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Fe、C原子都不扩散; B、Fe原子不扩散, C原子扩散; C、Fe、C原子都扩散。 3、钢的( A )直接影响钢的性能。

A、实际晶粒度; B、起始晶粒度; C、本质晶粒度 4、确定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基本依据是( A )。

A、Fe-Fe3C相图; B、“C”曲线图; C、淬透性曲线图 5、A3、Ac3、Ar3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B )。

A、A3 = Ac3 = Ar3; B、Ac3 > A3 > Ar3 ; C、Ac3 < A3

A、V粗片P > V细片P > V球状P; B、V粗片P < V细片P < V球状P; C、V细片P > V粗片P > V球状P 7、过共析钢加热到A1~Acm之间时,( A )。 A、奥氏体的含碳量小于钢的含碳量; B、奥氏体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 C、奥氏体的含碳量等于钢的含碳量

8、亚共析钢加热到A1~A3之间时,奥氏体的含碳量( C )钢的含碳量。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9、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鼻子”处孕育期最短,故( C )。 A、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好,转变速度最快; B、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好,转变速度最慢; C、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差,转变速度最快; D、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差,转变速度最慢。 10、钢进行奥氏体化的温度愈高,保温时间愈长,则( B )。 A、过冷奥氏体愈稳定,C曲线愈靠左; B、过冷奥氏体愈稳定,C曲线愈靠右; C、过冷奥氏体愈不稳定,C曲线愈靠左; 11、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A )。

A、马氏体的含碳量; B、马氏体含合金元素量; C、冷却速度; D、奥氏体的晶粒度

12、回火索氏体比索氏体具有较好的δ、ψ、aK,是由于( C )所致。 A、F的过饱和程度不同;

13

B、碳化物片层间距不同; C、碳化物形态不同

13、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的力学性能相比,( B )。 A、上贝氏体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 B、下贝氏体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 C、两者均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

14、最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是清水、盐水和油,其冷却能力大小依次为:( B )。

A、V清水 > V盐水 > V油; B、V盐水 > V清水 > V油; C、 V油 > V清水 > V盐水; D、V油 > V盐水 > V清水 15、为了消除残余奥氏体,保证精密工件尺寸长期稳定性,应采用( A )。

A、冷处理; B、调质处理; C、时效处理

16、原始组织为片层状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的过共析钢在球化退火时,使( C )发生了球化而获得球状珠光体。

A、二次渗碳体;B、二次渗碳体及铁素体;C、二次渗碳体及片层状渗碳体。 17、淬火钢回火时,力学性能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 B )。

A、强度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降低; B、强度硬度降低,塑性和韧性升高; C、强度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升高。 18、关于CCT曲线,错误的说法是( D )。

A、从CCT曲线可以获得钢的临界淬火速度;B、CCT曲线是制定钢的冷却规范的

依据;

C、根据CCT曲线可以估计淬火后钢件的组织和性能; D、CCT曲线是制订热处理加热规范的依据。

19、若回火产物是在α相 ( 铁素体 ) 基体中分布着微小的粒状碳化物,α相已经回复,但尚未再结晶,故仍具有马氏体的针状特征,这种组织称( A )。

A、回火马氏体; B、回火屈氏体; C、回火索氏体 20、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硬化层深度主要取决于( D )。

A、钢的含碳量; B、钢的淬透性; C、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 D、感应电流

的频率。

21、一模数4的齿轮,为获得1.5mm深并沿齿廓分布的硬化层,应采用( B )热处理方法。

A、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B、渗碳淬火; C、氮化

22、若渗碳件渗层出现网状碳化物,则渗碳后的热处理宜采用( C )十淬火十低温回火。

A、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 C、正火 23、在常用的表面热处理方式中,( C )处理变形最小。

14

A、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B、渗碳; C、氮化 24、钢的晶粒大小,主要取决于( A )。

A、奥氏体化的温度; B、奥氏体化后的冷却速度; C、奥氏体成分的均匀

程度

25、质量一定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其体积( A )。

A、胀大; B、缩小; C、不变

26、某零件调质处理后硬度偏低,补救的方法是( A )。

A、重新淬火后,选用低一点温度回火;B、再一次回火,回火温度降低一点; C、再一次回火,回火温度提高一点 27、淬火钢回火后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A )。

A、回火加热温度; B、回火时间; C、回火后的冷却 28、实际工件的( C )与工件的尺寸及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等因素有关。

A、淬透性; B、淬硬性; C、淬透层深度

五、判断题

( × ) 1、奥氏体的形成速度随其含碳量增加而降低。 ( × ) 2、奥氏体化温度越高,奥氏体越稳定。

( √ ) 3、与亚共析钢、共析钢比较,过共析钢C曲线鼻子最靠右,其过冷奥氏体最稳定。

( × ) 4、钢的实际晶粒度主要取决于钢在加热后的冷却速度。

( × ) 5、过冷奥氏体转变时,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的形成都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 × ) 6、冷却时,过冷奥氏体的转变速度随过冷度的增大而不断加快。 ( × ) 7、马氏体相变时,其母相奥氏体含碳量愈高,Ms和Mf 点愈高。 ( √ ) 8、高碳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属体心正方。

( × ) 9、在Ms下某温度充分保温,可使A 最大限度地转变成M。

( × ) 10、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的孕育期比等温转变时长,转变温度也低。 ( × ) 11、去应力退火是通过组织变化达到细化晶粒而消除残余内应力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 × ) 12、在实际淬火操作,凡用淬透性较高的钢制造的零件,无论尺寸大小,其淬硬层深度都一定是较大的。

( × ) 13、为了获得良好的焊接性,焊接构件用钢应选用含碳量较低并同时含有尽可能多的提高淬透性的合金元素的钢。

( √ ) 14、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和奥氏体化条件,而不考虑工件尺寸和冷却介质的影响。

( × ) 15、过共析钢淬火温度愈高,奥氏体含碳量越高,则淬火后硬度越高。

15

( × ) 16、加热温度不超过Ac1的热处理操作统称回火。

( × ) 17、同一钢种水淬时比油淬时的淬透性好,小件淬火时比大件淬火时淬透性好。 ( √ ) 18、零件淬火后必定要回火。

( √ ) 19、对于大尺寸的中碳钢工件,可用正火代替调质。

( × ) 20、在淬火马氏体的回火过程中,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冲击韧性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提高。

( √ ) 2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时,由于加热速度很快,致使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转变温度升高, 转变所需时间缩短,因此可获细小的奥氏体晶粒,淬火后的马氏体也是极细的隐晶马氏体。

( × ) 22、渗碳是通过活性碳原子溶入高温铁素体中,而后向钢的内部扩散来实现的。 ( √ ) 23、齿轮渗碳时,模数大的齿轮,其渗碳层厚度应小一些,以提高抗冲击能力。 ( √ ) 24、钢在氮化后,无需淬火便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 ( × ) 25、感应加热通常采用淬透性高的合金钢。 ( √ ) 26、中温碳氮共渗热处理又称氰化。

( × ) 27、过共析钢组织中的网状二次渗碳体可用完全退火方法消除。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