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芦线18标临港大道桥主桥连续梁施工专项方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大芦线18标临港大道桥主桥连续梁施工专项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②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砼的温度不能低于5℃,并采取保温措施。当气温高于35℃时,压浆在夜间进行。

③压浆时,对曲线孔道和竖向孔道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排气和泌水。压浆顺序先压注下层孔道。曲线预应力孔道,设置泌水管。压浆后再用人工从泌水管内补入水泥浆,并用细钢丝插捣,直至补满为止。

④压浆后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有不实及时处理和纠正。压浆时,每一工作班组留取不少于3组的边长70.7mm立方体试件,标准养生28d,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水泥浆质量的评定依据。灌浆浆体的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7天强度不低于30MPa。 5.9箱梁施工标高控制

本工程箱梁混凝土浇筑完成合拢时,要求悬臂端相对竖向变形(支架变形)不大于10mm,轴线偏差不大于10mm。为保证本工程箱梁高精度合拢,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第三方监控实施监测,施工中严格根据监控单位的监控方案对箱梁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加强箱梁施工挠度观察和标高控制。

箱梁施工控制建立将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控制单位参加的施工控制组织机构。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施工控制单位的领导同志或技术负责人,各单位一人,施工控制领导小组不定期开会,由组长召集,讨论施工控制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修正方案。具体采取控制方案如下:

经过多年的施工监控实践,在节段施工桥梁的施工监控方面,采用自适应控制的思路。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受力状态达不到设计所确定的理想目标的重要原因是计算模型中计算参数的取值问题,主要是混凝土弹性模量、混凝土方量、徐变系数和永存预应力等与施工中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以及环境温度、临时荷载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桥梁施工前是无法知道的,只能根据其他桥梁的经验先得到理论上的立模标高。

要得到比较准确的立模标高,必须根据已经施工梁段上实测到的结构反映来修正计算模型中的这些参数值。在悬臂施工开始时可能有一些误差,但是经过几个节段施工测量进行模型参数修正后,以后节段的预报立模板标高就比较准确了,这样就能保证成桥时达到设计线形。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施工前,请设计还要对施工方就节段抛高值、施工

第 41 页

测量方案、施工方在过程中需要填写的有关表格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1)结构状态控制原理

结构施工变位及成桥线形直接控制;

连续梁施工变位(或标高)是根据结构成型线形要求实施控制的。 (2)结构受力状态间接控制

连续梁受力状态的控制,是基于实测结构参数的结构理论计算结果而间接实现的。

(3)施工控制的方法

主桥箱梁采用满堂支架法浇筑逐节段推进,节段长度7?13.5m。在浇筑施工过程当中,严格控制每一节段的轴线(桥梁的平面位置)和标高(桥梁的高低位置),以确保成桥线型与设计线型吻合,达到线型美观和顺无折点的目的。

根据目标值和现场的施工条件,采用计算机对施工中的实际结构状态进行全过程监控。由于在支架浇筑的大跨径桥梁施工过程中,受许多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施工中的实际结构状态有可能偏离预先指定的目标。这些结构变形有的是可以克服的,有的是施工中无法避免的。对于可预测的施工变位进行施工前的预变位,例如:浇筑后的节段总是有沉降(标高差),根据这一情况可在浇筑前对节段进行预抛高,从而消除沉降对成桥线型的影响。

(4)控制项目和控制方法 ①支架体系自身变形的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支架体系的变形是不容忽略的。其变形由弹性变形与连接件松动引起的几何变形组成,采用施工现场预压测试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作出连续梁各节段放样标高的附加抛高。

②结构变位监测点的设置

为正确反映连续施工期的变位,把梁底标高作为控制监测值,其中梁底标高利用预埋一根从梁底至顶板的粗钢筋来引测,并在钢筋安置后测出钢筋顶与底板的标高差。

③混凝土浇筑后控制标高测量

混凝土浇筑后各控制点标高数值,只要用于对已建结构状态的校核,以便修正已建结构和预估未浇筑节段的计算参数。特别用于对刚浇筑节段前端标高的检查,并反馈至结构分析以修改成桥线型,给出待浇筑节段的施工标高。

