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本体和管阀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锅炉本体和管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2 气流分布均匀性 第一电场 ≤0.25 10.79 2.87 0.77 0.21

13 各场论灰电理排量第二电场 第三电场 第四电场 t/h 1.36.2本体机械部分设备规范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名 称 收尘板型式 收尘板高度 同极距 阴极线型式 电场有效长度 电场有效宽度 电动锁气器 手动三通装置 箱式中冲灰器 灰闸门 灰斗 规范 BE型 12.855 405 针刺线 麻花线 14.24 9.315 31.37 电除尘器的检修

1.37.1除尘器检修期间的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1.37.1.1 除尘器内部检修需在停炉后进行自然冷却或通风冷却、除尘器出口温度降至

50℃以下,排除电除尘器内的残余气体后进行。在除尘器内部检修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1.37.1.2 进入电除尘器电场内部检修前,必须将高压隔离开关置于接地位置,用接地线

对阴极线进行放电,做好接地措施,以防电场有残余静电。

1.37.1.3 进入电除尘器电场内部检修前,电除尘器各加热系统解列,相关转动设备停运

并停电,检修期间严格执行停、送电操作制度。

1.37.1.4 进入电除尘器电场内部检修前,按规定在醒目处挂“电场内有人工作”的标示

牌。

1.37.1.5 进入电除尘器电场内部检修,至少应有两人,其中一人负责监护。 1.37.1.6 检修用的照明电压≧12V,电焊线不应有漏放电处。

1.37.1.7 除尘器内部检修完毕后,清理检修时的杂物及临时焊接部件,并且不能留有尖

角、毛刺,检修工具不得丢弃在除尘器内部。 1.37.2电场内部清灰工艺要求

1.37.2.1 电场内部清灰时应自上而下,由入口至出口顺序进行。水冲洗清灰时,禁止开

启引风机,避免风将水带入尾部烟道。电除尘器底部若有干除灰系统时,要有必要的措施防止冲洗水进入除灰系统的管道内。

1.37.2.2 清理灰斗内的积灰。积灰不宜从灰斗人孔门放灰,避免污染环境。

37

单位 m mm m m 备注 材料spcc 厚度1.5mm 第一、二电场 第三、四电场 DS-320 10m/h 配套电机 Y90S-4 1.1KW 摆线针式减速机 BWD12-71-1.1 STS-Ⅱ 320×320mm DH-Ⅰ 10t/h HJ 320×320mm 每电场四个(共16个)27m(每个灰斗) 31.37.2.3 质量要求

1.37.2.3.1 水冲洗后需立即通风或投加热装置烘干,否则不允许进行水冲洗。 1.37.2.3.2 灰斗内无积灰。 1.37.3清灰后的检查

1.37.3.1 检查电场内部结构部件表面的清除效果。

1.37.3.2 检查设备部件、框架、壳体内壁的变形和腐蚀。 1.37.3.3 检查阴极线是否变形、脱落。

1.37.3.4 检查阳极板是否变形、偏移、腐蚀及极间距变化。

1.37.3.5 同极距测量在每个板排的出入口位置,沿极板高度分上、中、下三点进行,每

次检修时的测量应在同一个位置,做好测量记录。同极距超出规定范围时,对变形的极板进行校调,对弯曲变形极板用调校方法不能消除时,应进行整排极板更换。 1.37.3.6 检查承重绝缘子的水平及变形,检查绝缘子的同心度。腐蚀严重或破损的应更

换;更换绝缘子时要做阴极线大框架与内壁的固定措施,记录吊杆螺栓外露长度及有关位置尺寸后,再将吊杆顶部螺栓松开,拆下吊杆,穿入绝缘子。吊杆就位时根据吊杆中心,校正绝缘子的中心及同心度,并固定绝缘子。拆除阴极线大框架的临时固定设施,校核大框架的高度、横向位置及绝缘子的水平度。 1.37.3.7 质量要求:

1.37.3.7.1 极线框架平整度偏差≧10mm,对角线偏差≧5mm。极线大框架应垂直于水平面,

其垂直度偏差允许值为框架高度的1/1000,且≧10mm。标高偏差±2mm。

1.37.3.7.2 阳极板平面度偏差≧5mm,扭曲小于4mm,板面应无毛刺、尖角。 1.37.3.7.3 阴极线、阳极板无开焊、磨损、变形。

1.37.3.7.4 极板板排无下沉、位移,无明显凹凸现象;悬挂装置无变形。 1.37.3.7.5 同极距符合405±10mm。

1.37.3.7.6 电磁振打装置提升应自由灵活,振打锤应打在振打棒的中心。偏差≧3mm。 1.37.3.7.7 绝缘子中心线与吊杆中心偏差≧10mm。

1.37.3.7.8 阴极线无腐蚀、电蚀。极线针刺尖端放电部位无钝化、脱落。 1.37.4除尘器壳体、出入口烟箱、人孔门的检修

1.37.4.1 检查壳体内壁,有磨损、腐蚀的应作挖补处理;检查壳体的内支撑管、拉筋,

磨损严重的应更换;检查壳体内壁板、阻流板有变形的应调校平直。

1.37.4.2 检查出、入口烟箱的导流板,挖补或更换磨损严重的导流板。检查出口处槽型

板的磨损、变形情况。

1.37.4.3 检查焊缝,开焊部位进行补焊。

1.37.4.4 检查内壁支撑及拉筋,有磨损或腐蚀的应修补更换。磨损严重的作防腐处理。 1.37.4.5 检查分布板的变形和开孔的磨损情况,板变形和开孔磨损严重的应调整和焊补。

