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题库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医学微生物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错 2对

第二十章 螺旋体

一、A型选择题

1.培养钩端螺旋体的最佳温度是:C

A.37℃ B.35℃ C.28℃ D.24℃ E.20℃ 2.人畜共患的螺旋体病是: A

A.钩端螺旋体病 B.梅毒 C.回归热 D.雅司病 E.奋森咽喉炎 3.关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E

A.人主要是通过接触钩端螺旋体污染的水或土壤而被感染 B.钩端螺旋体致病与其产生的内毒素样物质有关 C.钩端螺旋体可进入血液引起钩端螺旋体血症 D.钩端螺旋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E.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病后可获得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力 4.下列观察螺旋体最好的方法是: D

A.革兰染色法 B.抗酸染色法 C.Giemsa染色法 D.暗视野显微镜法 E.悬滴法 5.与梅毒螺旋体特征不符合的一项叙述是: C A.菌体有致密而规律的螺旋,两端尖直 B.用普通染料不易着色

C.菌体的螺旋样结构与动力有关 D.用人工培养基不能生长

E.抵抗力弱,加热50℃5分钟即死亡

6.关于梅毒螺旋体致病性与免疫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B.梅毒螺旋体是通过内毒素和外毒素致病

C.一、二期梅毒传染性强,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小 D.三期梅毒传染性小,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大 E.梅毒的免疫力为感染性免疫

7.梅毒患者出现一期临床症状,检查梅毒螺旋体的最适标本是: C

A.局部淋巴结抽出液 B.梅毒疹渗出液 C.下疳渗出液 D.动脉瘤组织 E.脊髓痨组织 8.以下病原体抵抗力最弱的是: B

A.钩端螺旋体 B.梅毒螺旋体 C.普氏立克次体 D.恙虫病立克次体 E.真菌 9.关于梅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病原体是螺旋体 B.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C.可通过性接触或通过垂直传播 D.人是唯一传染源 E.治疗不及时易成慢性 10.关于钩端螺旋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

A.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 B.病后可获得对同型钩体较牢固的免疫力 C.血中钩体消失后,肾内可存留较长时间

D.钩体有较强的侵袭力,可通过正常或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机体 E.发病一周内可取尿作为实验室检测的标本 二、是非题

1.梅毒螺旋体可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 F

2.莱姆病的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其传播媒介主要是硬蜱。 Y 3.观察螺旋体最好的方法是暗视野显微镜法。 Y 四、问答题

1.简述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特点。 2.简述莱姆病螺旋体的致病特点。

第二十章 螺旋体测试题答案

1.C 2.A 3.E 4.D 5.C 6.B 7.C 8.B 9.B 10.E 1错 2对 3对

17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 真菌

一、A型选择题

1.真菌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或成分是: E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内质网 E.叶绿素 2.二相性真菌在培养基上形成酵母型菌落的培养温度是: D

A.25℃ B.28℃ C.35℃ D.37℃ E.41℃ 3.关于真菌孢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是真菌的休眠状态 B.抵抗力不如细菌芽胞强 C.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 D.大部分真菌既能形成有性孢子,又能形成无性孢子 E.大分生孢子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4.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 C

A.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 B.抗吞噬 C.进行繁殖 D.引起炎症反应 E.引起变态反应 5.不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是: D

A.白色念珠菌 B.曲霉菌 C.毛霉菌 D.皮肤癣菌 E.新型隐球菌 6.关于真菌的抵抗力,错误的一项是: C

A.对干燥、阳光和紫外线有较强的抵抗力 B.对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 C.耐热,60℃1小时不能被杀死 D.对抗细菌的抗生素均不敏感 E.灰黄霉素、制霉菌素B可抑制真菌生长 7.鉴定多细胞真菌主要应用的检查方法是: E

A.革兰染色后镜检 B.墨汁负染色后镜检 C.血清学检查 D.生化反应检查 E.小培养检查菌丝和孢子

8.不是易引起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A

A.与念珠菌病人接触 B.菌群失调 C.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D.内分泌功能失调 E.机体屏障功能遭破坏 9.白色念珠菌常引起: C

A.癣病 B.皮下组织感染 C.皮肤粘膜、内脏感染 D.毒血症 E.真菌中毒症 10.关于新型隐球菌致病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是隐球菌属中唯一致病的真菌 B.主要经胃肠道进入机体 C.在体质极度衰弱者引起内源性感染 D.主要致病因素是荚膜 E.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

11.一女性患阴道炎,曾因治疗其他疾病长期使用过激素类药物。微生物学检查: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镜检可见有假菌丝的酵母型菌。你认为引起阴道炎的病原体是: D

A.无芽胞厌氧菌 B.衣原体 C.解脲脲原体 D.白色念珠菌 E.梅毒螺旋体 12.关于皮肤癣菌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 B.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

