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091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09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6年高考冲刺卷(9)(新课标Ⅰ卷)

文科综合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相关知识,这属于复习备考的热点之一。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 1 -

25.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的重点之一。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6.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的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脉络,要求学生掌握在不同时期儒学的特征。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之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内容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德政、三纲五常等,适用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因此,A错误;B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说法错误;儒学的发展,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是宋明理学,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 2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