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 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 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 (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连词)

《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 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二、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1、小的方面;2、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 一词多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四、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五、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苏武传》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1、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三、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归

8、屈节辱命 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 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四、一词多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