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古诗词四首

观沧海 [东汉末]曹 操

诗歌回顾 诗歌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浑的特点。 表现手法:实写俯瞰沧海神奇壮观的景象;描写时动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结合,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了伏笔。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炼字:“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浩大的声势,也写出了诗人对海的惊叹和赞美。 虚景描写。借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最后两句常见于乐府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的结尾,是应配乐需要加上的,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关系。 诗歌主旨:本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远大抱负。 文学常识: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1

诗歌赏析 炼字:“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写作特点: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跟踪训练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B.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再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凄凉。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渲染了大海的气势。“何”字体现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 D.诗歌的最后两句是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对这首诗的写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在描写大海的生机勃发时,是用山岛的草木来点染烘托的。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画面由静转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

C.诗人写“日月”“星汉”,采用了写实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D.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3.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入诗歌里,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B.这是一首说理诗,字里行间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2

C.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抱负。

D.这首诗可以说“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诗歌回顾 诗歌原文 诗歌赏析 首句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杨花杨花落尽子规啼, 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凄楚。 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闻道龙标过五溪。 楚兼环境萧疏,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三、四句寄情于景。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寄给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到那远谪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诗歌主旨: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同情和牵挂。 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写作特点: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2.想象丰富,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使3

之人格化。

跟踪训练

1.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心旷神怡。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丰富。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3.下面诗句与本诗主题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