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习题与实验指导书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测量学习题与实验指导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0、如下图所示单结点导线网,列表计算导线网中各点坐标。

点名 Ⅱ07 Ⅱ08 Ⅱ15 Ⅱ18 Ⅱ35 Ⅱ36 X(m) 48802.583 48652.796 48227.358 48061.385 48071.252 48325.664 Y(m) 24094.397 24333.522 23999.595 24253.722 24851.974 25061.841 测站 Ⅱ07 Ⅱ08 N1 N2 N3 N4 N5 N6 Ⅱ36 Ⅱ35 N4 N3 N7 N8 N9 Ⅱ18 Ⅱ15 角号 水平角 o ′ ″ 287 35 48 66 52 12 138 52 36 117 36 38 272 04 30 256 47 12 92 10 42 305 28 24 144 07 10 261 45 24 101 22 12 286 00 06 216 53 00 距离 (m) 206.069 209.606 222.856 145.092 245.959 218.242 219.642 144.794 216.198 168.796 254.689 Ⅱ07 ββⅡ08 βN4N5ββN1 ββN3N2 βN7N6ββⅡ36 Ⅱ15N8β Ⅱ18N9β Ⅱ35β 11、利用计算机相应软件(如南方平差易、清华山维等),试进行第6、7、8、9题的相应

计算工作以及第9题的相应检查工作。 12、导线测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13、试推证附合导线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近似估算公式 14、导线尽可能布设成直伸型的目的是什么?

16724358109111213β1 β2 β3 β4 β6 β7 β8 β9 β5 β10 β11 β12 β13

- 12 -

桂林工学院 测量学习题集与实验实习指导书

第九章 交会法和小三角测量

1、何谓前方交会和侧方交会?试写出前方交会的计算公式。 2、什么是交会角?有何具体规定?

3、何谓后方交会?何谓后方交会的危险圆?并从数学计算方法上进行说明。 4、何谓测边交会?写出用全站仪直接进行测边交会时的计算公式。 5、计算下图中利用前方交会方法测定P点的坐标。 已知数据 P点 名 X(m) Y(m) 猫儿山 3646.352 1054.545 屏风山 3873.960 1772.683 α1猫儿山α2羊角山 4538.452 1862.571 观测数据 屏风山α1 64o 03′33″ α2 55o 30′36″ β1 59o 46′40″ β2 72o 44′47″ 6、计算下图中利用侧方交会方法测定P点的坐标。 已知数据 点 名 X(m) Y(m) 月牙山 6634.789 4868.326 象鼻山 6572.422 5760.311 独秀峰 7011.665 6126.761 观测数据 β γ 57o 51′28″ 80o 12′22″ 羊角山 ε 53o 31′54″

7、计算下图中利用后方交会方法测定P点的坐标。 已知数据 点 名 X(m) Y(m) G02 6494.488 4652.953 Ⅰ15 6850.021 5249.804 Ⅰ20 6229.213 5374.981 观测数据 α 111o 20′49″ β 118o 15′26″

8、计算下图中利用测边交会方法测定P点的坐标 已知数据 点 名 X(m) Y(m) G15 6223.522 4232.742 G20 6232.750 4759.698 观测数据 P PγS1S2S1 417.224

S2 410.590 - 13 -

9、在第8题中,若直接利用全站仪进行后方测边交会时,其交会角为79°04'50\;试重新计算P点的坐标。

10、如下图所示,已知起算数据见下表,试计算P点的坐标。

点 名 X(m) Y(m) Ⅱ08 276013.963 464822.890 Ⅱ14 276085.784 465643.811

11、设全站仪测距离精度为±5mm+3ppm;测角精度为±5″,试推导直接采用全站仪进行后方测边交会时待定点的平面位置精度,并绘图讨论其平面位置精度的分布情况。 12、交会测量时,对交会角大小有什么要求?

- 14 -

桂林工学院 测量学习题集与实验实习指导书

第十章 三角高程测量

1、画图说明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

2、如何处理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三角高程的影响?它们对高差会产生什么影响? 3、水准测量中的定权方法与三角高程测量中定权方法有何区别?

4、在第八章第7题中,常规导线测量工作中,采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角和距离的同时,一同测定了相应的竖直角、仪器高、目标高,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试计算各导线点的高程。 测站 G06 N1 N2 N3 N4 N5 G17 目标 N1 G06 N2 N1 N3 N2 N4 N3 N5 N4 G17 N5 竖直角 o ′ ″ 1 08 42 -1 06 36 0 32 48 -0 30 36 0 18 42 -0 19 54 2 33 30 -2 34 24 -1 36 54 1 34 24 -0 18 48 0 20 12 水平距离 (m) 243.168 295.618 329.750 284.549 252.087 238.789 目标高 (m) 1.456 1.700 1.637 1.600 1.514 1.442 1.389 1.520 1.456 1.340 1.662 1.425 仪器高 (m) 1.508 1.486 1.560 1.488 1.503 1.464 1.513 备注 HG6=153.866 HG6=167.530 5、如图见第九章第8题中,利用全站仪进行后方测边交会时,同时观测了如下表中的数据,试计算交会点P的高程。并分析竖直角大小与交会点高程精度的关系。

竖直角 水平距离 目标高 仪器高 测站 目标 备注 o ′ ″ (m) (m) (m) G15 -1 16 24 417.224 1.534 HG15=158.457 P 1.508 HG20=145.582 G20 0 30 42 410.590 1.627 6、采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工作中如何削弱其影响?

7、采用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四等水准测量时对作业方法有何要求?

8、在使用全站仪进行单一图根附合导线三角高程测量时,设测距综合误差为±10mm;竖直角测量误差为±15″;仪器高与目标高采用小钢尺进行丈量,设误差为±3mm;导线平均边长为250m;平均倾角2°,不顾及大气折光系数误差的影响,试推算每边对向观测高差较差的限差。若导线边数为12条,不顾及起始高程误差的影响,试推算三角高程导线全长高差闭合差的限差。

第十一章 普通视距测量

1、普通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视距尺竖立不直的误差对距离的影响规律是什么?

3、已知上丝读数为1865,下丝读数为1227,竖直角α= -3o29′,仪器高为1.586m,中

- 15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