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四数教案下(1)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四数教案下(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材第19页练习五

1.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4.1337 848 1118 5.略

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第22页练习六的第1~4题。

1.能综合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能综合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多媒体课件。

师:我们班有38位同学,那么老师就是班级中的第39号,老师想和班级中的1、11、21、31号交朋友。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和他们交朋友?

生:凑整,求和时简便。

师:你想和班级中哪几号同学交朋友?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交流讨论。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简便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选学号活动,向学生渗透凑整计算方法,同时也渗透加法交换律,为本课时教学的结合具体情境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叔叔要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例2解决了李叔叔前三天所行的路程的问题,那么后四天还要行多少千米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和行程计划)

师:你能读懂李叔叔后4天的出行计划吗?

生:根据图表可知李叔叔第四天至第七天从A115km、132km、118km和85km。

B、BC、CD、DE分别需要骑行

师: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解答与后4天行程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生: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行多少千米?

师:如果要计算李叔叔后4天骑行的路程,你能找出后4天每天骑行的路程与4天骑行的总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生:第4天骑行的路程+第5天骑行的路程+第6骑行的路程+第7天骑行的路程= 后4天一共骑行的路程

师:试着自己列式并解答。把你的算法和小组的伙伴们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

生: 115+132+118+85 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 =450(千米) 答:后四天还要骑行450千米。

师:为什么要改变加数的位置和计算的顺序,依据是什么?

生1:当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生2: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我们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把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先结合起来, 再计算。

师:计算连加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小组讨论,生单独汇报。

生:一看,哪些数具有明显的特征; 二想,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算,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师:本节课你还有哪些收获?

生1:交换加数的位置,目的是运用“凑整法”使得计算简便些。 生2:我知道了“凑整简算法”。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115+132+118+85 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 =450(千米)

答: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行450千米。

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先加起来

对于加法交换律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加数相加时,他们分辨不清该用交换律还是结合律。通过本节运用课,发现孩子们对结合律掌握得不太好。尤其是在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使用时,他们有“简便”的意识,却对定律的辨析不够清晰,缺少明晰的步骤。在解决

115+132+118+85这一题时,学生们都知道将“115+85”相加、另外两个加数相加,但是他们缺少这一“交换”和“结合”的步骤,而是直接在第一步就写“200+250”,还有部分同学直接在横式上加括号。这一现象表明:学生们对于简便的计算方法、加法的运算定律只是初步理解了,有简便的意识,但还缺少运用的规范性

A类

1.回答问题。

(1)(?+?)+○=?+(?+○)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75+168+25

(考查知识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能力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简算方法)

B类

1.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每个书柜里的书各有多少。

2.学校举办“演讲”比赛,六年级四个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人数如下表,请你把空填完整。

班级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总人数 一班 22 9 47 二班 20 21 8 三班 17 10 46 四班 16 16 6 38 合计 77 40 (考查知识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能力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简算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1)加法结合律 (2)加法交换律

2.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75+168+25 =(60+40)+255 =282+(41+159) =(548+52)+468 =(75+25)+168 =100+255 =282+200 =600+468 =100+168 =355 =482 =1068 =268 B类:

1.182+496+504+218=(182+218)+(496+504)=400+1000=1400 271+240+160+129=(271+129)+(240+160)=400+400=800 167+315+233+285=(167+233)+(315+285)=400+600=1000

2.19 63 16 49 180 教材习题

教材第22页练习六

1.355 482 1068 500 572 700 255 300 2.略 3.2000-416-284=2000-(416+284)=2000-700=1300(米) 4.(1+10)×10÷2=55(根)

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材第21页的内容及第22页练习六的第5~9题。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究、发现、归纳减法的运算性质,提高学生理性思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会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提高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重点:正确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应用减法的性质,灵活、熟练地进行计算。

多媒体课件。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