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本体和管阀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锅炉本体和管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理。

1.21.5.2 水冷壁下联箱定期排污管安装的注意事项:为保证定期排污管热态时自水冷壁

下联箱管座端到定排联箱端有一定由高到低的倾角,应考虑水冷壁由冷态到热态时向下的位移变化,冷态安装时预先提高一定角度。 1.21.6水冷壁检修的一些主要工具及备品

1.21.6.1 主要工具:对口夹钳、风动或电动坡口机、电动砂轮机、常用钳工工具

1.21.6.2 备品:Φ60×7的2OG光钢管、Φ133×12的2OG无缝钢管、Φ133×12的2OG

闷头、刚性梁连接螺栓

1.22 过热器检修

1.22.1过热器的简要概述

#1-#4锅炉过热器均采用辐射和对流联合型式,根据传热方式可将过热器分为辐射过热器、半辐射过热器、高温对流过热器及低温过热器,通常称之为前屏过热器(全大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及包覆(包墙)过热器。 1.22.2过热器部件规范

表#1、#2炉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部 件 名 称 饱和蒸汽引出管 顶棚过热器管 包复过热器连通管 尾部包复过热器管 悬吊过热器管 左右墙包复过热器管 前屏过热器管 前屏过热器引出管 后屏过热器管 后屏过热器引出管 对流过热器管 主要尺寸(mm) Φ133×16 Φ38×5 Φ133×16 Φ38×5 Φ42×6 Φ38×5 Φ133×16 Φ38×5 Φ133×16 Φ38×6 20G 20G 20G 20G 20G 20G 12Cr1MoV ΠII;12Cr1MoV 12Cr1MoV 12Cr1MoV;ΠII 材 料 备注 Φ38×5 Φ38×4.5 ΠII;12Cr1MoV 表#3、#4炉 序号 1 部件名称 饱和蒸汽引出管及侧包上集箱至全大屏进口集箱连接管 侧包下集箱至底包连接管 顶棚过热器管 后包墙过热器管 前包墙过热器管 底包墙过热器管 侧包墙过热器管 省煤器吊挂管 全大屏过热器管 主要尺寸(mm) Φ133×16 20G 材料 备注 2 3 4 5 6 7 8 9 Φ108×10 Φ38×4 Φ38×4-90 Φ42×5-180 Φ38×4-90 Φ38×4-120 Φ42×5 Φ38×4.5 20G 20G;15CrMoG 20G 20G 20G 20G 20G 12Cr1MoVG; 25

10 屏式过热器管 全大屏及屏过定位管 对流过热器管 Φ38×5 Φ38×4.5 Φ38×5 12Cr2MoWVTiBG (钢102,5根) 12Cr1MoVG;12Cr2MoWVTiBG (钢102,4根) 12Cr1MoVG 12Cr1MoVG(炉外);12Cr2MoWVTiB(炉内); 11 12 1.22.3过热器检修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

1.22.3.1 过热器管的防爆检查(前、后屏及对流)

1.22.3.1.1 对前、后屏过热器应重点检查各管屏与定位管之间的固定情况,防止固定卡因

热胀冷缩等原因脱焊、脱落,从而导致管屏与定位管碰磨减薄而爆裂。

1.22.3.1.2 对高温过热器应指定专人测量过热器蛇形管的外径,检查其是否有胀粗。每次

A级检修(大修)后热负荷较高,容易胀粗的蛇形管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及测量,并应确定监视段。测量前必须将外壁的油垢及污物清除干净,并将管子自左至右编号。测量时,卡尺必须同管子垂直,读数准确,记录完整。

1.22.3.1.3 用肉眼及手检查管的弯曲、鼓疱、裂纹腐蚀及过热带来的变色等外观变化情况。 1.22.3.2 质量标准

1.22.3.2.1 合金钢过热器管直径胀粗应≤2.5%D,碳素钢过热器管直径胀粗应≤3.5%D。 1.22.3.2.2 弯曲严重的应根据情况进行校正或更换。 1.22.3.2.3 对出现明显鼓泡的管应予以更换。

1.22.3.2.4 过热器管不应存在颜色明显变化及氧化皮剥落后表面有纵向裂纹等现象。 1.22.3.2.5 对更换高温过热器管或修复其固定装置时,备品材料应严格按锅炉设备图纸标

识的材质,作光谱分析,防止用错材质。

1.22.3.3 低温过热器

1.22.3.3.1 用肉眼及手检查吹损缺陷情况。

1.22.3.3.2 对低再周围的包履过热器应重点检查烟气走廊的吹损。检查阻流板是否齐全;

阻流板排旁无阻流板的管极易被沿阻流板面过来的烟气吹损,应采取加防磨罩或其它消除烟气吹损的措施。

1.22.3.3.3 质量标准:对有少许吹损的管子应即时采取防磨措施;对吹损超过原壁厚30%

的管子应作换管处理。

1.22.4过热器反冲洗的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1.22.4.1 A级检修(大修)水压试验后应进行过热器的反冲洗 1.22.4.2 反冲洗由运行人员操作,并由化学控制反冲效果。 1.22.5联箱及后包覆过热器管吊杆检查

检查吊杆受力是否均匀,有无外腐蚀和其它异常情况,并涂漆保养。吊杆紧固、螺母没有松动的现象。

1.22.6过热器检修的主要专用工具及备品 主要专用工具 (1)检查胀粗用的卡规 (2)对口钳 (3)电动坡口机 备品 (1)不锈耐热钢制成梳形卡、整形卡 (2)各种规格、型号、材料的过热器钢管 26

