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翠屏区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荆门市“十一五”时期交通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宜宾市翠屏区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荆门市“十一五”时期交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社会经济和交通现状

1-1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状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宜宾市翠屏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和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是川、滇、黔三省物资集散地,是宜宾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距成都287公里,西至西昌470公里,南达昆明700公里,东距重庆27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3公里。全区国土面积1123.4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45%。

翠屏区地形呈南北两冀高,中部低,总体呈由西向东倾斜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高。主要地貌有低山、丘陵、谷、河谷、平坝。辖区内三江环抱三山耸立、三塔鼎立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是全市粮、油等农产品及水产品的集中产区。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属半湿润地区。跨东经104°24′至114°54′,北纬28°32′至29°02′。海拔最高为805.5米,最低为254.5米。

境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全年无霜期346天,平均日照时数831小时,平均降水量1039毫米。

二、行政区划及人口

全区下辖10个镇、6个乡、8个街道办事处,261个行政村,总人口77.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37万人,占总人口的46.76%;乡村人口41.40万人,占总人口的53.24%。

- 5 -

1、土地资源

全区土地总面积1696529.9亩,人均拥有土地面积2.181亩。其中:耕地647247.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15%,人均拥有耕地面积0.83亩;林地28760.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园地412155.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24.29%;其他农用地33225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9.58%;城市、村庄、工矿用地17166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12%;交通用地4112.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24%;水利设施用地2886.1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0.17%;未利用地23189.2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1.37%;其它未利用地74264.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38%。

2、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查明的矿藏达20余种,已探明储量并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煤、磷块岩、石灰岩、砖瓦粘土、白云岩、矿泉水等。其中煤炭保有储量约5.28亿吨,硫铁矿15.1亿吨,岩盐矿1000多万吨,天然气250多亿立方米,以及大量陶土、石英砂、砂金、石灰石等。建筑材料有高强度砂岩、河砂、砾石、石灰、粉煤灰等。

3、水资源

宜宾市翠屏区水域资源丰沛,境内有大小河流58条,总长度501公里,河网密度0.446公里/平方公里。翠屏区内三江五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22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0.96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6000多万度。

4、旅游资源

翠屏区即古戎州城,历史悠久,处于较独特的历史地理区位和自然地理条件,从而孕育了丰富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境内的

- 6 -

自然景观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富集,且品位较高,内涵丰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开发建设,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多级风景旅游体系:区内三江环绕、三山鼎立、三塔争雄、三楼竞辉、三园竞美,山青水秀,全国第二大森林公园紧靠城区,古庙寺院棋布,文物古迹丰富,是具有218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和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区内重点旅游景点有全国第二大城市森林公园---翠屏公园、红色旅游景点---赵一曼纪念馆和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谪居宜宾时游玩之所一流杯池公园,及真武山古庙群,历史文化名镇—李庄等风景旅游区及建筑奇观—旋螺殿。

四、经济概况

宜宾市翠屏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资源优势已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了以资源导向型为主体、工业处于主导地位,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的经济基础。近年来,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改善日趋合理。据统计,2004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5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3%。三种产业结构继续改善,由2000年的7.6:62:30.4调整到5.6:71:23.4,非公有制经济占区属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66.9%提高到2004年的80%,基本形成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格局,初步实现个体私营经济大区目标。

1-2综合运输和交通现状

经过“九五”和“十五”期间,翠屏区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运输布局有了明显改善,运输工具的数量有较大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不断加强,现已基本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管道、航空

- 7 -

等较齐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到2004年底,全区已初步形成了由国省主干道构成的公路主骨架。现共有通车公路1318.941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117.36公里。公路按行政等级分:国道高速公路1条31.049公里,省道3条96.604公里,县道177.052公里,乡道120.857公里,村道893.379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31.049公里,一、二级公路47. 372公里,三级公路122.212公里,四级公路369.537公里,等外公路748.771公里。公路客运量782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40276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845万吨,货运周转量107116万吨公里。公路运输作为全区的主要运输方式,在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之间搭起了桥梁,对促进和保障全区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区有100吨级以上码头28个,泊位78个,通航里程114. 9公里,其中3级航道55.2公里,4级航道30.2公里,5级航道11.5公里, 5级以下航道18公里。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货运为890万吨,客运为340万人次。

1-3交通运输现状分析

由于公路、水路、铁路是我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铁路由铁路部门统一规划与建设,因此,本规划未作分析。公路经过“九五”和“十五”期间,特别是在“十五”期间的建设,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全区的公路运输主骨架得到了全面改善,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或油路的目标。但全区等外公路还有748.771公里,占通车里程的56.77%,此部分公路均为农村公路。从我区公路现状看,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农村公路的等级低;

- 8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