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盐城20192020一模语文调研试卷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南京盐城20192020一模语文调研试卷含作文解析及范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南京市、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D

6.C

7.(1)(谢公)十四岁前往州学求学,学习《左氏春秋》,老师粗略传授其中的内容,他

就能为学生们详细讲解,就像是他们的老师。(共5分。每句1分)

(2)现在少府备办送葬用的泥车冥器,(1分)盛大而不合礼制,(2分)而且违背了遗

诏追求节俭的意思,(1分)请求裁减。(1分)(共5分)

8.有谋略有胆识、体恤百姓、唯才是举、勇于担当。(共4分。每点1分)

9.借景抒情,“雁”、“孤艇”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之情;(3分)用典,“故里鱼

肥”用晋人张翰之典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2分)(共5分)

10.“无限旧事,繁华似梦”寄予了作者的家国兴亡之悲;“短褐临流,幽怀倚石”透

露了作者向往归隐的隐逸之情;“寄取相思”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共6分。每点2分) 11.(1)信誓旦旦

(2)恐年岁之不吾与 (3)苔痕上阶绿

(6)渺沧海之一粟

(4)只是朱颜改 (共8分。每空1分) 12.D

13.对绘画狂热:开“个展”,因不能给“我”画像而疯等;盲目自信:反复称这是“艺

术”,不许他人质疑等;水平低劣的伪艺术家:画人脸像大煤球,画鸡像黑球等。(共6分。每点2分,不结合文本分析得1分)

14.①“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运用夸张

的手法,讽刺了方二哥的画作水平低下。

②“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

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运用排比的手法,讽刺画作内容单调,缺乏艺术魅力。

③“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运用比喻的修辞,讽刺方二哥画作的拙劣。 ④“这是艺术!”在文中多次出现,运用反复的修辞,讽刺了方二哥伪艺术家的形象。 ⑤“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通过细致的动作

描写,讽刺方二哥重形式而没有实质的绘画才能。

⑥“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通过心理描写,直接讽刺了方

二哥绘画水平的低劣。(共6分。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

15.C

16.B

17.艺术家强大的主观精神(2分)与深厚的客观生活内容,(2分)两强相遇并完美结

合,产生出优秀的艺术作品。(2分)(共6分) 18.B 21.略

19.A

20.历史流变、制作工艺、艺术影响。(共6分。每点2分)

(5)云归而岩穴暝

(7)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8)操千曲而后晓声

2020南京盐城一模作文审题立意及下水作文

【原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解析一】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韩非子·难一》中提到“社稷”,即为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国家的根基就是土地与粮食,上至天子,下到布衣,无不敬奉社稷。

观念的形成也是与当时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情况相对应。人们总是赋予那些能契度身家性命的物事以神性,而粮食的丰瘠有无决定了人们的生存与血脉延续。

“粮食有生命,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揆诸今日, 直播平台上,各类饕餮美食,珍馐美馔,异彩纷呈。“大胃王”依靠催吐假装拥有海量食量, 烹饪播主浮夸料理,浪费成吨粮食搏人眼球。他们中不知凡几体味过那“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躬耕之辛,寥寥可数饱含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耕种希冀。

粮食是有生命,有灵性的。春种,夏耕,秋收,冬藏,每一粒粮食的生长荣枯恰似一个人的一生荏苒变迁。同时,粮食也用小小身躯刻写不朽华章,他们钻进《诗经》那些“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诗句中,就成了“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他们走近弘博丽雅的《楚辞》就成了“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他们成为厚重的意象,延绵千古,历久弥新。

人与粮食的相遇,不是简单的利用关系,更是一曲生命与生命相遇碰撞敲击出的赞歌, 粮食养育数以京计的血肉之躯,而这躯壳最终腐在大地里,滋养了数以京计的粮食。历史厚重的风从千万年前穿凿而来,定格在一个进食者的餐桌上,筷箸触碰到唇间,一种震颤像清溪淌遍全身。

“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生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生长成的,那凝聚在饱满果实身上的精神与力量,是源于时光的沉淀,它甚至不是某一年岁的积累,而是粮食与人类相伴的历程中进化形成的充盈与强健。我们咀嚼着耐以生存的物质资料,也回味着沉淀在这粮食身上积聚的精神。

“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这一句有着递进的关系,人种植粮食是一个漫长的不能怠惰的过程,满怀艰辛,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培育出粮食。品尝粮食,回味其中的甘甜,有着充实和满足,有着庄稼人带来的那一份温暖与贴心。有感恩,感恩那个兢兢业业耕作的人,感恩那个夙兴夜寐炊烹的人,感恩那些不虞回报付出的人。果实来之不易,又怎能轻易践踏,始终对粮食有敬畏之情,这是

根植在中国人集体无意识中的。人和大地之间的联系,人和庄稼之间的关联,无不激起现代人的“乡愁”,激起现代人的原乡情绪,激起那一份对于粮食,对于大地深沉的衷情。 【解析二】

