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五)(2019巴中)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 思乡 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答案:

1.表达了诗人不愿离开家乡,对家乡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2.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导析:

1.本题是对诗歌诗人情感的考查。做此题时,理解尾联的含义以及手法,特殊的抒情的方式和角度。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这样称呼是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5

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描绘。结合诗句,用流利、连贯的语言表述,注意“比喻”修辞的运用。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参考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六)(2019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 答案:

1.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深秋枫林红叶要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使秋天更富有生 机。这体现了诗人一种豪爽向上的精神。 导析:

1.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提取能力。读懂诗句是作答是关键。如可从“远上寒山石径斜”提取“寒

山”“石径”。从“白云生处有人家”提取“白云”“人家”。从“停车坐爱枫林晚”提取“枫

6

林”。从“霜叶红于二月花”提取“霜叶”。

2.一问,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可分析“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作答。

二问,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七)(2019淄博)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望月坏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7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答案:B

导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水调歌头》一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中词人用“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而B项中的“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的说法是错误的。

(八)(2019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A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