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第(1)题,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考生可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2)题,议会改革的历史意义,考生可根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解答】

背景:由材料“18世纪六七十年代,伦敦中等阶级认为议会已被少数人控制,必须进行改革”可知,社会中下层民众对政治上无权感到不满;由材料“1830年1月伯明翰工业家成立政治同盟,工业家由追随政府转向改革阵营““工人阶级全国同盟表示该方案不符合工人利益,但指出工人阶级可以把它看作改革的第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壮大,他们要求改革以获得更多的权;由材料“5月中旬,全国召开200多次群众大会,递交300多分请愿书,数以万计的人参加改革同盟”可归纳为议会改革运动高涨;由材料“在潘恩《人权》的影响下,下层人民开始了改革运动”可归纳为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意义:由材料中的结果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诉求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使政府决策日益符合工业资产阶级利益,为无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奠定了基础,同时改革还避免了武装冲突的可能性,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开启了英国政治制度改革先例,这有力地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继续发展。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称,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并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主权限于四岛及盟国决定的其它小岛。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对朝鲜以三八线进行了划分。战后英苏分别占领南北朝鲜并最终分别扶植了政权。根据二战结束前的商定,日本由多国占领,然而,战争结束后事实上由美国独占,并根据美国的全球利益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于1951年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和《美日安全条约》,美国与日本缔结的军事同盟。 ﹣﹣据《国条约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远东政策变化的影响。 【答案】

变化:对日本,打败并惩治日本到扶植并与日本结盟;对中国,支持中国抗日并收回被占领土到扶蒋反共。敌视新中国;对朝鲜,实现朝鲜自由独立到扶植亲美政权、分裂朝鲜。(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影响,使日本未能得到应有惩治,加速了日本的崛起;使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恶化中国对外交往环境,威胁中国安全,阻碍中国统一;使冷战扩展到远东地区;恶化了远东国际局势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

侵华日军的罪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战胜利的影响以及抗战结束以后对日本的政策特征来分析。 【解答】

试卷第9页,总11页

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美军在二战以后在远东的政策发生了改变。对日本,从打败并惩治日本到扶植并与日本结盟;对中国,支持中国抗日并收回被占领土到扶蒋反共。敌视新中国;对朝鲜,实现朝鲜自由独立到扶植亲美政权、分裂朝鲜。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二战后美国在远东军事策略转变使日本未能得到应有惩治,加速了日本的崛起;使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恶化中国对外交往环境,威胁中国安全,阻碍中国统一;使冷战扩展到远东地区;恶化了远东国际局势。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一1052年S月20日),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苦读及第。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在生活上,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子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死后连件新衣服都没有。然而他喜欢将钱财送给别人,待人亲热敦厚,乐于替人家办好事。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他的行动和思想,赢得身前身后几代人的敬仰。为官之地的百姓无论哪族人民,常常画他的肖像,给他立生祠。他噩耗传到各地,人们深为叹息,凡是他从改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痛哭哀悼,斋戒三天。历代仁人志士也以范仲淹为楷模。今天,范仲淹的精神和思想仍闪耀着奋发向上的思想光辉。

——编自诸葛忆兵《范仲淹传》

(1)根据材料并绪合所学知识,简述范仲淹的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范仲淹的行为具有的意义。 【答案】

(1)事迹:科举及第,走上仕途;勤于政事,造福百姓;严谨治家,生活简朴;乐于助人,提携后辈等。

(2)意义:有利于地方社会稳定、发展,官民关系和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任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后世做出了为人、为政的楷模等。 【考点】

中国历史人物评说 中国古代史综合 【解析】

(1)本题考查范仲淹的事迹。依据材料“苦读及第。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2)本题考查范仲淹的行为具有的意义。依据材料“他的行动和思想,赢得身前身后几代人的敬仰。为官之地的百姓无论哪族人民,常常画他的肖像,给他立生祠”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

(1)关于事迹:依据材料“苦读及第。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科举及第,走上仕途;勤于政事,造福百姓;严谨治家,生活简朴;乐于助人,提携后辈等。

(2)依据材料“他的行动和思想,赢得身前身后几代人的敬仰。为官之地的百姓无论哪族人民,常常画他的肖像,给他立生祠”结合相关事迹意义归纳如下:有利于地方社会稳定、发展,官民关系和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任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试卷第10页,总11页

为后世做出了为人、为政的楷模等。

试卷第11页,总11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