此次一模,考查话题类材料作文“粮食”,延续了江苏卷传统风格,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着重强调考生关注日常生活,体悟生活。材料前两句话,是关于“粮食”的基本解释,也是作文立意的逻辑起点。“粮食”的基本内涵,应该贯穿本次写作始终。材料第三句话是对前两句话的引申,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基础立意:

1.粮食与生命:赋予粮食饱满的灵魂和生命,以粮食作为隐喻,讴歌像粮食一样生生世世守卫着自己家园的“英雄”。

2.粮食与时光:强调人和粮食间的情感联系,人在咀嚼粮食过程中,也有对时光的感慨。从咀嚼粮食中获得的闲适恬淡、明亮欢快的心态,扫除时光中的孤独与苦楚,擦拭命运里的阴鏹。

3.粮食与故土:叙述人与乡土间的情怀,表达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4.粮食与感恩、温暖:人与粮食同行,感恩自然,引发对过去乡村宁静生活与美好人情的珍贵回忆。 拔高立意:

1.粮食与敬畏:体现人对自然馈赠的敬畏与尊重,引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反思。 2.粮食与人性美:孕育着生机和希望的粮食是土地的主人,它们受雨露滋润,得天地精华,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见证了乡土生活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注意事项:

1.区别“粮食”与“食物”、“美食”等概念。粮食更与土地、农业生产方式、自然馈赠联系紧密,而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

2.材料中的表述看似围绕“粮食”展开,切不可狭义理解为只能写“粮食”。写作时可以扩大视野,提升层次。

【解析三】

材料将“粮食”与“神明”“生命”“时光”挂钩,引导考生表达对粮食的“感恩”和“敬畏”。

粮食——神明

粮食本为食用,所谓“敬若神明,不容亵渎”,就是认真地吃。就像古人“敬惜字纸”,敬重的其实是写有字的纸张所承载的文化思想。珍惜食物,是出于对生存资源的忧虑,本质还是人类的自爱。但相比天然具有文化性的字纸,粮食仅通于口腹,要把粮食进行由惜到敬的升华,赋予神性,“敬爱你所以把你好好地吃掉”的逻辑实在“感人”,所成之文难免矫情。

“若神明”即非“神明”,对粮食的敬重,不在粮食作为食物的本质属性,而在于人与粮食发生关系时(主要是“吃”,又不止于“吃”),所产生的生命感和时间感。

粮食——生命

有宗教信徒戒荤腥,但都不排斥吃饭。因动物的生命易被感知,而植物无言,其生死很难让人产生共情。人吃粮食以满足自身生命延续,是以损失粮食的生命为前提的。若就此而言, “生命与生命相遇”就是虚伪之语。但如果超脱出个体的生命,甚至超脱出物类,就可以获得一种更为宏观的视野。从科学理性角度来说,吃饭是食物链中的能量甚至宇宙中的物质转移的一个环节,从人文哲学角度来说,吃饭是生命在传递,是万物共生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吃饭这一行为,预示着人的个体生命终将消亡,同时象征着生命的永恒。这已不是物伤其类的悲悯,而有众生平等的大情怀。

粮食——时光

因为“粮食”获得了“生命”,从“粮食”中咀嚼出的时光也有了广阔的含义。时光,不仅是粮食种植者在春种秋收中所付出的时间(这是粮食与可以速成的工业品的重要不同),也是祖祖辈辈传承粮食种植这一生存方式所表现出的时间,亦是在咀嚼中体会到的生命在万物间流转的时间。人类万代,虽器用日新,但种族的存续始终依赖于粮食;物类千般,虽年寿不同,但生命的流转始终寄托于咀嚼。无论微观或宏观,这种流转都有其不变的速率,时间感由此而生。

因为粮食的时光中有付出和等待,所以“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因为粮食的生命已突破了个体和种族,所以“人与粮食同行,有感恩,有敬畏”。

当然,要想写好本题,除了去言说粮食的神圣,以及在粮食中感悟的生命与时光,也可以反过来构思。把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感恩和敬畏,生命与时光,借助粮食写出。

作文材料出处

【本题材料提炼自葛亚夫散文《感恩粮食,感谢光阴》】

感恩粮食,感谢光阴

葛亚夫

人和庄稼比邻而居,共同遵循着大地的契约:一块土地养一茬庄稼,养一辈人。 生命,对于庄稼,是一季;对于人,是一辈子;对于土地,是生生世世——人和庄稼的历史与记忆,都融汇在泥土里,如同久别重逢的故人,挨挨挤挤地坐着。 像兄弟,人和庄稼永远不缺话题。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的事也是庄稼的事。哪怕什么都不说,就默默抽根烟,眼睛和露珠上也一样心有灵犀地星星闪闪。人要回家了,不忘抚摸着庄稼,把脉时光,和他们约定好,待到芒种或秋分,就接他们回去。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