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谈了本人对信息技术教法的一些观点,并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教

学实践过程中,我和学生们朝夕相处,在听取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反馈意见之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操作教学上,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已被列为我国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它具有基础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就不能完全等同于其它学科。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的应有作用,就必须探索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

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并维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求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

为了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备课做到课本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

课前备课是每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详细、周密地

备课,确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任务。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在计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逐一验证、演练。要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出与这个知识点相对应的实例在机上演示,以使得这些枯燥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另外,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角度出发,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同时适当补充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及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增强驾驭课堂的主动性,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 二、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考虑到大多数学生起跑线不同,计算机基础薄弱,所以有必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讲授知识需要理论与实际结合,这样更益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上课时,要向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任务,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以及怎么学的问题,此后结合课程的目标要求,提出

1

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可以将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将任务简化,简化为基础和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比如:将EXCEL分为基础部分和技巧两部分,基础部分讲解常用菜单和工具栏的使用,EXCEL的一些名词等等,基础部分内容严整,便于教学,一定要严格把关,确保每位学生都学会。技巧部分教学不必一一细讲,要引导学生学会摸索学习,同时注意分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相应难易的任务。 三、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很快就会过时,所以在信息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也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新课的讲授,要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形式,只要学生能自学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要特别注意自学方法的传授。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信息技术教材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比如采取“提出问题——阅读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即一开始由教师提出与本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归纳总结,形成系统。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会慢慢养成自己阅读、讨论、归纳总结的能力。而对于重点、难点和枯燥理论的讲授,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而不忙乱,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全新变化。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1)安排上机操作任务时,与其它学科密切结合起来,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作。比如:在学习Word时,让学生编辑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学习画图软件时,让学生结合美术知识创作一幅美术作品;用WPS或Word设计贺卡和办报;用所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编写程序,解决数学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而繁琐问题。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而且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既增加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又培养了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2)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一切接触计算机的机会。由于学校机房有限,班容量较大,学生和老师都有满足不了的感觉。教师可利用课外实践和课外活动进行指导。当前,计算机已进入了不少工薪家庭,在保证完成上机课时的同时,教师应适当安排学生在家中进行上机实践。 3、 引导学生采用“笔记”+“操作”的学习方法

从主观上讲,信息技术课不被重视。如果课堂的利用率不高的话,学习效果肯定不好。信息技术课时少,讲的内容比较多,,有很多学生把上一周讲的操作都忘了,由于要赶教学进度,又不能花太多时间复习,只能继续新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了忘掉,再学再忘掉,如此下来学生掌握的操作不全面。 如果把每堂课讲的操作步骤简要记录下来,平时只要花几分钟浏览一下,在下次上课前十分钟把上节讲过的内容按照笔记上的步骤操作一下,就可以回忆起上节内容。所以这种学习方法很适用。

四、 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2

1、比喻法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存放时,我们可以比喻成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书籍;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们可以比喻成: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名字和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来区分,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世界上的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所以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的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的特点是指在教学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法一般有五个环节:①提出任务,②分析任务提出问题,③寻求解决问题方案,④学生完成任务,⑤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如: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演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然后组织讨论,分析如何制作这些内容。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在操作中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讲解,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 3、分层教学法

学生的基础不同,起跑线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分层教学。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组织教学的时侯应有所侧重。对教材要求的内容已经熟悉的同学,说明他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根据他们的兴趣,可以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 实践证明,这大大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学会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在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好的教学方法确实可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这门课,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但不能放任,应该有引导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

3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