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自然区划的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形态类似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的原则。

6、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现出垂直带性,海拔高 度与相对高差越大的山地,土壤垂直带谱越全;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山坡与山谷,土壤形状与类型不同;高原与平原,阶地与漫滩,盆地与谷地,土壤类型与形状也不同。

7、大气环流的变化——洋流变化——海面温度的变 化——大气降水的变化。大气环流的变化——洋流变化——海面温度的变 化——海洋浮游生物的变化——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的鸟类数量的变化。

8、减缓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通过下渗、截流),增 加了局部水分小循环的速度(蒸腾),调节了洪水/枯水的径流(下渗、截流)。

三、分析题

1、假如地球停止自转,地球表面不再具有昼夜变化、不再具有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差要急剧增大,纬向环流将会加强,地带性规律将会局限于向阳面。

2、温室效应将会使得地面温度大大提高,空气湿度大大增大,也许地表的水将会转变为水蒸汽,地面热得大多数生物无法生存,人类也不复存在。

3、三大区的环境格局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地带性相对比较明显的区域环境景观,西北地区的干旱有所缓和、长江中下游将会变得干燥,亚洲季风减弱,季节变差减小。与上述变化相应的土壤、植被、水分循环方面的变化。 四、计算题

1、毛毛雨的情况:降水全部被蒸发和下渗吸收,没有径流入湖。湖泊水位将由于蒸发而下降。下降速度为:2100-(120-20)mm/yr = 2m/yr

暴雨情况:降水除下渗消耗掉20mm外,流域的100mm降水基本上都转化为径流流入湖泊,从而使湖泊水位上升。如果不考虑湖泊的水平扩张,湖泊水位上升速度为:(120-20)*10000/100 = 10000 mm /yr= 10m/yr.

2、地面能量平衡方程:100 = 18+3+6+21+4+48 大气能量平衡方程:63+97 = 107+22+10+21

9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四 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2、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理。

3、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4、试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试述地表热量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6、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南北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8、试述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途径。

9、试述太阳辐射能、地热能和地球自转动能对地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10、假如黄赤夹角由目前的23o27' 变为0o,那么地表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卷4套答案要点

1、 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答案: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并且由于高原的阻挡作用,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的格局,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热力作用、动力作用)

2、 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答案: 世界火山有三个集中分布的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火山带,他们都分布在板块边缘(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美洲板块的接触地带,印度板块与欧亚

10

板块的接触地带,以及洋底新生地带(也是扩张性板块接触边缘地带))。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区,构造活动强烈的缘故。

3、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制。

由于海陆热容量差异所导致的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大陆地面升温快于海洋,大陆温度高于海洋,从而导致了大陆上气流上升,海洋上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而冬季正好相反,由于陆地降温快于海洋,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形成了海洋上气流上升,而陆地上气流下沉,近地面盛行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从而形成了季风。

由于海陆热容量差异所导致的海陆热力差异,白天大陆地面升温快于海洋,大陆温度高于海洋,从而导致了大陆上气流上升,海洋上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海风;而夜晚正好相反,由于陆地降温快于海洋,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形成了海洋上气流上升,而陆地上气流下沉,近地面盛行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陆风。从而形成了海陆风。

4、试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由于受气候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影响和控制,植被的分布呈现出从赤道向南北两测由常绿阔叶林向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草原、冻原的变化规律,从海岸到内陆则出现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的变化规律,从海平面附近向高海拔地区则出现由森林到草甸到寒漠的变化规律。

5、试述地表热量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由赤道低纬度地区向中高纬度地区的输移,海陆间的输移,由低空向高空输移。方式:通过大气环流,通过洋流,通过水分循环与相变。

6、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说,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是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风沙地貌是大气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黄土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喀斯特地貌是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南北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SN 走向张性断裂、EW走向压性断裂、NE和NW走向剪切平移断裂。图(略)

8、试述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的途径

水圈对大气圈的影响:没有水汽就没有天气,水的分布决定了气候的类型(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湖泊小气候等等),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圈对水圈的作用:没有大气环流(大气的运动),海陆之间的水分循环、跨越圈层的水分循环就无法实现,洋流的产生与分布、波浪和湖流的产生都与大气运动有关,等等。

相互作用:

11

大气环流的变化——洋流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大气环流的变化 水汽含量的变化——天气的变化——水汽含量的变化 水的分布不均——气候区域差异——水的分布的调整 气候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气候的变化 气候的变化——冰川的变化——气候的变化

气候的变化——冰川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气候的变化等等。

9、试述太阳辐射能、地热能和地球自转动能对地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太阳辐射能: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风、洋流、波浪、水分循环的驱动力。可以说太阳辐射能是地表环境形成、维持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地热能:是地幔对流的驱动力,是火山、地震、断裂、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也是地面起伏、地表轮廓和地貌塑造的主要应力。

地球自转动能:是潮汐产生的原因,是地震、火山活动以及板块运动、大陆漂移的触发因素,也是地表运动物体偏转的动力。

10、假如黄赤夹角由目前的23o27' 变为0o,那么地表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季节消失,温度年较差将会减小;季风消失,干湿度的季节变化也将很小;由于太阳直射点一年四季都在赤道,赤道附近地带将会比现在热,而中高纬度地带将由于缺少太阳辐射而变的更加寒冷,径向热力递度将会增大,从而导致径向环流加强;极昼、极夜现象不再存在;热带宽度将会减小,而寒带宽度将会增大。季风区降水将会减少,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将会减少;纬度地带性将会变得更加明显,中高纬度地区的径向分异和垂直分异将会减弱等等。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 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试述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2、世界的地震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3、试述山谷风与焚风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土壤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试述地表水分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6、总结地貌的区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东西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 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8、试述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的途径 9、试述地表系统中的碳循环的途径与机理

10、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地表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