对于更换分布板面积超过1/3的应做气流分布试验。

1.37.4.6 检查人孔门开关部件及密封,密封材料失效或损坏应更换。 1.37.4.7 质量要求:

1.37.4.7.1 内壁无磨损、腐蚀。壳体无漏风,保温材料完好,要求除尘器出入口温降小于

10℃。保温层外护板完好,拼缝严密无缺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25℃。

1.37.4.7.2 导流方向、角度及与气流分布板的距离、槽型板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1.37.4.7.3 分布板平直,开孔无磨损。气流分布均匀性评判标准采用相对均方根法,要求

δ≤0.25。

1.37.5灰斗及除灰装置

1.37.5.1 检查灰斗内壁的腐蚀、焊接情况,有开裂及漏灰的进行补焊堵漏。

38

1.37.5.2 检查和处理灰斗法兰结合面的漏风情况。

1.37.5.3 检查灰斗加热装置(#1、2炉为电加热装置)外部蒸汽加热装置环形管的腐蚀、

泄漏情况,检查阀门及外部保温。

1.37.5.4 锁气器解体,检查的叶轮与外壳间隙及磨损情况,检查叶轮密封材料的磨损。 1.37.5.5 检查锁气器的减速机、链条及轴承的磨损情况。 1.37.5.6 检修灰插板阀,消除漏灰。

1.37.5.7 冲灰水箱、喷嘴及管道的结垢、腐蚀、磨损情况检查。 1.37.5.8 质量要求:

1.37.5.8.1 灰斗内壁光滑清洁。无漏风、变形、磨损。 1.37.5.8.2 各间隙符合设计要求,密封材料无磨损。

1.37.5.8.3 锁气器的轴承无磨损和麻点,转动灵活;轴套无裂纹或损伤。 1.37.5.8.4 锁气器声音正常,旋转方向正确,轴承无异常发热。 1.37.5.8.5 落灰管的结合面、法兰、膨胀节等落灰通畅,无泄漏点。 1.37.5.8.6 冲灰管道无结垢、无泄漏;阀门开关灵活。

39

烟道及其附件检修

1.38 烟道与法兰 1.38.1烟道检查 1.38.1.1 工艺要求

1.38.1.2 检查烟道的漏烟情况

1.38.1.3 检查烟道有无裂纹、严重变形、腐蚀、磨损等缺陷。 1.38.1.4 检查烟道加强筋是否有开焊、裂纹等缺陷。 1.38.1.5 质量要求

1.38.1.6 烟道铁板及加强筋不得有裂纹,腐蚀、磨损不得超过原厚度的2/3。 1.38.1.7 整个烟道应密封严密,无泄漏现象。 1.38.2烟道与法兰检修 1.38.2.1 工艺要求

1.38.2.2 处理烟道焊缝开焊。 1.38.2.3 检修烟道法兰密封垫。

1.38.2.4 发现烟道钢板及加强筋有裂纹应采取贴补或挖补的措施进行处理,消除裂纹部

位。

1.38.2.5 烟道检修结束后应将烟道内的杂物清除干净,拆除临时固定物。 1.38.2.6 做漏风试验,检查严密性。 1.38.2.7 实验发现漏风部位应及时处理。

1.38.2.8 烟道如有振动,应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1.38.2.9 清除烟道内的积灰。

1.38.2.10检查烟道的腐蚀磨损情况,对腐蚀磨损严重的部位要进行焊补或挖补处理。 1.38.2.11检查烟道的飞灰取样装置,应完好、准确可靠。 1.38.2.12检查或更换烟道内的耐磨防腐蚀衬里。 1.38.2.13质量要求

1.38.2.14烟道焊缝无漏焊、裂纹和砂眼等缺陷,对口应平齐光滑。 1.38.2.15烟道贴补与加强筋不得有裂纹。

1.38.2.16法兰螺栓孔不得任意用火焊切割,应采用机加工。

1.38.2.17管道及设备检修结束后,应及时清除内外杂物、尘土和临时固定物。 1.38.2.18烟道和设备的法兰间应有密封垫,并不得伸入烟道和设备内。 1.38.2.19烟道检修后中心线偏差应≧30mm。 1.38.2.20风压试验符合本锅炉的有关规定。

1.38.2.21烟道磨损、腐蚀不许超过原壁厚的2/3。

1.39 烟道附件 1.39.1伸缩节检修 1.39.1.1 工艺要求:

1.39.1.2 检查伸缩节的活动情况,发现卡涩部位应及时处理。 1.39.1.3 对软性伸缩节每次大修均应检查或更换填料。 1.39.1.4 消除伸缩节的泄漏。

1.39.1.5 检查波型伸缩节内部导流板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的进行焊补或局部更换;当

4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