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

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一、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48分)

1. 晋人著古本《竹书纪年》说携王是虢公翰立之于携。清华楚简《系年》说“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虢公翰立携王更为可信 B.周王传承存在兄终弟及现象 C.晋楚为争夺王室而斗争 D.两份文献所述不是同一事件

【答案】 B

【考点】 宗法制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结合西周的宗法制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B项中两则材料的区别在于拥立携王者不同,但在幽王之后有携王之立是可以确认的,携王是由王之弟,因此B项正确;

就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哪个更为可信,排除A项;

材料是对立携王之事的不同记载,但是材料并未有晋楚两国参与的信息,排除C项; D项所述明显错误,排除;

2. “编户齐民”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中,被国家统一编入户籍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同样担负赋役的居民。这一制度的实施( ) A.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 B.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 C.旨在掌握人口真实情况 D.增强了封建国家的财力

【答案】 A

【考点】 古代赋税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关键信息有:被国家统一编入户籍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同样担负赋役的居民。 【解答】

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编户齐民能够是国家掌握人口的真实情况,为征发赋役等提供基础,这反映出国家治理能力的加强,A项正确。 编户齐民本身不会加重民众负担或增强国家财力,排除BD两项。 C项中“最终”之说错误,排除。

3. 如表是当今对汉代丝织业情况了解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 ) 织物情况 出现具有复杂花纹的高级织物,普通织机无法制造 织机实物史料情无完整的高级织机出土,普通织机也只能据画像石复原 况 试卷第1页,总11页

汉赋记载情况 汉王逸《机妇赋》对高级织机有所描述,如“高楼双峙”“纤缴俱垂” A.汉代丝织品质量提高 B.对汉代丝织业的了解尚属猜想 C.要重视汉赋史料价值 D.织机的落后制约着丝织业发展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关于汉代丝织工具的实物和文献资料相对匮乏,而文学作品汉赋中对此有所涉及,并能够得到一定印证。因此对这类资料应予以重视,C项正确。 A项所述只符合材料中的织物情况,故排除;

B项所述不符合实际,尽管资料相对不很丰富,但是仍然有事实基础,故排除; 材料所述反映出今人对汉代高级织机的了解相对较少,而不是汉代织机落后,排除D项。 故选C。

4. 黄宗羲对儒学品格作了重新赋予,认为“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要由豪杰之士来承担,呼吁豪杰之士树立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这种主张( ) A.利于切实推动社会发展 B.冲破了先秦儒学的束缚 C.强调满足个人名利之心 D.强调提高君主服务能力

【答案】 A

【考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关键信息是:儒者之学,经纬天地。 【解答】

A材料体现出黄宗羲对儒学治世晶格的提倡。这对鼓励人们为国家民族做贡献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社会发展,A项正确。

这种思想同先秦儒学关注现实,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自己主张的做法一致,排除B项。 材料所述“经纬天地”“建功立业”不是对个人名利的追求,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君主,排除D项。

5. 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威胁下,为解决燃眉之急,先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设备等,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认为只要船坚利炮,就可以自强御侮。清朝此举( ) A.旨在推动经济的工业化 B.说明清朝政治的近代化趋向 C.为专制统治埋下了隐患 D.奠定了蠆断近代工业的基础 【答案】 C

【考点】 洋务运动 【解析】

试卷第2页,总11页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威胁下,为解决燃眉之急,先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设备等,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认为只要船坚利炮,就可以自强御侮”。 【解答】

材料所述是洋务运动,虽然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政府维护自己统治的能力,但是它开启的中国的近代化与清胡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不相容的。此后,近代化生产方式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辰为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做着准备,C项正确; ABD均与洋务运动不符,排除。

6. 陈独秀指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此论述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完全脱离实际 B.无产阶级强烈的政治诉求 C.广大民众思想的彻底解放 D.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坚决反对

【答案】 D

【考点】 新文化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解答】

根据材料中的“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来捣乱”可知,D项正确;

当时,掀起尊孔复市逆流,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思想文化是符合实际的,排除A项;

材料所述是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排除B项; C项所述错在“彻底”,排除。

7. 吴湖帆在1930年刊登的润例中表示“市招不书”以示清高,但上海沦陷后,他却为银行商号书写招牌。1940 年甚至表示愿为来客撰写寿文、墓志,并依字数明码标价。这说明( )

A.日本侵略破坏了中国社会秩序 B.一些艺术家丧失民族气节 C.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在持续发展 D.逐利的社会风气日益兴盛 【答案】 A

【考点】

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解析】

本题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日本侵华给中国民众生活造成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上海沦陷后”“1940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艺术家“润例”广告的变化是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而变化的,说明时局不稳严重冲击中国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A项正确。 材料无关于民族气节的信息。排除B项。

试卷第3页,总11页

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看,社会经济不景气,排除C项。

材料所述现象是艺术家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排除D项。

8. 如图是速写《毛主席指出了光明大道》(1956年)。该作品说明( )

A.土地改革受到农民大力支持 B.“浮夸风”现象出现 C.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发展 D.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答案】 C

【考点】

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解析】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题的关键是“1956年”“集体农庄报喜代表团”。 【解答】

根据材料中的“1956年”“集体农庄报喜代表团”可知,材料是关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很大成效,农业生产得到发展,C项正确;

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发生在1952年底已完成,排除A、D两项; “浮夸风”是大跃进时的现象,排除B项。

9. 罗马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公民集团与其他居民有严格的区分。但在公民权问题上,罗马人最终“超越了希腊人创造的城邦狭隘性的政治框架和希腊人意识的局限性“。这一超越( )

A.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展 B.使罗马居民拥有广泛权力 C.直接导致万民法形成 D.动摇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答案】 A

【考点】

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在公民权问题上,罗马人最终‘超越了希腊人创造的城邦狭隘性的政治框架和希腊人意识的局限性’”。 【解答】

材料显示,罗马虽然实行公民政治,但是公民集团和公民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罗马城邦和之外的统治区城内,不断有人被赋于公民权,这有利于缓和罗马贵族与平民之间以及版图日以扩展带来的社会矛盾,维护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统治,A项正确,排除D项。

试卷第4页,总11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