助于文言句子的翻译。 ①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君何以知燕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