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DOC页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物流行业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DOC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部分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

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我国2001年GDP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

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

(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2)传统储运(运输、仓储、货代、邮电等)企业纷纷包装,改换门庭,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的储运机构也有独立化的趋势,向物流企业发展。 (3)陆续产生了一批三资、民营或股份制的现代物流企业。

1.物流需求市场现状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现在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经营的产品呈多样化格局,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较高的存置成本(carryingcost),需要对多类型货物在存储上加以区分,物流对象的复杂化也给物流经营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生产企业中,43%的企业销售在全国范围内,57%的企业的销售在全球范围,由此可见,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

我国目前的物流系统运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商企业库存期长、周转慢。

(2)物流作业指标维持往年水平,物流经营成本有所上升。

表1-1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第三次调查报告。结果表明,不同的行业物流量和物流费用的差异较大。 表1-1:我国企业物流量以及物流费用情况

生产企业 商业企业 企业 平均年运量 (万吨) 企业 平均年运费 (万元) 企业平均 仓储面积 (万平方米) 企业平均 仓储费用 (万元) 企业平均 包装费用 (万元) 数值 增长率 数值 增长率 数值 增长率 数值 增长率 数值 原料 % % % 293 % 成品 % % % 2150 % 1802 销售 % % % 57 % 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需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图1-1:企业的外包物流

2.物流供给市场现状

根据物流设施设备的保有量(数据来源于中国仓储协会统计报告)计算出样本企业物流作业能力分别为:公路年运力18万吨公里,最大周转量为万吨;铁路年运力6万吨公里,最大周转量为万吨;仓储能力为4.7万平方米,搬运和输送能力处于半机械化状态。

纵观我国物流业的服务水平,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物流供给企业作业能力不能保持足够的优势,供需难以平衡。

物流作业质量是企业选择新的物流商的首要标准,与物流需求企业相比,单证准确率和运输及时率略低,供需难以平衡。图1-2给出的是我国供给企业的物流作业指标。

(2)物流设施设备总量过剩,但结构失调。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统计,我国供给企业,敞车与厢式车的拥有比例为15:,厢式车保有比例太低,难以满足目前我国工商企业对运输过程安全、环保的需求;其次,冷藏车拥有量不足,车数仅占总量的千分之一。搬运设备以手工、叉车为主,机械化程度太低。

(3)物流设施利用率低,物流供给企业无法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

图1-2:供给企业的物流作业指标

图1-3:物流设备利用率

从图1-3可以看出,物流企业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尤其是汽车回程资源严重闲置,一方面说明目前货源不足,货运汽车相对过剩,另一方面说明储运以及物流企业汽车运输经营水平较低。

(4)物流信息系统——竞争力的“瓶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社会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也是需求企业考虑物流供应商的主要因素。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统计,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又是信息系统优越性的重要衡量标志。

3.结论

从以上对物流需求和供给市场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现有物流供给能力要大于物流市场需求,但规模大、效率高的物流企业却寥寥无几 物流供给企业规模较小,供给企业运输能力要远远小于需求企业运输需求规模,能力分散,规模集成度较低,未形成大流通的格局 仓储供给能力略微剩余

从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来看,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需要的是效率高、规模大、形成广泛网络化的物流企业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传统物流已逐渐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等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全球现代物流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概括地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专业化与系统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技术化、全球一体化、电子商务与服务整合。

⒈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物流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它是以第三方物流的兴起为特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