(4)电动角向磨光机及内磨机 (5)小型的起吊葫芦、撬棍及一些常用工具 (3)用耐热钢制成的防磨罩、阻流板。

1.23 再热器检修

1.23.1再热器的简要概述

再热器分高温再热器和低温再热器两部分,高温再热器布置在对流过热器后面的水平烟道中,低温再热器由于需要烟气挡板进行调温,和旁路省煤器(#3、#4炉为二级省煤器)作并联布置在尾部烟道竖井中。再热蒸汽的流程:自汽机高压缸出来的蒸汽经过左右二侧的母管,进入低温再热器进口联箱,联箱前的母管上设有事故喷水减温器;经低温再热器管系,由出口集箱进行左右交叉后进入左右微量喷水减温器。最后经过高温再热器管系,再汇集到再热器集汽集箱,进入汽机中低压缸做功。

高温再热器管系是“U”型管排,顺流顺列悬挂在炉顶钢架上。为保持高温再热器管排的整齐,装有用材料制成的及用材料制成的。

低温再热器管系分上、中、下三层布置,各层管的材质因工作环境参数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材质(见下表)。管排按烟气流向作逆流顺列布置。整个低温再热器管系的重量由过热器(#3、#4炉为三级省煤器)悬吊管承载作向下自由膨胀。在低温再热器中、下层之间留有1米的间隙,并开设有人孔门,可进入检修。 1.23.2再热器部件规范

#1、#2炉 序号 部件名称 主要尺寸(mm) Φ42×3.5 Φ42×3.5 Φ42×3.5 Φ42×4.5 材 料 12Cr1MoV 15CrMo 20G T91 CrzoNi14Si2 RQTsi-5.5 1Cr6Si2Mo 1Cr6Si2Mo 备 注 六重圈 1. 低温再热器上层管 2. 低温再热器中层管 3. 低温再热器下层管 4. 高温再热器管 5. 高再固定装置(管夹、定位板) 6. 高再固定装置(梳形板) 7. 低再固定装置(管夹) 8. 低再防磨装置(防磨罩)

#3、#4炉 序号 1 2 部件名称 低温再热器上层管 低温再热器中层管 主要尺寸 (mm) Φ42×3.5 Φ42×3.5 材料 12Cr1MoVG 15CrMo 备 注 六重圈 27

3 4 5 6 7 8 低温再热器下层管 高温再热器管 高再固定装置(管夹、定位板) 高再固定装置(梳形板) 低再固定装置(管夹) 低再防磨装置(防磨罩) Φ42×3.5 Φ42×3.5 20G T91(炉内)、12Cr1MoVG(炉外) 图号 1J2221 图号 1J2221 图号 1J221 图号 1J255

1.23.3再热器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1.23.3.1 再热器受热面管的防爆检查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1.23.3.1.1 应重点检查低温再热器是否存在烟气走廊,若发现烟气走廊应仔细检查(用手

感觉、用电筒光照射观察)其附近的受热面管。

1.23.3.1.2 应仔细检查低温再热器防磨罩是否齐全,发现缺少的应即时补加上,以防被吹

损时间过长,对受热面管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爆管。

1.23.3.1.3 检查管排的不平整度。

1.23.3.1.4 用游标卡尺测量再热器蛇形管的磨损程度,并注意对再热器直管段部分的测量

检查。

1.23.3.1.5 用游标卡尺及专用卡规测量再热器最低一层蛇形管的外腐程度。 1.23.3.1.6 用游标卡尺及专用卡规测量再热器出口段的过热胀粗情况。

1.23.3.1.7 检查各排再热器管的管夹、高温再热器管排的定位板和梳形板等固定装置。 1.23.3.2 质量标准

1.23.3.2.1 对有烟气走廊处应采用加阻流板等方法,消除烟气走廊。

1.23.3.2.2 防磨罩厚δ=2~3mm,防磨罩内半径为R21~22mm,材质为1Cr6si2Mo;防磨罩一

端需与相应管用电焊点牢,另一端用抱箍抱住管子,以保证直形防磨罩能与再热器管作相对的自由膨胀。

1.23.3.2.3 管排应整齐,无出列管,管排间距均匀,允许误差±5mm。

1.23.3.2.4 外壁不允许有明显的腐蚀和磨损,损伤超过原壁厚30%的管子应进行更换。 1.23.3.2.5 管夹应齐全,管夹夹紧管子后,不应阻碍管子前后方向的膨胀,更不允许管夹

与管子焊死;管夹、定位板和梳形板应平整、无毛刺,凡被烧坏的必须更换。

1.23.3.2.6 过热胀粗值:碳钢管不得大于管子直径的3.5%;合金钢管不得大于管直径的

2.5%。

1.23.4再热器蛇形管的泄漏检修 1.23.4.1 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1.23.4.1.1 在运行中,再热器蛇形管发生泄漏后,必须及时会同运行人员加强对泄漏的监

视,必要时,在作好安全措施后打开人孔门观察,大致确定泄漏点的方位。随后停炉检修。

1.23.4.1.2 在确定换管时无法焊接的情况下,可采取堵闷弃管法,用堵头在管子的联箱管

座予以封堵。堵前,查漏应仔细正确,堵闷后应作好记录。

1.23.4.2 质量标准:

1.23.4.2.1 质量标准:仔细检查发现的泄漏管、吹损管,吹损减薄超过原壁厚30%的管子

也必须更换或封堵废弃。

2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