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农药及其应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分布 受害部位 (以叶片为例) 受害形状 病征 后期变化 药害 成块、片、段分布或在地头较易出现 上部分比下部分轻 下垂部分及边缘重 不规则、无环晕、不扩展 无 不发展 病害 零星、以点分布,并且有发病中心 下部分比上部分轻 内部与边缘差别不明显 有一定的形状、有时有环晕、能扩展 有 发展 (三)影响药害的因素

侵入植物体的农药能否让植物产生药害,要由许多因素来决定,主要是药剂、植物与环境三者之间相互的影响。

1.与药剂有关的因子 2.与植物有关的因子 3.与环境条件有关的因子

(四)控制药害发生的基本措施

1.充分了解农药的性质,根据不同植物种类及生长期,选用适当的农药品种及安全有效的剂量或浓度。

2.提高施药技术水平,药剂喷洒的应均匀。 3.按照农药混用原则混合农药。 4.加强农药管理、宣传科学用药。

5.根据天气条件施药,一般气温超过30℃、空气湿度超过50%、风速超过5m/s、中午烈日或浓露及雨天均不宜施药。 二、农药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刺激作用 1.4 农药的毒性

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

农药侵入高等动物的途径,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

一、急性中毒

所谓急性中毒就是指动物与药剂一次给予一定量的接触后,在24-48h内出现的中毒反应。

二、亚急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是动物长期连续接触一定剂量农药,一定时间后表现出与急性中毒相类似的中毒反应。

三、慢性中毒

四、农药中毒现象的概况及对策

5

1.农药中毒现象的发生概况 四、农药中毒现象的概况及对策 1.农药中毒现象的发生概况

(1)生产性中毒

生产性中毒是指由于人类生产活动所造成的中毒现象,包括由于使用者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知识、乱施滥用,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造成的中毒;农药残留在果蔬及粮食等食物中而导致的中毒。 (2)非生产性中毒

非生产性中毒是指服毒、投毒、误食等原因引起的中毒事故。

四、农药中毒现象的概况及对策 2.农药中毒的救治方法

(1)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包括溴氰菊酯、除虫菊、氯氰菊酯等)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困难、脉搏迟缓,严重者有耳鸣、晕厥、血压过低等反应。

抢救方法:皮肤污染者应脱离现场,用肥皂水清洗皮肤。对症治疗有输血、注射镇定剂等;误服者应立即催吐或用4%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2)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包括呋喃丹、西维因、杀灭威等)

临床反应:头昏、四肢麻木、流涎、昏迷及发作性惊厥等。

抢救方法:每次肌肉注射阿托品0.5-1mg,如出现口干、瞳孔放大,可适当减少用量。

(3)有机氮类农药中毒

(包括杀虫脒、巴丹、螟铃畏等)

临床反应:头昏、四肢无力、厌食、嗜睡、血尿、小便失禁等。

抢救方法:根据病情吸氧、补液、输血,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VC等对症疗法;误服者应及早催吐,用1:5000倍高锰酸钾洗胃。 (4)有机磷类农药中毒

(包括敌敌畏、对硫磷、甲胺磷等)

临床反应: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反应类似。 抢救方法:肌肉注射解磷定或解毒磷或阿托品。

6

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农药剂型是原药经加工因形态及用途不同而区分为各种类型,如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等等。

原药是由化工厂合成生产的农药有效成分,是未经加工的农药。固体原药常被称为原粉,液体的称为原油。

把原药制成可以使用的农药形式的工艺过程称为农药加工,加工后的农药称为农药制剂。

2.1 农药助剂

农药助剂(农药辅助剂)是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中,用于改善药剂理化性质的辅助物质。

1.填充剂(填料或载体)

指在农药加工时,为调节成品含量和改善物理状态而配加的固态惰性物质。例如粘土、陶土、高岭土、硅藻土、叶蜡石、滑石粉等。

2.润湿剂(湿展剂)

这是一类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易于在固体表面润湿与展布的助剂。常见的润湿剂如粘土、茶枯、皂角、纸浆废液、洗衣粉、拉开粉、长链醇、脂肪酸酯等。

3.乳化剂

能使原来不相溶的两相液体(如油与水)的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的乳浊液的助剂。如烷基苯磺酸钙、烷基硫酸钙、聚氧乙基脂肪酸酯等。

4.溶剂

指能溶解农药原药的助剂。一般要求毒性低、不易燃、成本低、来源广,常用溶剂有甲苯、二甲苯等。

5.分散剂

(1)农药原药的分散剂

这是一种具有高粘度的物质,如废糖蜜、纸浆废液的浓缩液。 (2)农药粉剂的分散剂

防止粉剂絮结、利于分散的助剂,如硅藻土、二氧化硅等。

6.粘着剂

能增加农药对生物体表面的粘着能力的助剂。例如矿物油、淀粉糊、明胶等。

7.稳定剂

能防止农药有效成分分解或物理性状变坏的助剂。其中防止有效成分分解的又

称抗分解剂或防解剂;防止物理性状变坏的又叫抗凝剂。

8.增效剂

本身对有害生物没有活性,与农药混用后可以提高药效的助剂。如增效醚、增

效敏、增效磷等。

9.其它

用于改善农药物理性状的助剂还有发泡剂、消泡剂、着色剂、防冻剂等。

7

2.2 主要的农药剂型 一、粉剂(D) (一)粉剂的组成

粉剂通常由有效成分和填料组成,为防止粉粒絮结及有效成分分解会加入分散

剂和防解剂。

(二)粉剂的加工方法 1.直接粉碎法 2.母粉法 3.浸渍法

(三)粉剂加工的质量标准

我国的粉剂质量标准为有效成分含量不得低于标明含量,粉粒细度不低于95%通过200目筛(筛孔直径74微米),水分含量不大于1.5%,PH5-9。

二、可湿性粉剂(WP)

可湿性粉剂是易被水湿润,可分散和悬浮于水中供喷雾使用的粉状剂型。

(一)可湿性粉剂的组成和加工

可湿性粉剂通常由不溶于水的原药与湿润剂、分散剂、填料相混合,经粉碎形成的产品。

(二)可湿性粉剂的加工质量标准

我国对可湿性粉剂的质量标准要求是: 有效成分含量不得低于标明的含量; 悬浮率在70%以上; 平均粒径在15微米; 湿润时间1—2分钟;

水分含量 要求小于3.5%;

PH一般为中性,但在5—9之间即可;

在54℃±2℃可储存14天,有效成分分解率一般不大于10%。

三、粒剂(GP)

粒剂也叫颗粒剂,是由原药、载体和助剂加工成的粒状剂型。

(一)粒剂的种类 1.按粒径的大小划分

(1)微粒剂:粒径105—297微米,筛目150—48。 (2)粒剂:粒径在297—1680微米,筛目48—10。 (3)大粒剂:粒径>1680微米,筛目<10。

2.按颗粒在水中的解体性划分

(1)解体性颗粒剂:在水中颗粒迅速崩解。 (2)不解体性颗粒剂:遇水不崩解,颗粒仍保持 原状。

(二)加工方法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