第 42 页

④施工预应力后控制标高测量

施加预应力后结构控制标高的测量,目的在于获得它与利用实测结构分析参数反馈计算而得的差异,从而了解预应力值是否发生偏差,以及决定是否修改预应力的理论值。

⑤结构整体线型控制

施工起始段标高控制:施工起始段是指在悬臂施工前支架上浇筑的节段即0#块。起始段控制标高由结构成型的标高与预变位、支架变形、基础沉降抛高和支座受压变形抛高所组成。其中,支架变形及其基础沉降抛高,对标高影响最大。因此,起始段支架的刚度宜加强,基础应加固,以减少结构线型的初始误差。

合拢段及待浇筑节段标高控制;合拢段施工标高是根据未浇筑节段部分成型线形和顺、与设计标高偏差最小的原则确定的。由于节段施工标高的误差,预定的合拢段标高将被不断修改,直至合拢。因此,节段标高的偏差,虽然发生在局部,但按结构整体线型和顺的要求出发,却是影响整体的问题。

⑥节段重量及预加力的实测

节段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差异,也是从两方面的实测数据获得,一是从混凝土试块中得到,另一是利用经实测修整的结构弹性参数及实测变位计算得出。由于节段立模误差、混凝土浇筑时引起模板膨胀变形等都影响节段重量,故试块重量计入实际含钢量后的容重主要用于校核上述计算值。 实际预加力的测量数据,主要取于预应力钢筋张拉记录。同时也可按结构弹性参数与实测变位计算求得,但此项主要作为校核值。

⑦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的反馈

为在结构施工分析中正确描述混凝土收缩、徐变,首先必须把所有确定因素估计正确,如加载龄期、荷载、气温等确定因素,并计入截面配筋影响。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尚受所处环境等一些难以估计因素的影响,故把这些预先未知因素归于环境参数内,并采用参数初估、影响调整的方法来不断修改混凝土收缩、徐变。其中,混凝土收缩徐变实际影响,是根据节段浇筑后养护期控制点标高的变化经结构分析而获得。

⑧施工期结构受力状态的校核

每一施工阶段结构实际受力状态,可采用实测结构参数施工分析而间接获得。这种间接得到的结构受力状态必须满足施工阶段及延续至使用阶段的强度要

第 43 页

求。若不满足要求,系统应予报警。在阶段设计尺寸不变的条件下,调整施工荷载与修改预加力使结构受力状态进入容许范围。

(5)施工现场的实施

在施工起始阶段对0#块的支架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方可进行浇筑。 平面位置的控制:0#块浇筑完毕后,在0#块和边墩上各设置桥梁中心线和桥墩横轴线交点的轴线控制点,并消除基准点不一的测量误差。

标高控制是连续梁线型控制的核心项目。原则是实测实量和理论计算相结合,根据实测数据随时更新理论抛高值(即结构基本参数的实测工作与结构施工分析、控制同步进行)。

0#块浇筑完毕后,在0#块桥梁中心线和桥墩横轴线交点附近设置水准点,两主墩0#块上各2点,经复核后使用,并在以后的节段施工中始终以此2个水准点为基准控制连续梁的标高。

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连续箱梁底板标高加上计算所得的抛高值作为施工标高,精确测设节段端部的箱梁底板标高,并在箱梁顶板上节段交界处设置结构变位监测点。

在混凝土浇筑后,实测箱梁底板标高并将标高引到监测点, 得出箱底板标高与监测点的高差备用,记录箱梁底板标高和监测点标高。预应力张拉结束后,实测监测点标高,记录监测点标高。将实测箱梁底标高与设计标高比较,并计算混凝土浇筑前后箱梁底板标高差(即沉降量),把沉降量反馈至计算机并与计算所得抛高值比较,校核抛高值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若偏差不在允许的范围,就需要对下移节段的抛高值做适当调整,以确保成桥线型的和顺美观。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节段端部封头板有偏移现象,主要是混凝土膨胀引起,必须消除由此引起的误差,以保证节段端部截面方向和截面里程的准确,确保测设位置标高的准确。消除此项误差的方法是以轴线基准点为准,测设各节段端部截面,用绝对距离代替相对距离消除累计误差。

在连续梁或连续刚结构桥的施工中实际不存在上述框图中控制反馈量计算后进行调整的过程,因为在悬臂施工中当一块梁浇筑完成后,其本身的标高已无法调整,只能根据目前已经测到的误差来修正下一块的立模标高。因此准确预测施工中各节段的立模标高是减小总体误差的唯一方法,而预报的准确性依赖于对已施工梁段误差的识别,同时也依赖于施工质量的稳定性。施工控制框架参见下

第 44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