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最新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6课 节节虫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节节虫的基本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六、材料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酸奶杯、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卫生卷纸芯等。

剪子、胶水或强力胶、刻刀、细绳、小饰物。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 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 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似书中的节节虫? 3、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 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2)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4、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 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 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5、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6、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设计构思新颖; 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 7、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 课后记

很多孩子都不会引线、穿物品这种简单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作本作品的效果。

第7课 吊饰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让沉重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制作吊饰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

难点:造型的新颖美观。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六、材料准备

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激发制作兴趣。 2、讲授新课

(1) 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问题:

① 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过吊饰? ② 说一说吊饰的样子。 ③ 为什么要挂吊饰。 ④ 分析结构。 ⑤ 为什么叫吊饰?

(2)以一个吊饰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吊饰――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① 主体部分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② 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③ 你能设计几种悬挂方法?

(主体部分:吊饰的主体形状,有平面的、立体的。装饰部分:吊饰的关键部位,使吊饰美观漂亮。悬挂部分:吊饰的悬挂部位。) (3)看教材第12、13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

讨论: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吊饰,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5)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启发创新设计,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3、学生完成作业 (1) 确定制作方案: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悬挂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

(2) 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 装饰部分特点突出; 创新使用材料。 4、展示作品

集体布置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 观看作品,评价作品。 课后记

很多孩子懂得将现成的小饰物和自己亲手制作的部分结合起来,作品效果非常好。

第8课 洗澡

教学目标 :

1、通过回忆观察,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2、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4、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洗澡的特点大胆想象。

2、各种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 感悟 畅想

1、观察,说一说自己洗澡的趣事。

2、作出洗澡的动作,问:老师在做什么? 3、观察,讨论,交流。

观看,分析动物洗澡的录像片。 4、欣赏范画,谈感受。

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洗澡?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情节。 5、思考如何表现。 要求:

( 1 )先体验洗澡时的情绪,选择表现方式。 ( 2 )再用不同方式对主题进行表现。 三、体验 表现 创新

1、自由组合,完成作品。

2、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快乐,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1)结合成小组。

(2)根据大家的特长,爱好选择表现方式。 (3)筹备,完成。 3. 巡视,及时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 2、展示,表演。

3、组织活动,营造气氛。 五、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帮助小朋友回忆起生活场景,抓住洗澡的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表现生活趣事,体验绘画活动的趣味性。培养了小朋友们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在本节课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形象的回忆洗澡的动态、手部和身体的细节特点。我着力安排了让学生反复观察讲述。先是同座间互相做动作,仔细观察,全班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逐一讨论身体各部分的动作特点和面部的细节特点。全班讨论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观察,请一位学生在集体面前表演。全班同学集体观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动作形象的感知,再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的印象会更深。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展开想象,同时引导他们发散性思维——动物、汽车、楼房和地球也爱清洁、爱洗澡,还有什么也需要洗澡,把他们画出来。

第9课 假如我是巨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每一个孩子都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学低年级,正是孩子们的想像力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们快乐的想象会像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如果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充满情趣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二、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四、课时安排:2课时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