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货币金融学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题

1、固定;2、含金量;3、铸币;4、赊销赊购过程5、黄金输送点6、电子货7、金币本位8、公众的信心 9、代用货币10、辅币11、相交换12、中国人民银行 13、银行14、辅币15、银行券 16、一般等价物 二、单项选择题

A C B B A C D C A B B D B D C D A 三、名词解释

1、铸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形状、重量和成色铸造的,并打上印记的金属货币。

2、本位货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是一国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其特点是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用它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

3、信用货币:使用价值符号作为货币表现形式的货币,它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且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完全依靠政府信用和银行信用而流通。

4、格雷欣法则:指在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使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5、代用货币:使用价值符号作为货币表现形式的货币,它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且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完全依靠政府信用和银行信用而流通。

6、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支付功能的非现金货币。

7、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8、双本位制:国家规定依据金银币市场比价确定金银币固定兑换比率,金币银币作为本位货币按固定比价同时流通。

9、无限法偿货币:是指法律赋予某种货币在一切交易、支付活动中,不论数额大小,也不论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10、货币的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辅币由国家铸造,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但在一次支付中,如果超过规定数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收。

四、简答题

1、简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及其原因。

答:在双本位制下,由于金币和银币按照法律规定的固定比价流通。当市场上金、银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背离。这样,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则会充斥市场。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在两种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市场上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最终市场上充斥着劣币。“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最先是由英国财政家家格雷欣提及的,所以又称“格雷欣法则”。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货币制度包括哪几种类型? 答: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种类(分为主币和辅币);(2)确定货币币材;(3)规定货币单位;(4)规定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5)规定货币的支付能力;(6)金准备制度。

类型:(1)银本位制度;(2)金银复本位制度;(3)金本位制度: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4)纸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

3、货币的主要职能。

货币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前两个职能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来实现的。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就可以实现。(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需要足值货币,可用货币符号来代替。(3)货币在实现交换价值的单方面转移,即充当延期支付标准,用于清偿债务时,便执行支付手段职能。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于赊销赊购的商品交换中,是与商业信用联系在一起的。(4)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并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时,货币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贮藏手段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5)当一国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就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世界货币主要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购买外国商品、转移国际间财富等。

4、简述我国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1)我国现行的是信用货币制度: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无论主币和辅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2)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并由它集中管理货币发行基金。(3)人民币的发行原则是:集中统一发行原则;经济发行原则;计划发行原则。

5、简述金币本位制下为何能实现币值的稳定。

答:(1)自由铸造。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保证了金币的价值和黄金一致,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2)自由兑换。这有利于保证币值的稳定,使流通中的通货不致贬值。(3)自由输出入。在金币本位制下,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其汇率波动界限便是黄金输送点。黄金的自由输出入保证了各国货币对外价值的稳定。

6、什么是信用货币?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基本特征有:(1)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制本位货币,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黄金基础也已经消失;(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债务凭证,信用货币流通也就是银行债务的转移;(3)具有强制性。它是法定货币,由银行发行强制进入流通;(4)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的流通。

7、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答:(1)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

(2)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是国家对货币持有者的一种债务关系。

(3)货币不规定含金量,不能兑换黄金,不建立金准备制度,只是流通中商品价值的符号,因而不受贵金属数量的限制。

(4)货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货币流通通过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5)弹性较大,但客观上要受经济发展规模的制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制度

一、填空题

1、偿还本金、支付利息 2、汇票3、诚信4、还本付息5、背书6、支付手段 7、银行信用8、收益性9、偿还性10、信用工具的时价(或市场价格)11、还本付息12、商业信用、银行信用13、信用风险14、G—G'(G+△G) 二、单项选择题

D D C B B A A D A B B D C A CD B A C D 三、名词解释

1、银行信用:广义的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款、贴现等方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狭义的银行信用专指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等业务活动形成的信用。

2、承兑汇票:汇票是债权人发出的支付命令,必须在债务人承认兑付后才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