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性辨证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病性辨证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E 2.E 3.A 4.D 5.B 6.E 7.C 8.D 9.C 10.C 11.E 12.D 13.C 14.D 15.E 16.E 17.B 18.E 19.E 20.E 21.A 23.B

【A2型题】

24.D 25.E 26.D 27.E 28.C 29.B

【B型题】

30.B 31.E 32.D 33.B 34.A 35.E

【X型题】

36.ABCDE 37.BCDE 38.ABCD. 39.ABCD

二、名词解释

1.是在中医理论尤其是中医病因学的指导下,根据临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确定具体致病原因的一种辩证方法,又称“审证求因”。2.外感病是指感受六淫、疠气等外邪引起的疾病。

3.是指以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所致的内脏功能失调,气血紊乱为内容进行辩证的一

种辩证方法。

4.是指以过于劳累或过于安逸所导致的内脏功能失调、气血紊乱为内容进行辩证的一种辩证方法。

5.是指各种外力或外物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器官、脏腑损伤的总称。

三、填空题

1.夏暑 气阴

2.腑气逆滞 异常气味 脾虚 疳积

3.弥漫 渗透 停滞 流注

四、简答题

1.①外感风邪引起的证候称风淫证候。亦称为外风证。②外风为病,最常见的有风邪袭表、风邪袭肺、风疹、中络、风痹、风水等病证。

2.外寒证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等风寒表证为辨证要点;里寒证以畏寒喜暖、神疲及排泄物清冷为辨证要点。

3.①概念:外感湿邪引起的证候统称湿淫证候。②临床表现:胸脘痞闷,恶心呕吐,食少腹胀,口腻不渴,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关节疼痛重着,便溏,尿浊而不畅,或带下量多质稠,或阴囊湿疹瘙痒,病程长而缠绵,舌淡胖而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濡缓。4.①火邪的形成有外感与内生之分。外感火邪源于外感热邪、暑邪的加重或其他淫邪的转化;内生火邪源于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化热生火。②辨

证要点:以壮热恶热,面赤渴饮,烦躁出血,舌红降为辨证要点。

5.①概念:疫疠是指感受疠气所引发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可分为燥热疫和湿热疫两大类。②辩证要点:以传染性强,症状相似、发病急重、传变快,兼燥热或湿热见症为辨证要点。

6.①触遇即发,发即脏腑里证,且以气机紊乱为特征。②不同情志过激所伤脏腑及气血失调的倾向不同,如怒则肝气上逆,恐则肾气下陷等。③常引起精神症状及心身失调性疾病,如失眠、惊悸、郁证、脏躁等。④病证的发作、消失及轻重变化常与患者的情绪波动密切相关。

7.①肺气虚津亏证,症见汗多口干,气短乏力,嗜睡体倦,神疲懒言,食欲不振,小便短黄等;②筋骨损伤证,局部或全身酸软、胀痛、不适,多发生于腰背、四肢关节等用力部位,常伴有轻度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8.①概念:食积辨证,是指以食积引起的内脏功能失调,气血紊乱为内容进行辨证的方法,就是通过辨证以确定食积的病因与病机。②辩证要点:以脘腹胀满或痛、嗳腐吞酸、纳呆厌食、排便臭如败卵、舌苔垢腻、脉滑有力为辨证要点。

9.①腹痛时作时止,吐虫便虫,或触及虫团;②面黄肌瘦等营养不良的表现;③大便镜检发现虫卵。

五、论述及病案分析题

1.寒证的成因不外是阴寒盛或阳

气虚。阴寒盛称实寒证,且有伤寒、中寒之分。伤寒证是指寒侵肌表,阻遏卫阳,阳气抗邪于外所表现的表实寒证;中寒证是指寒邪直中脏腑气血,损遏阳气,阻滞气机和血行所致的里实寒证;阳气虚失于温熙为里虚寒证。

2.①病因:饮食失宜是其常见病因,其中尤以暴饮暴食、贪食厚味及酗酒,致饮食停滞于胃肠道而不能及时运化,遂形成食积证。②致病特点:一是妨碍胃肠通降,导致腑气逆滞的症状;二是食物停积不化则酸腐变质,产生异常气味;三是积食久停,可进而损脾、生痰或化热,形成脾虚证、痰证或里热证,在小儿可转化为疳积病。

(原3题已删除)

3.内、外湿在证候表现上略有区别。外湿以肢体困重,酸痛为主,或见皮肤湿疹、瘙痒,病位偏于体表,乃湿郁肌表阻滞经气所致;内湿以脘腹痞胀、纳呆、恶心、便溏为主,病位偏里,乃湿阻气机,脾胃运化失调所致。湿为阴邪,致病多为寒湿之证,但郁久亦可形成湿热证。不论内湿、外湿为患,与脾关系密切,湿易困脾,脾病又易生湿,故湿邪致病,多及脾。

4.诊断——暑证。证候分析——本证中,因在夏令劳累,暑热炎蒸,上扰清窍,内灼神明,故见突然昏倒;暑热之热,灼气伤津,故发热,汗出不止;虽神识已清,但津液为炎热所伤,故口渴,尿黄;暑病汗多,气随汗泄,故疲乏而脉虚数。

5.主诉——关节游走疼痛红肿3

日。诊断——痹证。证候分析——风湿侵入脉络,痹阻不通,郁而化热,故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且痛处红肿。热邪内郁,故见身热汗出,热壅咽喉,而见咽痛。舌红苔黄腻,脉数,亦属内热兼湿之征。

6.诊断——寒湿证。证候分析——风寒湿邪侵入经脉关节,气血痹阻不通,故关节疼痛,甚则肿胀、曲伸不利。寒湿偏重,故寒冷阴雨时疼痛加剧。寒湿痹阻日久,气血失养,故乏力神疲,肌肉萎缩。舌淡,脉细为气血不足之象。苔白,脉滑为寒湿之征。

7.诊断——湿热证。证候分析——肝胆湿热蕴蒸,故见寒热往来,两目发黄,口苦溲赤便干。肝胆经气不利,故胁肋疼痛。肝胆湿热犯胃,湿重于热,故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而腻,脉濡数为肝胆湿热,湿浊较重。

8.诊断——外感风寒,脾胃阳虚证。证候分析——患者胃脘疼痛,喜暖喜按,进热食痛减,食欲不振,为脾胃阳虚之象。近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为外感风寒之征。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烂,舌淡苔白,为寒证表现。综上可见,患者为外风证、寒证(感冒—外感风寒,脾胃阳虚)。

9.诊断——燥证(肺燥津伤证)。证候分析——患者形瘦,又于春日多风之季感受风燥之邪,致津液亏少,而尤以肺脏受邪为重,故见口燥咽干,咳嗽,痰少难咯,咽干唇裂,渴欲饮

水,皮肤干,舌红苔薄,脉细数为津伤之象。

10.诊断——里实热证。证候分析——外感风热延误治疗,邪热由肺内传及胃肠,故先见开始发热,伴微恶寒。咳嗽吐浓痰,鼻塞流浊涕。而后见壮热,口渴,咳嗽加剧,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脉均为内热里实之象。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