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简介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诗歌简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绝句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我国经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

“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律诗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

句。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诗歌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比拟、夸张、借代

1.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2. 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登幽州台歌⑴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望岳》 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