C.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 D.一种皮肤癣菌仅能引起一种癣病 E.可根据菌丝、孢子及菌落形态作出初步诊断 13.关于新型隐球菌错误的是: D

A.菌体圆形,外包厚荚膜 B. 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酵母型菌落 C.常引起慢性脑膜炎 D.营养丰富时可产生假菌丝 E.标本可直接用墨汁负染后镜检

14.下列真菌中最易侵犯脑组织的是: D

A.红色毛癣菌 B.黄曲霉菌 C.许兰毛癣菌 D.新型隐球菌 E.申克孢子丝菌 15.多细胞真菌都能产生的孢子是: E

A.芽生孢子 B.厚膜孢子 C.关节孢子 D.大分生孢子 E.小分生孢子 二、是非题

1. 用墨汁负染法可鉴定白假丝酵母菌。 F

2. 白假丝酵母菌鉴定的关键性试验是芽管和厚膜孢子试验。 Y 3. 食用发霉甘蔗最可能导致真菌性中毒。 Y 4. 真菌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真菌疫苗。 F 5. 引起鹅口疮的是着色真菌。 F 三、名词解释

1.真菌(fungus)

18

2.菌丝体(mycelium)

3.真菌中毒症(mycotoxicosis) 4.孢子(spore) 四、问答题

1.比较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别。 2.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

3.简述真菌性疾病的几种形式。

4.皮肤癣菌为何能引起皮肤癣病?对癣病患者如何进行微生物学诊断?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 真菌测试题答案

1.E 2.D 3.A 4.C 5.D 6.C 7.E 8.A. 9.C 10.B 11.D 12.D 13.D 14.D 15.E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A型选择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D

A.核心 B.衣壳 C.包膜 D.核衣壳 E.刺突 2.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 E

A.专性细胞内寄生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体积微小,可通过滤菌器 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 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 3.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C

A.保护作用 B.吸附作用 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免疫原性 4.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 D

A.溶解细胞病毒 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 C.病毒基本结构 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 D.有包膜病毒 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 5.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 D

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 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 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 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 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

6.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A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 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

7.下列病毒的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的一组病毒是:C A.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HAV、埃可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HBV、轮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HAV

8.不能用照射紫外线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原因是: E

A.此种灭活的疫苗抗原性弱 B.此种灭活的疫苗容易诱发被接种者癌瘤 C.紫外线杀伤力弱不能灭活所有的病毒 D.穿透力弱 E.此种灭活的疫苗经可见光照射可复活毒株。 9.测量病毒体大小最可靠的方法是: A

A.电镜测量法 B. 光镜测量法 C.X线衍射法 D.超速离心法 E.超滤过法 10.关于病毒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E

19

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C.RNA可携带遗传信息 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11.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 D

A.双股DNA B.双股RNA C.单负股RNA D.单正股RNA E.单股DNA 12.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 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C.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 D.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 E.可保护病毒 13.对病毒体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以复制方式增殖 B.测量单位是μm C.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E.对抗生素不敏感 14.对病毒体最正确的叙述是: E

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病毒核酸 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颗粒 D.可独立存在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 E.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15.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D

A.保护病毒核酸 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 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 D.本身具有传染性 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 16.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 E

A.磷酸 B.蛋白质 C.类脂 D.肽聚糖 E.核酸 17.对病毒干扰现象错误的叙述是: A

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 B.可使感染自然终止 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 D.与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 E.与缺陷性干扰颗粒有关 18.测量病毒大小的常用单位是:D A.厘米(cm) B.毫米(mm) C.微米(μm) D.纳米(nm) E.匹米(pm) 19.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A.柯萨奇病毒 B.钩端螺旋体 C.肺炎支原体 D.白假丝酵母菌 E.沙眼衣原体 20.决定病毒传染性的主要因素是: B A.衣壳 B.核酸 C.包膜 D.刺突 E.子粒 21.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A

A.复制 B.裂殖 C.二分裂 D.芽生 E.分泌 二、是非题

1. 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核酸+包膜。 F 2.中等大小病毒颗粒的直径约为200nm。 F 3.病毒的结构蛋白不包括酶蛋白。 Y 4.缺陷病毒的产生是由于缺陷基因。 Y 三、名词解释

1.病毒(virus)

2.病毒体(virion) 3.刺突(spike) 4.核衣壳 5.缺陷病毒 6.顿挫感染 7.干扰现象 8.灭活 四、问答题

1.病毒的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 2.简述病毒体的结构。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答案

1.D 2.E 3.C 4.D 5.D 6.A 7.C 8.E 9.A 10.E 11.D 12.B 13.B 14.E 15.D 16.E 17.A 18.D 19.A 20.B 21.A 1错 2错 3对 4对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