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例。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出知松江府。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赋役循周忱旧法,稍为变通,民困大苏。忧归,起知平阳。弘治初,诏大臣举方面官。侍郎黄孔昭以莹应,尚书王恕亦器之,擢河南按察使。黄河为患,...民多流移。莹巡振,全活甚众。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阅,宿蠹一清。四年,迁应天..府尹。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讦奏,所蔓引多至罪黜。莹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

后奏其伤孝陵山脉事,琮遂下狱,充净军。七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命莹巡视。至则劾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还进本部尚书。武宗践祚,致仕归。刘瑾以会勘隆平侯争袭事,连及莹,削籍。明年,又坐减松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边。莹素贫,至是益窘。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五。瑾败,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简。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其后人率教,多愿朴力学者。

(节选自《明史·樊莹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B. 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C. 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D. 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面官,原指执掌一方军政职权的官员,明代时指地方政府的长官,如巡抚、都御史等。 B. 应天府,是南京在明朝时明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迁都顺天府后,应天府作为留都。 C. 净军,是由宦官太监组成的军队;当势太监被贬斥,但罪不至死,就充军到净军。 D. 削籍,即取消官员籍贯,赋闲在家,是古代官员因为犯事而被较轻处理的一种处罚方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莹体恤百姓,为民兴利除弊。他出任松江府知府时,令粮长专门运粮,解放了民夫,也给粮长以优惠;他对周忱赋役旧法稍作变通,百姓困境大为缓解。

B. 樊莹做事果决,能够力排众议。巡抚都御史徐恪想调查河南田赋积弊本末,但众人为难他;樊莹则建议复杂问题简单处理,徐恪通过樊莹部吏很快查清积弊。

C. 樊莹查办弊案,能够严明纲纪。景东卫、宜良、曲靖等多有异常灾象,樊莹受命巡察;他弹劾镇巡官员,罢免文武官员,对“景东之乱”祸首吴勇弹劾并定罪。

D. 樊莹曾遭诬陷,最终平反昭雪。因隆平侯争袭和松江官布之事,他遭到刘瑾多方陷害,其生活更加困窘;刘瑾失败后,樊莹复名原官,追赠官职,谥号清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2)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樊莹改任云南巡按,交阯引诱边境百姓做贼寇,他快速传送檄文制止他们的阴谋。(2)樊莹为人真诚,农忙时坐着篮舆,戴着斗笠,让子孙抬着在田间行走,他说:“不只是看庄稼,是想让子孙习惯于劳动。”

参考译文

樊莹,字廷璧,是常山人。天顺末年,他考中进士,托病回家调养。过了很久,樊莹被授行人之职,出使蜀地不接受馈赠,当地土司修建“却金亭”纪念他。成化八年,他被提拔为御史。山东盗贼起事,樊莹奉命捕获他们的首领。整顿江北的军队,他上奏的条文大多被定为例规。樊莹改任云南巡按,交阯引诱边境百姓做贼寇,他快速传送檄文制止他们的阴谋。出任松江府知府。运粮的民夫苦于运输中的损耗,樊莹取消民夫,令粮长专门运输,并放宽运输的要求,费用上优惠他们。赋役按照周忱的旧办法,稍作变通,百姓的困境大为缓解。服丧回家,后起用为平阳知州。弘治初年,(朝廷)诏令大臣推荐地方官员。侍郎黄孔昭拿樊莹应荐,尚书王恕也器重他,他被提拔为河南按察使。黄河泛滥成灾,百姓大多流离

失所。樊莹巡察赈救,保全存活的人很多。河南田赋多有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想调查积弊产生的原因,众人觉得这有困难。樊莹说:“把一万人看成一千人,把一千人看成一百人罢了,有什么困难?”徐恪把这事委托给樊莹的部吏调查,十天之内,积弊全部查清。弘治四年,樊莹升迁为应天府尹。守备宦官蒋琮与谏官互相上奏攻击,所牵连的人大多被判罪罢免。樊莹奉命彻查此事,开初好像没查出异样的情况,蒋琮非常高兴。后来樊莹上奏他破坏孝陵山龙脉的事,蒋琮就被关进监狱,并发配到净军中。弘治七年,他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锦田贼寇勾结两广瑶人、僮人作乱,樊莹劝告他们遣散余党,杀了首恶十八人。过了一年多,因病请求退休。(樊莹)在家闲居七年,朝廷内外一同推荐,被起用担任原官巡抚治理郧阳,不久改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弘治十六年,云南景东卫白天昏暗了七天,宜良地震如雷鸣,曲靖多次发生大火,贵州也多有灾害异常,朝廷命令樊莹巡行视察。他到达后就弹劾镇巡官员的罪行,罢免不称职的文武官员一千七百人。查访得知景东的变乱,是指挥吴勇侵吞公款,企图逃脱罪责,借云雾阴暗模糊虚张其事,樊莹弹劾吴勇并定罪。返回后升任南京刑部尚书。武宗即位,樊莹退休回家。刘瑾因联合核查隆平侯争袭爵位之事,牵连到樊莹,削除他的名籍(官名)。第二年,又因减少松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送到边疆。樊莹向来贫穷,到这时更加困窘。樊莹三年十一月去世,时年七十五岁。刘瑾失败后,樊莹恢复原官名,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清简。樊莹为人真诚,农忙时坐着篮舆,戴着斗笠,让子孙抬着在田间行走,他说:“不只是看庄稼,是想让子孙习惯于劳动。”他的后人遵循教诲,大多敦厚朴实勤奋学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清平乐 周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作起句便写书斋环堵皆书;“垂帘”密意为垂帘密闭,暗示时值隆冬。 B. 诗人一枕高卧直至满窗晴日,是因为昨夜下棋太晚;今朝起来,一仍其残。 C. 诗人生上香炉,坐下勘读唐碑;着一“细”字,足见兴致盎然,全神贯注。 D. 词作写了一种清雅书斋生活:夜则弈棋,昼则读碑,饮酒作诗,踏雪赏梅。 15. 上阕里“香暖垂帘密”和“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互为因果关系;②“花满翠壶”“满窗晴日”为“香暖”之因,即翠瓷壶中插满鲜花,花气飘逸研席之间,所以香;冬日阳光洒满窗户,只觉满室生春,所以暖;③“香暖”又为词人“睡觉”(睡醒)之因,即花香室暖使词人从高卧中醒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说,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自远方到来相互学习“_______?”表现了学习的乐趣;而“__________”,写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怨恨,则表现了君子的修养和风范。

(2)李白的《蜀道难》善用神话传说,如诗中说蜀地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___________”,以显其闭塞;后来“五丁开山”,才有了“_____”这样的秦蜀相通。

(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作者感叹收复中原、徒成虚愿,于是有了不堪回首之感。这一感慨,因不堪回首的“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愈加强烈。

【答案】 (1). 不亦乐乎 (2). 人不知而不愠 (3). 不与秦塞通人烟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佛狸祠下 (6). 一片神鸦社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汉字源远流长,承载着灿烂的华夏文明,横竖撇捺的间架结构和_________的音调中,不仅包含丰富的语言含义,也别具东方的美感和韵律。而书写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