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23-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望海潮》(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诗词曲23-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望海潮》(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诗词曲23-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望海潮》(含答案)

四、诗词曲(40篇)

23、《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理解性默写】 1.在《望海潮》中,据说蒙古统治者因看了江南美景的描写便起了南征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望海潮》中,开篇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望海潮》中,词人柳永从各个方面描写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其中“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居民住宅的雅致以及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4.在《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杭州郊外的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5.在《望海潮》中,在描写杭州郊外钱塘江周围的景色时,词人柳永很注意动静结合的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树木环绕江堤的静态美,“_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江水澎湃的动态美。

6.在《望海潮》中,通过“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描写把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望海潮》中,通过湖和山写出了西湖秀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望海潮》中,用代表杭州的两种不同季节盛开的花把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望海潮》中,通过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望海潮》中,词人很注意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进行写景和叙事,其中上阙写杭州城内以及钱塘江的景色为实写,而下阕写西湖美景主要为虚写,如提到杭州两种典型的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就是很好的例子。

11.在《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通过对当地老人和小孩生活状态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12.在《望海潮》中,通过写达官贵人到此游乐的场景从而侧面衬托出杭州的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望海潮》中,通过写游览此地的达官贵人打算在临别时将杭州美景绘成图画带

- 1 -

诗词曲23-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望海潮》(含答案)

回朝廷接受众人夸赏从而侧面衬托出杭州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4.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6.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7.重湖叠巘清嘉

8.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9.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1.嬉嬉钓叟莲娃

12.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13.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2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