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技术规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总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总硒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505 1)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氟化物 2)离子色谱法 GB/T 7483 GB/T 13580.5 1)总氰化物的测定 氰化物 2)氰化物的测定 GB/T 7486 GB/T 7487 1)红外光度法 石油类 2)重量法 GB/T 16488 CJ/T 57 挥发酚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T 7490 苯 气相色谱法 GB 11890 硝基苯 气相色谱法 GB 13194 吡唑啉酮光度法 三氯乙醛 气相色谱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丙烯醛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法 方法》(第四版) 硼 姜黄素分光光度法 HJ/T 49 4.2 土壤监测 4.2.1 布点原则

点位的布设要以样品的代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原则。

坚持最优监测原则,优先监测代表性强、有可能造成污染的最不利的方位、地块。 4.2.2 布点方法

在地势平坦、土壤分布较均匀的监测区域,采用网格法或梅花法布点。

在地势平坦、土壤分布复杂的监测区域,采用随机法布点。 在地势不平坦、土壤分布复杂的监测区域,采用蛇形法布点。 4.2.3 采样点数

监测区域的采样点数根据监测的目的要求、土壤污染分布、面积大小及数理统计、土壤环境评价要求而定。 大田种植区

对于集中连片的大田种植区,产地面积在2000hm2以内,布设3个~5个采样点;面积在2000 hm2以上,面积每增加1000 hm2,增加1个采样点。如果大田种植区相对分散,则适当增加采样点数。 设施农业种植区

产地面积在300 hm2以内,布设3个~5个采样点;面积在300hm2以上,面积每增加300 hm2,增加1个~2个采样点。如果栽培品种较多,管理措施和水平差异较大,应适当增加采样点数。 4.2.4 采样时间、层次

采集时间

原则上土壤样品要求安排在作物生长期内采集。 采集层次

a)一年生作物,土壤采样深度为0cm~20cm;

b)多年生植物(如果树等),土壤采样深度为0cm~40cm。 4.2.5 样品的采集 采样方法

土壤样品是指在采样点周围采集的若干的均匀混合样。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根据采样方法、采样面积、地形条件和土壤差异性大小而定,一般分点要在5个~10个。混合样采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梅花点法:适宜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设分点5个左右;

b)棋盘式法:适宜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分布不够均匀的地块,设分点6个~10个;

c)蛇形法:适宜面积较大,土壤分布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设分点11个~15个。

采样量

土壤样品一般采集1kg左右的混合样。

样品的处理与保存

样品的风干、研磨、过筛、装瓶等处理和保存应执行HJ/T 166。标签填写应完整、准确,便于保存和取用。 4.2.6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土壤监测项目共9项,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见表2。

表2 土壤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总镉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1)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 总汞 2)原子荧光法 消解后参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总铅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表2 土壤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续)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总铬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7 1)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4 总砷 2)原子荧光法 消解后参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总铜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